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朗读声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我们经常用书声琅琅来形容我们的校园,可是现在我们校园里变得沉寂了,已经听不到读书声了。”他大声疾呼:“大姆指代替不了喉咙!”看来,校园里没有书声,已经是一个全国性问题了;而且,全国听不到读书声,已经关系到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大问题了。否则,何劳一位部长在谈到《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时,面对新闻记者,这般慷慨动情?

      新课标对学生在朗读方面是这样要求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验与领悟。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对此,余映潮老师做出了精辟而又具体的阐释。余老师说,朗读不只是出声地“念书”,朗读也不只是“大声”地“读起来”。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朗读是讲求语音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朗读是对同学们进行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和说普通话训练的语文学习活动。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曾几何时,各地现代化验收促进了学挍发展的现代化,每个教室里面都配上了多媒体。 渐渐的我们早已习惯运用多媒体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随之而来的是,老师渐渐依附于多媒体教学而忽略了文本的自我体验的探究。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平时注重的往往是知识点的识记与考察,忽略了学生情感的体验。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有的有朗读视频,有的有人物图片, 更有甚者有卡通ppt动画。这一切的一切,使得我们老师懒于备课,更不用说二次备课,以及教学反思了。

      今天似乎是个特别的日子,和往常一样我带着电脑去上课,依照课件正在与学生梳理课文的时候。停电,一切来得那么突然,让我措手不及。因为课件的流程,我没有仔细的参阅。这下麻烦了!我只好硬着头皮与学生共研文本。当讲到杨二嫂与迅哥儿对话的时候, 我想学生通过默读,是能够体会到,杨二嫂的尖酸刻薄,令人可鄙!可是无论我怎样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能够精准地体悟!于是我啥有介事地对这段对话朗读起来……没想到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学生拍手叫好,纷纷要求老师再朗读一遍。我想既然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不妨让学生依照自己的体验试着去读。 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读的比我还要好,他们甚至在读杨二嫂的时候能够加入一些动作,杨二嫂尖酸刻薄的形象不言而喻。同时也读出了迅哥儿的一脸茫然。一切都在朗读中迎刃而解。

      朗读声的消逝,或许还只是一种表象,其内里隐藏着的是人文素养和文化精神的缺失,这才是让我们深长忧虑的原因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逝的朗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