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信协议的分层:
OSI七层协议分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四层协议分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五层协议分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下面对五层协议分层进行简单分析:
物理层:把电脑连起来,可以用光缆、电缆、双绞线、无线电波等方式。以01的电信号传播
数据链路层:单纯的0和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解读方式:多少个电信号算一组?每个信号位有何意义?
1、以太网协议,作为电信号的分组方式:“标头”包含数据包的一些说明项,比如发送者、接受者、数据类型等等;”数据”则是数据包的具体内容。
2、MAC地址:以太网规定,连入网络的所有设备,都必须具有”网卡”接口。数据包必须是从一块网卡,传送到另一块网卡。网卡的地址,就是数据包的发送地址和接收地址,这叫做MAC地址。每块网卡出厂的时候,都有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MAC地址。有了MAC地址,就可以定位网卡和数据包的路径了。
3、广播:一块网卡怎么会知道另一块网卡的MAC地址?ARP协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以太网数据包必须知道接收方的MAC地址,然后才能发送。就算有了MAC地址,系统怎样才能把数据包准确送到接收方?回答是以太网采用了一种很”原始”的方式,它不是把数据包准确送到接收方,而是向本网络内所有计算机发送,让每台计算机自己判断,是否为接收方。
有了数据包的定义、网卡的MAC地址、广播的发送方式,”链接层”就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了。
网络层:解决广播的弊端:以太网采用广播方式发送数据包,所有成员人手一”包”,不仅效率低,而且局限在发送者所在的子网络。,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区分哪些MAC地址属于同一个子网络,哪些不是。如果是同一个子网络,就采用广播方式发送,否则就采用”路由”方式发送。它的作用是引进一套新的地址,使得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计算机是否属于同一个子网络。这套地址就叫做”网络地址”,简称”网址”。网络地址帮助我们确定计算机所在的子网络,MAC地址则将数据包送到该子网络中的目标网卡。因此,从逻辑上可以推断,必定是先处理网络地址,然后再处理MAC地址。
1、IP协议: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叫做IP协议。它所定义的地址,就被称为IP地址。目前主要是IPv4 IPv6,前者是4个字节,后者是8个字节。
IP地址分为:
A类网:network host host host
B类网:networknetworkhosthost
C类网:networknetworknetworkhost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同一个网络:子网掩码。它的网络部分全部为1,主机部分全部为0
判断任意两个IP地址是否处在同一个子网络。方法是将两个IP地址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AND运算(两个数位都为1,运算结果为1,否则为0),然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如果是的话,就表明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中,否则就不是。
总结一下,IP协议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每一台计算机分配IP地址,另一个是确定哪些地址在同一个子网络。
2、IP数据包:IP数据包也分为”标头”和”数据”两个部分。
“标头”部分主要包括版本、长度、IP地址等信息,”数据”部分则是IP数据包的具体内容。它放进以太网数据包后,以太网数据包就变成了下面这样。
因为IP数据包是放在以太网数据包里发送的,所以我们必须同时知道两个地址,一个是对方的MAC地址,另一个是对方的IP地址
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机制,能够从IP地址得到MAC地址
这里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两台主机不在同一个子网络,那么事实上没有办法得到对方的MAC地址,只能把数据包传送到两个子网络连接处的”网关”(gateway),让网关去处理。
第二种情况,如果两台主机在同一个子网络,那么我们可以用ARP协议,得到对方的MAC地址。ARP协议也是发出一个数据包(包含在以太网数据包中),其中包含它所要查询主机的IP地址,在对方的MAC地址这一栏,填的是FF:FF:FF:FF:FF:FF,表示这是一个”广播”地址。它所在子网络的每一台主机,都会收到这个数据包,从中取出IP地址,与自身的IP地址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同,都做出回复,向对方报告自己的MAC地址,否则就丢弃这个包。
总之,有了ARP协议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同一个子网络内的主机MAC地址,可以把数据包发送到任意一台主机之上了。
传输层:有了MAC地址和IP地址,我们已经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两台主机上建立通信。
接下来的问题是,同一台主机上有许多程序都需要用到网络,比如,你一边浏览网页,一边与朋友在线聊天。当一个数据包从互联网上发来的时候,你怎么知道,它是表示网页的内容,还是表示在线聊天的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一个参数,表示这个数据包到底供哪个程序(进程)使用。这个参数就叫做”端口”(port),它其实是每一个使用网卡的程序的编号。每个数据包都发到主机的特定端口,所以不同的程序就能取到自己所需要的数据。
“端口”是0到65535之间的一个整数,正好16个二进制位。0到1023的端口被系统占用,用户只能选用大于1023的端口。不管是浏览网页还是在线聊天,应用程序会随机选用一个端口,然后与服务器的相应端口联系。
“传输层”的功能,就是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相比之下,”网络层”的功能是建立”主机到主机”的通信。只要确定主机和端口,我们就能实现程序之间的交流。因此,Unix系统就把主机+端口,叫做”套接字”(socket)。有了它,就可以进行网络应用程序开发了。
1、UDP:不可靠连接,传数据报,UDP协议的优点是比较简单,容易实现,但是缺点是可靠性较差,一旦数据包发出,无法知道对方是否收到。
整个以太网数据包现在变成了下面这样:
2、TCP:可靠连接,传字节流,TCP协议能够确保数据不会遗失。它的缺点是过程复杂、实现困难、消耗较多的资源。
3次握手和4次挥手:
应用层: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举例来说,TCP协议可以为各种各样的程序传递数据,比如Email、WWW、FTP等等。那么,必须有不同协议规定电子邮件、网页、FTP数据的格式,这些应用程序协议就构成了”应用层”。
这是最高的一层,直接面对用户。它的数据就放在TCP数据包的”数据”部分。因此,现在的以太网的数据包就变成下面这样。
总结:TCP/IP分层:
1、应用层: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
2、传输层:1)确定端口-端口的通信;
2)确定传输方式:TCP 还是 UDP
3、网络层:确定主机-主机的通信
1)为计算机分配独一无二的IP地址
2)确定哪些地址是同一个网络
4、数据链路层:以以太网协议作为电信的分组方式,并通过MAC地址实现网卡传输
5、物理层:以光缆、电缆、双绞线、无线电波等方式,以01电信号的方式传播。
A传数据给B电脑:先A 1-2-3-4-5 再B 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