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解”牛顿定律(第一篇)

牛顿定律被推翻了?!

前一段时间无意之中看到一条新闻,说有科学家推翻了牛顿定律,虽说感觉这是“标题党”们又在制造噱头,但是毕竟关乎那个让我在高中物理课“饱受摧残”的第一个神一样的人物,所以还是忍不住点开看了一下。唉,毕竟有年头没跟物理亲密接触了,看得不很明白,不过整篇文章讨论的实验环境脱离了“宏观、低速”的经典物理条件,所以,似乎不能说明牛顿定律被掀翻了!

长吁一口气,果真是像量子物理闯入人们视野一样,以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恐怕早就惊天动地了。

这条小道新闻当然很快就过去了,只不过又勾起了我的一些好奇,主要是当时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发现牛顿定律我已经记不全了(汗颜,当时还是把我虐的不够),于是乎便兴趣盎然地查看了一下牛顿三大定律,结果看着看着,慢慢发现牛顿定律真的是很神奇的存在(好像是废话,当然神奇了)。不不,我是想说,它不仅是经典物理学领域的法则,似乎也能在比如生活这个领域里面给我这个喜欢胡思乱想、脑洞大开的人一些有趣的启示。

第一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脑洞一:人的状态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力)的影响,人们(物体)通常会一直保持当前的生活状态。当然把人这个既不具有规则形状,更不具有均匀密度的“物体”,直接当成质点研究不仅很不准确,而且有辱斯文,不过为了把问题简单化,只能暂时委屈一下了。

既然委屈呢,那我自己先献身一下吧。

上小学时,有一天路过了一片住宅区,结果被从住宅区中传出来的一串断断续续清脆悦耳的声音吸引住了。后来知道这是钢琴的声音了。从那以后,这种声音总是在耳边响起,我就央求爸妈带我去看钢琴。爸妈随了我的心意。当我看到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相对当时的我来说,确实不小),毫无抵抗地就被它深深吸引了。从那天开始,跟妈在一起的时候就对着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跟爸在一起的时候就把歌词中的“妈妈”全改成“爸爸”,对着爸唱。目的只有一个,求他们给我买钢琴。

鉴于我之前学这学那半途而废的恶劣记录,爸妈很是慎重地对待我这次要求。不过父母疼爱孩子嘛,不会很理智。看着我又是哀求,又是保证,爸妈还是满足了我的愿望(钢琴在当时看起来真不便宜,爸妈也真是疼我)。也许我的基因中就记录了对音乐的喜爱,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钢琴在我的生命之中平行地打开了一扇音乐之门。现在想一想都感觉比别人多活了几年!

看,如果我没有听到美妙的琴声,就不会央求爸妈给我买钢琴,也就不会有后面几年在音乐世界中的傲游,也许仅仅就每天上学放学,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美妙的琴声(力),改变了我(物体)的生活状态(运动状态)。

借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一段: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似乎圣贤们也是先受到什么刺激(力),然后开挂影响一下后人千百年(状态改变)。

第二定律——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影响

上学的时候就感觉这个定律就是给第一定律作补充的,不过在生活中,我更多的发现“变化快慢”对“物体”本身有很不一样的影响。

脑洞二:生活中的现象比比皆是。先来一个例子——烧菜。小火慢炖,个把小时才好;猛火爆炒,分分钟出锅。这里的“小火”和“猛火”对应的就是力的大小,菜熟的快慢当然就对应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喽。当然炖出来的菜和炒出来的菜口味肯定不一样啦(快慢对物体本身的影响)。

再来一个例子——刹车。首先我们假设初始车速80千米每小时。如果司机早早发现前面有红灯,轻轻点踩刹车,那么汽车慢慢减速,很长一段制动距离之后停住,一片祥和;如果事先毫无征兆,突发事故,司机猛踩刹车,那么制动距离将大幅度变短,车轮还可能在地上留下两条拖痕,如果不走运的话司机的脸还要和方向盘来一次亲密接触。这里面的“轻点”和“猛踩”对应的是力的大小,制动距离的长短(和制动时间是等价的)对应的就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当然,我关注的还是后面一系列对物体(汽车和人)的影响(一片祥和或是脸撞方向盘)。

最后选一个自己的例子——健身。要想练出好看的肌肉,就需要不断地刺激它。为了好身材,我开始力量训练。最初两周,小负重,少组数(力小),小有起色(变化慢);不过很快自己就不耐烦了,大负重,多组数(力大),身体维度明显增大(变化快),心中窃喜。不过,我的关节抗议了,导致我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都没办法训练了(对“物体”的影响:真不好受)。

So,牛顿大神确实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事实,想要快速改变,我们是要用很大的“力气”,不过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考虑“物体”本身能不能承受这么大的“力”!

暂时写到这,困了,先睡。

����[���r�

你可能感兴趣的:(“歪解”牛顿定律(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