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版本选择的疑惑

昨晚把郝万山老师的伤寒论讲座的mp3下载完了,听了几个感觉非常棒。但是听到他讲的伤寒论目录时打开自己的民间中医网整理的桂林古本一对比发现大相庭径,所以纳闷+困惑,不知道听下去是否有收获,毕竟自己刚刚起步。于是到论坛翻帖子求证宋本、古本的对比。现在的感觉就是下载了一个最新的Hibernate3.2程序,但是又搞到一个N早以前那份hibernate opendoc来开始学习hibernate,这份opendoc基于hibernate2.1的,所以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种境况就是困难重重。
帖子地址: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2054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038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695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564
《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是蔡德元先生对古本的校评,同时有对宋本的对比研究。

郝万山先生也认为那是一个完美的版本,但是确依然要用不完美有缺陷的版本来教书,真是让人费解。不管完美版本是真是伪,既然是完美的就没有缺陷错误,那就用啊。为何还要让一些传抄过程中的错误再来误解后人呢?
经过一个上午的查证对比,决定选择桂林古本看,郝老师的讲座照听,毕竟他还是有辩证、科学的态度,没有完全照抄宋本讲学。

以下是帖子copy:
---
郝万山先生的第40讲 第14分钟左右。
(白虎汤)第二组证候,热在中焦,胃热弥漫证。

原文第176 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用的既然是白虎汤,白虎汤又是辛寒折热的一张方子,所以这里的脉浮滑的浮,就不是主表的浮脉,而是主热的浮脉。
......
接着下面两个证候,“表有热,里有寒”,这显然是错简,里有寒不应当用白虎,而且表有热,在《伤寒论》中只有表有寒的时候,也没有表有热。明明知道这是错简,但是我们在写《伤寒论讲义》的时候,还要根据它的原文照模样给它画下来,但是我们后人要给做一些解释。

有一个叫张绍祖的人,自称他是张仲景第46 代孙,他自称自己保存着一本书,(连用“自称”,可见郝老师对本书的怀疑,这种怀疑是可以理解的,严谨的说,这种态度是科学的,当然郝老师也无法证明张绍祖是假的,所以持怀疑态度)是张仲景修改过第12 稿的《伤寒杂病论》,也是十六卷。一个自称自己是张仲景第46 代孙子的人,叫张绍祖,他保留着张仲景亲自修改过第12 稿的《伤寒杂病论》,怎么流传到今天的,咱们也不知道(对桂林的流传持怀疑态度),然后他就把这种书传给一个叫左盛杰(德)的,左盛杰(德)又传给一个叫罗哲初的,然后就刻印发行,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这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凡是在《伤寒论》中,像刚才这一条不能够解释的,或者怀疑有错简的,在那本书里都修改得天衣无缝。那本书里怎么说的呢,它说“伤寒,脉浮滑,此表无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这么一修改,表无寒,表有寒是白虎汤使用禁忌证呀,表无寒就是没有白虎汤使用的禁忌证,里有热是白虎汤使用的适应证呀,所以只有适应证而没有禁忌证,当然要用白虎汤了,这个修改多么严丝合缝呀。(对桂本近乎完美的内容,持怀疑态度。当然不能说桂本完美,桂本就是伪书,如果真是仲景手稿,谁会怀疑她的完美。)

可是为什么当代的校刊家并不看重这个本子呢,一个是,这个故事编得稍稍的有点离奇一点,第46 代孙保存着张仲景亲自修改过的第12 稿《伤寒杂病论》,再有一个,作为一个古籍的话,总有难以尽如人意的地方,可是在这本书里,凡是在《伤寒论》中难以尽如人意、难以解释的地方,它都改得特别好,所以这就觉得是后人经过精心学习之后修改的,所以在校刊上,没有人把它当作一个真正的本子。

不过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会得罪特别推崇这本书的一些医生。我们还是这个意思,一个古籍,一个文物总有一点缺陷,有缺陷才是真的,完美无缺的东西就太新了。你看在古玩巿场,我们不说这东西是假的,拿起这个杯子(讲桌上的保温杯),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东西,看了半天,我只能说这是新了一些,意思是说这是假的,只能说新了。所以我们说张绍祖的这本书是新了。(认为桂林本偏于假,但又没直说,也就是还没有彻底否定。可以看得出郝老师不是性格偏激的人,态度是科学的)。
---
目前,可以找到、而且是「据理而谈」的资料,多肯定「桂林古本」为善本。
但是,当代伤寒名家及其论述却少见引用桂林古本的。如果是因为这些人没看过「桂林古本」,那倒算了。但我想,可能有某些伤寒名家曾看过「桂林古本」、但对古本持否定意见,或对古本存疑的。请问:这些当代伤寒名家对古本否定或存疑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较具代表性的评论?小弟很想知道!不知有谁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有的人,否定古本,但其论点非常空洞,像这样的资料就请不必提供了,以免流于不必要的情绪化争执,例如:

有人认为伤寒论久已残缺,古本「过于完整」所以是后人托名伪作…
这种论点是可笑的!如果「『过于完整』就是伪作」的论点可以成立(而不必提出其他理由),那么,万一将来有一种新出土的「伤寒论」,只有「九卷、360 条、98方」(当然是假设!),是不是可以因为宋本比起这本(假设性的)新出土文件「更为完整」,所以指「宋本为后人伪作」?
---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