什么是许可,当你为你的产品签发许可,你是在出让自己的权利,不过,你仍然拥有版权和专利(如果申请了的话),许可的目的是,向使用你产品的人提供 一定的权限。
不管产品是免费向公众分发,还是出售,制定一份许可协议非常有用,否则,对于前者,你相当于放弃了自己所有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义务表明你的原始作 者身份,对于后者,你将不得不花费比开发更多的精力用来逐个处理用户的授权问题。
而开源许可协议使这些事情变得简单,开发者很容易向一个项目贡献自己的代码,它还可以保护你原始作者的身份,使你 至少获得认可,开源许可协议还可以阻止其它人将某个产品据为己有。以下是开源界的 5 大许可协议。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ce (GPL) 有可能是开源界最常用的许可模式。GPL 保证了所有开发者的权利,同时为使用者提供了足够的复制,分发,修改的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分发的时候,需要明确提供源代码和二进制文件,另外,用于某些程序的某些协议有一些问题和限制,你可以看一下 @PierreJoye 写的 Practical Guide to GPL Compliance 一文。使用 GPL 协议,你必须在源代码代码中包含相应信息,以及协议本身。
GNU 还有另外一种协议,叫做 LGPL (Lesser General Public Licence),它对产品所保留的权利比 GPL 少,总的来说,LGPL 适合那些用于非 GPL 或非开源产品的开源类库或框架。因为 GPL 要求,使用了 GPL 代码的产品必须也使用 GPL 协议,开发者不允许将 GPL 代码用于商业产品。LGPL 绕过了这一限制。
BSD 在软件分发方面的限制比别的开源协议(如 GNU GPL)要少。该协议有多种版本,最主要的版本有两个,新 BSD 协议与简单 BSD 协议,这两种协议经过修正,都和 GPL 兼容,并为开源组织所认可。
新 BSD 协议(3条款协议)在软件分发方面,除需要包含一份版权提示和免责声明之外,没有任何限制。另外,该协议还禁止拿开发者的名义为衍生产品背书,但简单 BSD 协议删除了这一条款。
MIT 协议可能是几大开源协议中最宽松的一个,核心条款是:
该软件及其相关文档对所有人免费,可以任意处置,包括使用,复制,修改,合并,发表,分发,再授权,或者销售。唯一的限制是,软件中必须包含上述版 权和许可提示。
这意味着:
MIT 协议是所有开源许可中最宽松的一个,除了必须包含许可声明外,再无任何限制。
Apache 协议 2.0 和别的开源协议相比,除了为用户提供版权许可之外,还有专利许可,对于那些涉及专利内容的开发者而言,该协议最适合(这里有 一篇文章阐述这个问题)。
Apache 协议还有以下需要说明的地方:
分发代码方面包含一些要求,主要是,要在声明中对参与开发的人给予认可并包含一份许可协议原文。
Creative Commons (CC)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开源许可,它主要用于设计。Creative Commons 有多种协议,每种都提供了相应授权模式,CC 协议主要包含 4 种基本形式:
这些许可形式可以结合起来用,其中最严厉的组合是“署名,非商用,不能衍生新作品”,意味着,你可以分享作品,但不能改动或以此盈利,而且必须为原 作者署名。在这种许可模式下,原始作者对作品还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而最宽松的组合是“署名”,意味着,只要为原始作者署名了,就可以自由处置。
今天朋友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东西全部都是他做的,想以GPL的形式公开,同时还想卖钱,可以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Qt 就是个最好的例子。Qt兼具GPL/LGPL协议和Qt Commercial的商业协议。你完全可以以GPL的的协议将你的产品公开,然后如果有人想用你的东西做商业用途,你就再签一份商业许可就可以了。以上的几个开源协议,都是经由OSI批准的,强烈建议大家在发布新程序的时候,另可采用多份协议,也不要轻易修改标准协议。
但是注意,如果你的产品里,直接或间接使用了第三方产品(这个太常见了,比方说Image Library啦,boost啦等等),一定要看清楚它的协议。如果你不小心用了GPL协议的组件,那么对不起,你的商业授权就算是废了,因为你的产品只能是GPL协议的了。
总结:
按照使用条件的不同,开源软件许可证可以分为三类(严苛程度递减)
1. 使用该开源软件的代码再散布(redistribute)时,源码也必须以相同许可证公开。
代表许可类型:GPL, AGPL
2. 使用该开源软件的代码并且对开源代码有所修改后再散布时,源码必须以相同许可证公开。
代表许可类型:LGPL, CPL,CDDL, CPL,MPL等
3. 使用该开源软件的代码(包括修改)再散布(redistribute)时,没有特殊限制,只需要明记许可。
代表许可类型:ASL, BSD,MIT等
转载地址:http://blog.csdn.net/zhulinu/article/details/741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