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4年30倍,教育股的牛市与中国社会的悲哀

2017-03-24 创越战略观察

文|朱昂

导读:在美股的中概股,有一类股票在任何经济周期都在穿越牛熊。他们不会暴涨,但每年都会给投资者带来30-40%的回报率,是真正可以躺着睡觉的价值成长股。这类股票就是中国上市的教育公司,核心代表是好未来和新东方。点拾曾经写过一篇报告《教育,一条能看十年的赛道》,很鲜明的看多中国教育产业,看多好未来。今天在好未来突破100元大关,股价4年涨幅30倍之后,我们去分析中国教育股暴涨背后的悲哀。

中国特殊的“科举制”

从古代开始,就有大量的人通过考试改变了人生。这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举考试成了许多人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在古代,有大量的人年复一年参加着这场改变许多人命运的考试。而其余时间,他们都是在为这一场考试做准备。在今天,虽然“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但自古而来的潜意识深入我们的骨髓。而今天,高考依然被认为是一个改变人们一生的考试。

过去20年,这种“科举制”对于人们命运的改变又非常强烈。由于中国经济在一个20年增长的超级周期中,这个周期带来最大的红利就是Chinese Dream。

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虽然说高科的“科举制”模式有一千和一万个不合理,但是他的确改变了大量三四线城市农家子弟的命运。在我工作中接触到的金融,互联网精英人士,有许多都是出身贫寒,通过高考进入一流的大学,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种巨大社会阶级的变化,都是源于中国经济的超级周期。我们也在之前写过文章,这个超级周期已经结束了,我们的social status要改变就越来越难。

然而,大部分人依然是线性的思维。我们看到的是教育制度带来的好处,认为孩子只有进入最好的学校才能获得最好的前途。毕竟许多人自己也是中国教育红利的最大受益者,所以我们想当然认为这种成功也会在我们孩子身上复制。

另一方面,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即使能够进入最好的学府,最终也是非常少数人手中的产物。这也导致K-12教育在中国长期具有巨大价值。我们希望孩子进入最好的小学,然后进入最好的中学,最好的高中,最终考入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一流学府。整个过程就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竞争,一层层的筛选。于是,各种课外培训,教育资源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一个最显而易见的特征就是学区房的期权价值。对比传统的房地产,学区房不仅有房地产属性,还有学区资源越来越紧张的升值价值。这个类似于投资中一个正股+期权,也接触了为什么过去10年房价涨幅中最猛烈的就是学区房。然而,悲哀的是,今天清华北大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市场上最优秀的基金经理收入买不起北京的100平米房子。。。

社会带来的PeersPressure

在中国,我们明显感受到了peers pressure,这也和中国的超级周期相关。30年前,大部分人中国人都生活在贫困线的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变迁,周围人的生活开始变得不同。30年前我父亲的朋友一个月收入都是100多人民币,大家都是住小房子,骑自行车。30年后,有人已经拥有了几套房子,身价千万,也有人依然过着普通的生活。我一直认为,内心真正的强大不会受周围人的影响,但是在中国,焦虑来自于对比。

什么?你的孩子周末都没上奥数班?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应该把未来小学,中学的规划都做好。这样的Peers Pressure无处不在,增加了父母对于孩子教育上的焦虑。人家孩子都考进重点中学了,我们家孩子怎么可以去普通的学校。身边总有许多成功培养大孩子的父母榜样,而他们经常教导我们上这个和那个补习班。这种Peers Pressure也成了好未来这种补习班天然的流量入口。既然别人报名了,我也要给孩子报名。最终的结果是,目前的K12孩子学习压力巨大,周末也被排满,特别是那些进入高中为高考做准备的孩子,往往还要消耗家长们的大量精力。

美国教育制度和中国的不同

美国的各个行业都领先中国,甚至有大量全球性的大市值公司,但是在教育补习方面,却出不了好未来,新东方,甚至51Talk这类公司。美国虽然也有学区房,但完全没有中国这种特殊的期权价值,我们认为背后主要有几大因素:

学区房更多来自于社区价值。过世的香港股神曹仁超说过一句话:买房其实是买社区,不是买地段。这在纽约有非常显著的体现。富人聚集的长岛其实地段并不好,交通非常不便利。但因为是富人聚集的社区,那里的房子就很贵。著名的《Billions》原型,对冲基金大佬Steve Cohen就住在长岛尽头的Hampton。所以,美国虽然也有学区房概念,但更多是社区房。小孩子能在好的社区上学,周围的同学都来自于高素质家庭。同时,在美国只要拿出租房证明,就能上好的学区。这点和中国完全不同。中国的学区房未必是来自于最好的社区(很多其实是户口房,也非常差),而且中国需要购买几年才能入学。

对于美国进入大学,也和中国的“科举制”完全不同。首先,大学入学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有SAT成绩,高中平均成绩,课外活动,推荐信,个人特长等。其次,美国的高考“SAT”是可以多次考的,取最高的一次成绩邮寄给大学。并不是一次决生死。最后,即使没有考上最优等的大学,还是可以通过转学进入。我身边就有许多朋友前几年在学费低廉的社区学校读书,后几年才转学去了常春藤大学。

当然,学历在美国还是很有价值的。

目前美国本科和高中学历的收入差距是70%,远远超过1980年的20%。科技和信息化的发展,全球化对于美国制造业的替代,都带动了贫富差距的拉大,而这一切又和学历有关。高学历的人往往从事技术难度更大的工作,包括互联网,金融,资讯,研发等。这些工种在过去几年的创新周期中定价权进一步提高。而传统低学历的生产线工人,实体零售店收营员等都逐步被技术进步取代。

然而在美国,我们不说要考上哈佛,耶鲁,斯坦福这样的名校,获得一个本科,甚至研究生学位并不难。美国有大量的公立学校,学费低廉,教育质量也不差。低收入家庭还能获得学校的学费补助。所以在美国,只要有心获得高等教育,往往是能够达到的。那些仅仅获得高中文凭的人,往往受到其他个人因素影响,比如高中没毕业就怀孕生子,吸毒,加入帮派等。还有许多家庭从小孩子太多,家长根本没有心思让子女去接受教育。所以在美国,那些无法获得高等教育的人,往往和自身因素有关。

K12火热的背后:中国中产的焦虑

我一直认为中国教育行业中,最大的金矿来自于K-12,这背后还和中产的焦虑,人口问题息息相关。

我说过,大部分中产阶级都是过去20年完成了从贫困人群到中产人群的转变。这一大转变和中国经济的超级周期相关,他们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受益者。对于大部分中产来说,他们的Social Status在过去20年已经改变,那么毫无疑问他们至少希望子女的Social Status能够维系。而在任何一个社会,获得优秀的教育都是成为中产阶级的最简单方式。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韩国,巴西等等,优秀学校出来的人,大部分不会太差。而当这些中产本身也来自于清华北大,复旦交大这些名校时,他们也给子女给予了同样期望。

然而,从人口角度来看,由于这几年正好对应上一轮的人口高峰期,导致今天考入清华北大会比10年前难很多。我们以1988年和2015年做对比。1988年全国高考人数272万人,清华本科招生人数2210名,考入清华的学生比例为万分之八。2014年全国高考人数939万人,清华本科招生人数3372人,考入清华的学生比例万分之三点六。特别是金融这种热门专业,云集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高考状元。而且中国过去有大量职业学校,技术学校,吸纳了大量不准备参与高考的人。但是今天,大量中产崛起后,是不会容忍孩子成为一个中专生,做技术工人,他们更希望孩子是一个大学生,特别是名校大学生。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孩子是一个职校生,技校生是不可容忍的。

之前在我的中国超级周期即将结束的文章中,我也说过大周期结束后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固化越来越严重。

中国过去的两千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阶层非常稳定的社会。西方这种数百年稳定发展的社会,阶层固化更是早已天经地义。稳定的年代并非没有上升通道,但是稳定年代的上升通道是受控的。无论是对比中国的历史,目前海外国家的现状,社会固化是正常的,动荡的年代才是短暂的。我们看日本,欧洲,美国,香港,韩国等国家,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非常非常难。所以中产阶级会越来越焦虑,他们至少希望自己的子女留在和他们一样的通道当中,甚至有机会更上一层。在周期结束后,一个最显著区分社会阶级的就是教育。

最终结果就是大家对于K-12教育不断的投入。因为这种投入会带来“彩票权”,底层人民来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彩票,中层人民来说教育是至少保持社会阶级的权利,上层人民来说优秀的子女教育是他社会地位和象征的一部分。而K-12的特点是持续投入,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高考结束。这导致许多家长最终在好未来这种公司上投入了大几万块的金额。同时,由于K-12的付费人士是父母,这个产品的定价权可以很高很高。父母可以对自己节约,但是对子女节约是天生的残忍。这也让K-12具有非常优秀的商业模式。而对于K-12培训机构来说,最核心的就是教材研发投入,能让小孩上课后有结果,有变化。好未来由于创始人最早就是做家教的,对于教材研发有自己很强的心得。而许多其他想赚快钱的K-12培训机构是使用理发店销售卡模式,把精力放在销售推广人员,这往往就不可持续。在中产阶级的焦虑和中国教育的“科举制”下,成就了好未来这样的K-12教育培训机构!

互联网对教育未来的变革真能到来吗?

过去几年关于互联网对于教育的渗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讨论,也不断有公司在尝试,但结果都很一般。我们发现,从整个社会看,中国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是最大的,渗透率也非常高。中国大类三四线城市人群对于电商,微信,直播软件,微博等都很熟悉。对比我之前去美国的感觉,中国人对于互联网使用甚至更普遍,美国许多中西部人士都不太上移动互联网。但是过去几年教育效率越来越低,但互联网一直没有真正突破教育行业。

我个人觉得,随着优质老师资源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昂贵,未来互联网最大一块还是作为工具,把优质老师资源分发出去。比如通过视频的屏幕,可以让学生在千里之外看到老师上课。加上互联网视频工具,可以举手提问,可以互动,这种体验会超过去上一个100人的大班。过去互联网教育最大问题是,互联网模式无法提高ARPU值。孩子不自觉,在互联网模式中无法认真学习。但未来,如果加入辅导员,加入线下的实地场景,再和互联网模式的视频,工具优化,对于提高教育行业的效率会帮助很大。

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完成了对于商品的渗透后,会逐渐转向服务,教育是下一个被互联网改造的行业。

中国教育行业爆发,特色国情的产物

在我几年前那篇中美互联网教育对比的研究报告中,我就认为教育一定是少数中国全面超越美国的互联网领域。在中国,我们有K12的好未来,有出国留学的新东方,技能类培训还有51Talk,达内科技这类。基本上在各个领域都有上市公司,未来上市的教育企业会更多。相反,美国虽然有Coursera, Khan等开创了MOOC的商业模式,但没有真正上市的教育类公司,市值也都不大。中国特殊的国情造就了各类教育公司,而如上文所说,这种成就却基于大量悲哀的现实。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教育行业最强的是大学,这恰恰对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最有帮助。由于大学教育一流,能为持续的创新输送人才,也能吸引到全球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来读书,结合美国的移民政策,我们才能看到一个人口结构持续保持竞争力,一直有创新的美国。这也是为什么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日本,欧洲的差距越拉越大。

无论如何,整个中产的焦虑,人口结构,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催生了大量优质的教育公司诞生。而未来十年依然是中产阶级继续崛起,社会阶层继续固化的时代,在这个大国情和大背景下,优秀的中国教育公司会继续杀出。对于我们投资而言,把握国家的特殊性和时代背景,也能从整片森林中寻找到确定性最高的产业。看懂了中国国情,也就不难理解好未来是如何成为大牛股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未来4年30倍,教育股的牛市与中国社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