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

芝加哥艺术学院位于芝加哥市中心,分散在Loop各个街区。

SAIC的学生可以自由出入AIC,简直太棒。我持有伊大学生证,每周四晚5点-8点也可以免费参观AIC。最喜欢的还是印象馆。坐在那里,不说话,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好享受。

Jim带我去的时候,专门讲了《雨后的巴黎街头》中运用到的透视。还有雷阿诺创作《两姐妹》的地点正是Jim小时候随家人去巴黎移居的小镇Chatou.

SAIC的纺织专业(Fabric)大三生Nick带我逛了学院的两座大楼,其中Sullivan大楼是建筑系的所在楼。Nick带我参观了印染Lab,我就兴奋地又极不利索地介绍咱家乡的蜡染扎染。Nick的爸爸在天津工作,所以他有微信,约了下次来中国一定微信联系,要带他去看。没问题啊!回来后我还把乌镇和一些图片微信了他。

无论是SAIC的老师还是Nick,都强调,没有white and black. 艺术领域很宽泛很主观,在乎你的感受。我就想起ORID焦点式访谈就是起源于艺术领域,通过眼睛、耳朵到达心灵。

Nick说,他同时还在选修心理学、精神疾病治疗方面的课程,因为艺术是对精神治疗最为有用的方法,drama therapy、music therapy、dance movement therapy各种吧。

在国内接触U开始,慢慢知道即兴艺术、社会大剧场、一人一故事。这些都跟表演相关。Nick想要做的是fine art+mental therapy。人吧,卸下面具和铠甲,回归孩童,回归朴真,才有可能从根上输入。而那些最原始的天生技能,比如蹦跳、比如奔跑、比如发声、比如涂抹,才是我们假以表达的媒介。但是基因经历几万年,成长30余载,只觉得这个不会那个不会。我们究竟是被什么束缚住了呢?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po一张老爸的画。我爸一个30多年的保钳工,从不知道自己会画画。去年给老爸淘宝了一套画画工具,就是凭着观察和不断尝试,我觉得画得挺好。老人家也开心,还琢磨。哈哈哈。

Jim是常常和建筑师朋友周末出门写生。

艺术有啥用呢?没啥用。就是开心呀!

所谓无用之美。

引用Paul说过的My idea of playing the piano is not to play someone else's music flawlessly, but in spite of my flaws to play my own music with a perfect expression of my inspiration.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认识-欣赏-创造,管他什么意义,欢喜就好。

因为聊得投机,这一逛,就逛了4个多小时。累死我了。也辛苦Nick了。和Nick一起的,还有一个大二绘画系女生。

Sullivan

沙利文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他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贡献,其中现代主义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就是他的门徒。

后知后觉,我转车的地方的那栋楼就是沙利文的作品。Carson Pirie Scott Building。所以周末特意过去拍照。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抽空还特意去了沙利文的墓地。

SAIC沙利文大楼里的Gallery有个玉米人。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去参观了fiber系,有织机,还看到了都锦生织品。我们的工艺比这些要美多了,下次等Nick来杭州,给他秀一下。咱们的丝绸织品也是与时俱进,外国人咋不认这个理呢。需要咱国人多推广多捐赠。

你可能感兴趣的:(芝加哥建筑周记-SA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