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法则——找到你的优势

黄金法则——找到你的优势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如今的企业管理中,经常会讲到一个木桶理论。

所谓的木桶理论是指一桶水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是适用在工业时代的理论。

然而,当下的木桶理论已经不适用了,更多的讲长板理论,强调长板与长板之间进行联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


黄金法则——找到你的优势_第2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长板理论想要说明的是人之所以能取得某方面的成就,是取决他的优势领域,而不是劣势领域。

比如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为什么三顾茅庐邀请李天田担任公司的CEO呢?原因在于罗振宇很清楚他的优势领域在于内容创作上,而不是公司管理,于是便邀请在传统行业混迹多年的李天田担任公司的CEO。

这个可以回到长板理论,罗振宇的内容创作与李天田的企业管理经验,两者优势结合,便让罗辑思维成为中国最火爆的内容付费平台。

一、优势为什么重要呢?

如果要说优势为什么重要,倒不如先说为什么优势总是被人认为不那么重要呢?

然而几乎所有的学习项目都是一个固有弊端,那就是意图帮助我们成为不可能之人。

比如说你对数学没感觉,却不得不花时间专研数学,为的就是拿个学位。我们穷尽一生的时间来改善劣势,却很少关注自身优势。

我们总是会有一个问题:

过度重视自身劣势,而过度轻视自身的优势。

这可能跟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因为大家都在告诉你:缺哪就补哪。

我们企业的管理者总是在想尽办法弥补员工的不足,很少想如何最大限度去发挥员工的优势。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如此,哪科学不好就补习哪科。

根据调查显示,一个人能取得成就的都是在他的优势领域中取得,而不是他的劣势领域。

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盖洛普公司曾分享一个真实案例。

赫克拉是墨西哥的普埃布拉的有名鞋匠。但是在最近几年来,做鞋这件事让他有挫败感。他认为自己每周做100双鞋是没问题的,而事实上但事实是他平均每周只能做出30双。原因在于他不擅长销售与记账,结果这件事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让他产生很强的挫败感。

后来他找到一个叫西格尔的人,他天生就是个销售员。就像赫克拉以他的手艺著称一样,西格尔特别擅长做生意和销售。考虑到他们的优势是互补的,两人决定合作。一年后,这种基于优势的组合每周可以生产、销售100多双鞋,并如数收回货款,效益是之前的3倍多。

这个真实案例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优势很重要,一个人只有在他的优势领域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知道积极寻找其他的优势进行互补,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蔺相如之廉颇,如比尔盖茨之鲍尔默。

接下来,你可能会问优势到底是什么呢?

二、优势是什么?

我们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想办法弄清楚它的准确定义,其次找到它的方法论,即如何做这件事情。

何为优势?

在《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一书中,对优势的定义是:

做某事的持续的几乎完美的表现。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你天生做一件事,不费劲却比其他一万个人做的好。

也就是你必须是在某个方面比别人很多倍很多倍。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写道,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优势上,集中精力与少数关键领域。

而盖洛普公司根据多年调研,也给出一个关于优势的理念:

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其最强的优势领域。成功之道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将其弱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盖洛普公司曾对1000万人做了调查,结果,大约有700万人并没有机会做自己比较优势的事情。

如果在工作上,会出现下面这些情况:

害怕上班

与同事间的消极互动多余积极互动

无法做到善待客户

跟朋友抱怨自己的公司有多糟糕

日常工作没有成效

很少产生正面的能量或创意


黄金法则——找到你的优势_第3张图片

如图中所示,人若不能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不仅工作会受影响,个人健康和人际关系也将受到严重影响。盖洛普的研究已经证明,基于自身优势做事情,可以使人增强自信,目标明确,满怀希望,与人为善。

那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生活中专注于自身的优势领域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人或者不知道自己或周围人的优势是什么,或者知道也描述不清楚。

还有一个更为惊人的发现,在不清楚自己优势的前提下,对劣势异常敏感。

三、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呢?

在这里,注意用词,优势首先是发现的,诚如上文对优势的定义,是你做某件事的持续的近乎完美的表现。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你天生能做一件事,不费劲却比其他一万个人做的好。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优势首先是被我们发现的,而不是创造。如何发现,如下:

第一,做测试。

我们主观认识是有偏颇的,因此可以借助较为客观的统计测试。在这里推荐大家做《优势识别器2.0》的优势测试,这个测试是盖洛普公司用几十年来的统计数据,总结出一套通用的可以用来描述优势的语言,测试后会给出五大优势主题和50条行动建议。

举个例子,我自己也做个这个测试,给出的五大主题是:

搜集、体谅、思维、和谐、伯乐

测试结果较为符合我的现状,但是请注意,任何的测试报告只能作为参考,报告可以说一张蓝图,它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给出一个你可以前进的方向,至于怎么走,还是要靠自己的行动。

第二,做事情

有人会说不做测试行不行?当然可以,不做测试,我们可以从具体的事情中入手,在实际的行动中也可以发现自己比较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你可能对数字不敏感,但是你对文字很喜欢,那么可以知道你擅长是文字方面的内容,不擅长数字方面的内容。

再比如说你不喜欢细节的东西,总喜欢管理大方向的事情,也可以发现你比较擅长战略规划,而不是细节处理。

再举个例子,在百家讲坛讲述三国历史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原本不是并不是学历史,而是学美学的,只不过在后来的实践后,易中天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居然是研究历史,而不是美学,最后他选择研究历史,事实上也证明的他的选择十分正确,也有后来的《易中天评三国》《易中天中华史》等多部历史著作。

对于我们来说,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怎么办?积极做事情,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

第三、从兴趣中找

我们能够事情做的比其他人要好的事情,很多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因为是兴趣点所在,所以才能持续不断地做下去。

台湾诚品书店文案天后李欣频曾说到她的兴趣时说:“当我看到一本关于文案或者文字的书,我可以几天不吃不喝也要把书看完。”而文字是李欣频的兴趣所在,从对文字感兴趣发展成文案策划策划人、作家、讲者。

现在很多普通人也是可以把兴趣发展为自己的优势,比如头牌签约作者彭小六,程序员出身的他把写作构建成为自己优势,成为签约作者,开设“彭小六读书会”,出书。

这些人的优势是从自己的兴趣中挖掘,然后不断去做做,最后成为自己的优势。

四、结语

本文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黄金圈法则,具体阐述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便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

找到自己的优势很重要,我们害怕的不是没有优势,而是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这就好比我们并不是不会赚钱,而不是不知道赚钱的方法在哪里。



如果不知道的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别怕,多去尝试,做多了,慢慢就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金法则——找到你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