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梦想,踏上北漂路

我背的不是行李,是梦想啊。

第一次到北京

2011年6月,那年我22岁,上大三,在四川宜宾一个烟草种植基地实习。

不堪山区那种无聊与闭塞,更对外界充满了向往。那时候爱逛天涯,每每看到穷游的帖子,总让人热血沸腾。

于是就在6月的一天,我请了假,一个人踏上了北京的穷游路。从重庆转车,坐了30个小时硬座之后,终于到达北京。到北京的前两天,接连下了两天大雨。一清早从北京西站走出来,看着雨过天晴后的蓝天白云,感受天高气爽,心里不禁感叹,“北京城,我来了”。

那是我第一次坐地铁,现在竟然已经忘了当时的感觉。将行李放在提前预定的东城区一个算不得青旅的旅店,那是一个高层住宅的顶楼,房东搭建的板房,在一个十几平米的屋子里,摆着三张床。

休息了一会,我下了楼,走出小区,就沿着那条路,走啊走,走啊走。不知道走了多久,我走累了,坐了一辆公交,就这样漫无目的的在北京城穿梭。

晚上回来,在路边小餐馆吃了晚饭。回到旅店,回想一路的见闻,舍友们陆续归来。

记得后来与舍友聊天,一个刚毕业,拿着三四千元的工资,另一个做互联网工作,还有一个做业务,好的时候能拿到两万多工资,当时我羡慕极了。再往后聊,才知道他已经结了婚,老婆孩子都在老家,一年难得见几回面。虽然工资还不错,却应酬极多,毕业四五年体重是嗖嗖的往上涨,我说为什么不去锻炼呢,“锻炼?一下班就想回来睡觉,谁还有劲去锻炼啊。”我当时不明白,沉默了,后来大家都沉默了,各忙各的事去了。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很多,原来北京城也不是那么光鲜,即便月入两万也有人过着夫妻分居、板房蜗居、不堪应酬的生活。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也一定不能过这样的生活。

第一次到北京,没有感受到北京的经济繁华与历史厚重,只有心理的刺激,内心深处的思考。于是,第二天,我离开了北京城,第一次北京之旅就这么结束了。

······

第二次到北京

2015年6月份,这一年我26岁,大学毕业三年,在药都亳州从事中药材大宗电商方面的工作。

同样是出于对生活、工作平淡的不堪忍受,我从药都亳州,夜晚搭乘10个小时的无座列车,一路北上。同样是早上到达北京西站,同样是满怀兴奋,只是少了感叹。

打开优步,第一次搭乘专车,赶往苏州街某连锁酒店。再兴奋,也挡不住一夜未眠的煎熬,休息到中午,再次搭乘专车赶往中关村某商场西少爷肉夹馍吃午饭。

下午,终于来到了心中向往多日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好不容易找到了车库咖啡,正好赶上汽车后市场的项目路演。在后排,我时站时坐,看创业团队在台上逐个展示自己的项目,生怕错过了任何一秒精彩。原来北京还有这样的精彩,今天终于见到了,喜欢上了。

第二天,吃了黄太吉煎饼,中式煎饼加了沙拉酱,不伦不类,味道也有些失望。晚上见了老同学,一起吃了饭,聊了过去的学生时代,感慨了光阴飞逝。岁月就像一把杀猪刀,毫不留情,任你怎么挣扎。第三天去了药给力,见到了一个小团队的创业场景,交流不多,没有太多感受。

第二次到北京,感受了移动打车、互联网餐饮、创业路演、创业团队。是的,我就是来感受互联网氛围的。

从4年前第一次来北京的大学时代,到这次来北京,我已经工作3年,中间发生了无数的故事,从实习工资每月1500元到做生意月入过万,从做业务到进入互联网行业,一路兜兜转转,跟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进,虽然曲折,却终于有幸入门。

不是传统行业差与冷,也不是互联网行业好与热,只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更多的新鲜与乐趣,有更多未知与可能,有更多囿于自身性格、基于个人特长而存在的我能发挥的空间。

······

第三次到北京

今天,我背着梦想,再次来到北京,真正开始了北漂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背着梦想,踏上北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