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少劳多得,你只需要懂得运用劳力杠杆

如何做到少劳多得,你只需要懂得运用劳力杠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你现在恰巧在为工作的低效率而焦虑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学会运用劳力杠杆,走上高效人士的道路。

劳力杠杆是本田直之先生在《杠杆思考法》中讲述的工作法。

书中倡导的理念是:只要充分运用劳力杠杆,用少许的劳力,收获丰硕的成功。当然,少费劳力不等于轻松做事、做事撩草、偷工减料。

不是想着如何制造出多余的时间,而是因为加速收获成果,所以能够产生出多余的时间。

一、建构化—sop行动清单

要学会完整地复制别人成功完成一件事的过程。我之前写的《我是如何做到每天阅读一本书》以及《看完零秒思考,我终于敢在会议上发言》,都是通过学习关于读书,思考的商业书,把作者数十年总结出来的经验认真实践,复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轻易摘取成功的果实。

除了从书中得到成功经验,我们也可以从平时的工作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回想自己工作进展顺利的成功经验,将其建构起来。如果不将其建构起来,那么会变成完全依赖直觉。

尤其是在一个团队中,更是需要复用工作经验,将工作经验手册化。那么,不管是谁,随时都能让办法重现。

比如我们公司的设计团队,会总结出一份设计规范文档,新人只需要学习前辈总结出来的规律就好了,不用再重新摸索试错,团队的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

因此,我们要养成每天重复思考如何让工作进展顺利的做法,并不断地进行假设-实行-验证-建构化。

就拿我前段时间做PPT来说,因为过往经验很少,所以做PPT特别慢。我首先是对流程进行假设:确定主题—罗列框架—查找信息—填充内容—填充图片—排版。

结果在第三个环节“查找信息”卡住了。花费了大量时间查找行业信息资料,最终收获很小,几乎找不到。

我反思了下:第一,目标不明确,我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限制范围,一直在大浪淘沙。第二,信息的确比较难找。

于是,我进行下一步的思考:这个信息对我的PPT作用大么?如果只是锦上添花,那么为了效率是不是考虑不要这部分呢?

重新纠正了步骤后,我暂时跳过查找信息环节。先出个初版,再按需查找,不必要的信息不再浪费时间硬找,必要的则明确目标范围查找。

最终顺利进行到了排版环节,我的排版很渣。我预估了下,自己摸索学习时间成本太高,干脆买门学习PPT的课程。这点也是使用了劳力杠杆,在直接复制他人成功经验的做法。

最后在一周内完成了PPT制作,期间也走了很多弯路。我从失败经验中总结,将验证可行的步骤记下来,形成自己的做PPTsop ,不断继续验证完善。这样一来,下次做PPT时,自然效率也就高了。

二、无意识化 习惯化

具备的好习惯越多,资产就越多,无意识地行动,可以减少精力,人类的行动事实上有95%都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要减少工作精力的消耗,就要养成习惯,逐渐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持续下去。《精力管理》一书中也有提及,要建立积极的仪式习惯。

培养大的习惯先从小习惯培养开始,做个check list 清单,每天对着清单自我检查。

其次,为了形成习惯化,用数字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数字的记录,每天都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知道到达目标的距离,所以持续下去的动力高涨。

比如我每天看完一本书,会将书名记在本子上,当看到日渐爬满本子的书名时,特别有成就感,要知道我这两个月看的书已经远远超过过去两年看的书了。

三、掌握重点

如果没有重点,纵然拼命去做一件事情,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在着手工作前,先思考该如何做才好,思考其最短距离,有效率地付诸行动。

如何发现事情的重点呢

俯瞰倒推法,俯瞰自己的目标,对问题进行倒推,要用最短的距离达到目标该怎么做。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

比如我的目标是7月份每周要输出3篇文章,每天早起看书。那么我要达到这个目标,如何做呢?最短的距离是什么?

于是,我想到边看书,输出读书笔记的做法。通过边看书边输出,既能学到书中的知识,又通过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这就是一年收成两次。

最后,如书中作者本田直之先生所说,所谓限度这种东西是不存在于世上的,事实上只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所以我们要想着“自己能够做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就会产生正面的杠杆效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做到少劳多得,你只需要懂得运用劳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