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好好学习,只要多做几次假设
《好好学习》是成甲老师在今年年初出版的第一本书。
上线之初,我便买了一本。
第一次读完之后,我记住了临界知识,它是一种底层规律;
第二次读完这本书,我记住了反思训练,二八法则黄金圈;
第三次读完,我脑中的名词多了很多;有习惯性自我防卫,绿灯思维,以慢为快、少就是多、第一性原理、结构性反应、系统化思考等等等;
等到最近一次读完这本书,我只记住了两个词,假设与规律。
如果你读了这本书,记住了成甲介绍的获取临界知识的几个心态、概念、方法、模型、规律及案例,那么你一定没有抓住成甲书中的重点,更不用说抓住临界知识的本质了。因为当我们在努力的去记住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陷入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传统读书法。
那么这样的读书与以往我们读书又有什么区别呢,没过多久就忘得干干净净。
读书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把书从薄读厚,另一种是把书从厚读薄。正如我前后读了四五遍,每次翻开每一页都觉得作者说的非常有道理,拼命的想记住每个知识点,可是放下书一转身又全都不记得了;记都记不住,更不用说去应用什么临界知识了。
那么这本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书上找到了答案。
说来也巧,那本书是出现在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地方。两周前我出差去成都,在返程时需要在郑州中转,待机时间也就30分钟,于是我走进了机场的图书馆。本来我也没抱什么希望,因为早就认定机场和火车站的书店放满了各种励志鸡汤及其他休闲书,这都不是我感兴趣的。
不过这次我却被一本讲整理术的书吸引了,于是翻开读了几页,意外找到了我一直想要的答案。
它是一个方法,分三步走:
第一步、阅读一本书前的选择三个关键词;
第二步、提出一个问题;
第三步、正式开始阅读,在书里找答案;重点的是关注出现关键字地方。
所以我把这个方法用在《好好学习》上,设立3个关键词:规律,本质、应用;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发现本质性的规律,并联系实际做到应用呢。
这次阅读我进一步聚焦内容,缩小筛选范围,最后在反思章节及案例部分读出了答案。
原书这样写到:
这个过程正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就建立一个假设,一旦这个假设被大量的检验,验证为真,那么新的规律也就被发现了。(原文第125页)
我们提出每个临界知识假设,都是一个假设而已,是需要被验证和可能被推翻的。(原文第129页)
这两段话就是对临界知识是最好的解释。
我们重新梳理下临界知识的本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总结规律。
进而那些公认的临界知识,比如二八定律,复利效应,系统性思考,都是经过这三个步骤提炼出来的。
这个发现让我一下子醍醐灌顶,因为这等于找到了解开临界知识的密码。它足以写成一本书,更可以改变人生轨迹。
你可能怀疑这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假设推理过程,它怎么能有那么大的威力和价值,这也太夸张了吧。
那么我们来做一次沙盘推演。
当年我从南方回到辽宁求职时,因为我原来就是做电商的,所以还想继续做本职工作,但是找了十多家下来发现他们的电商,更像是电话销售或者网络销售,简单的把传统销售模式搬到线上。所以我当时做出了一个判断:辽宁地区不适合做电商。
后来又找了几家,都是非常低级的线上销售模式。于是我更加确信辽宁的众多企业都是重视实体经济,电商在这里很难发展,因为市场环境不成熟。所有后来我也就找了其他的互联网相关工作。
但是如果我们再换一个版本呢。
提出假设:电商将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验证假设:很多企业没有做线上,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进入电商有先发优势,另外传统经济发展乏力,企业需要新的增长机会与刺激点;再者,南方依靠电商实现几次经济的飞跃,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总结规律:电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在辽宁更是一片蓝海。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短短两年时间沈阳出现了“饿了么”、“百度外卖”、“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知识学习社群、直播平台等等,这些都是辽宁电商化进程的典型案例呀。
不同的假设模型,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可是谁说我们只可以提出一种假设了,就算提出对立的假设,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而所谓的规律,无论是表面的,还是底层的,都经历了反复演练“假设模型”的过程,最后找到了更适合自身实际情况、更符合趋势变化的规律。需要强调的是这里面的关键在于重复与反思。
读完这本《好好学习》,我只收获了一个假设模型;
那么当你读完它又有什么收获呢?不妨分享给大家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