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ing (Dis)Connected: Shallow Interaction Design For Deeper Human Experiences 读后感

原文地址。文章实在太长,想读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最后的总结。本文为读后感。

什么是沉浸式体验

我是一个爱跑步的人。跑步让人忘记时间、忘记空间、忘记自己的身体。当双脚与地面触碰时,我能感受到的是春风拂过脸颊,发尖汗水闪烁夕阳余晖,大车小车自行车滴滴嘟嘟当当而过。这是什么?在我这未入门的设计师眼里,就可不就是我的身体与马路与天空与这个社会的沉浸式体验么?

可从专业的跑者角度来看这哪是沉浸式的体验。跑步是纯粹的,该忘记的是春风是夕阳是身边的过路人,要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自己的心跳,注意时间,注意现在在哪。

那么哪种才是真正的沉浸式体验?

我们需要沉浸式体验么?

是现在我们谈起交互设计都说要给用户沉浸式体验。当我们看完一篇文章时,在页面的最后会推荐给你下一篇文章,当浏览网页时导航栏会自动上移消失(尤其在手机上),各种炫酷的微交互等等。如果你问我们需要么?其实早有答案,只要是能够让处女座能接受的设计都是好设计。

但你有没有经历过四个人围在一起打斗地主--但是是在手机上打,你要知道那是斗地主唉,木有摔牌的感觉还叫什么斗地主,木有摸牌时永远期待下一张是大王的感觉还叫什么斗地主。过年回家小伙伴都聚在一起聊天--但是是在微信上聊,各种表情包发来发去还叫什么聊天,干脆把所有吧啦吧啦都做成表情包得了。。。但这也是沉浸式体验啊,大家都沉浸在科技带来的虚幻中,往往忘了身处的现实生活和周围的人和事。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验?

从交互设计师的角度我们会纠结个别具体的细节,其实沉浸式体验也是一种细节,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节,但是这只是体验的一种,除了较深的沉浸式体验还有一种体验是浅层交互体验,它的层级呈现扁平化,像大多是工具类应用其实都属于浅层交互,例如电话、摄影、字典等等。

如何建立两种用户体验?

在《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中讲到了设计的5个层面,我认为到底是给用户什么样的体验应该是第4层框架层及第5层表现层该考虑的。那么一个产品到底是应该给用户什么样的体验就是建立在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的基础之上的。

从战略层首先确定好产品的目标,用户的需求,能够明确产品定位是用户的终极目标还是达到用户目标的方式方法。像新闻客户端、游戏、知乎等应用软件的产品目标就是尽量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而作为搜索引擎、绘图制表打字工具等就应该使用浅层交互原则,尽快让用户达成目标。

在范围层上两种用户体验也是有所差别的,一般沉浸式用户体验的产品在范围层上主要考虑其展现给用户的内容,而浅层交互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功能规范的制定。

在结构层上,以信息内容为主导的沉浸式体验产品主要考虑其信息架构的处理,如何合理平顺安排巨量的信息不至于杂乱,让用户在信息浏览中毫无障碍,不受打扰。而以功能为主导的浅层交互设计产品需主要考虑产品的纷杂的功能如何让用户都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发现,功能之间相互切换毫无障碍。

写在最后

对于开头关于跑步的问题--到底哪种才是沉浸式的体验,我认为这两种都是。因为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享受跑步的过程才是我跑步的目的。而专业跑者超越自己获取更好的成绩使他们目的。这就和做设计一样,所有的设计原则都该是为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服务的,不同的目标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体验。


原文中沉浸式交互与浅层交互的使用对比

Getting (Dis)Connected: Shallow Interaction Design For Deeper Human Experiences 读后感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Getting (Dis)Connected: Shallow Interaction Design For Deeper Human Experiences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