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资中国?产业去中国化?美国政客盯上了中国制造,已不是一天两天,但他们也远远低估了中国企业的韧性。
在江苏昆山,正和岛接触到了这样一家中国制造企业——佰奥,在疫情期间逆风上市。
从借钱发工资,历经资金断流,到成为智能制造国际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深交所敲钟,异军突起的背后,正是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人、佰奥董事长肖朝蓬14年创业史。
以下为正和岛专访。
口 述:肖朝蓬 佰奥智能创始人、董事长
采 访:林红瑜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01
借钱发过工资
一年只休息一天
我在农村长大,大学毕业以后在搞纺织的国营厂工作。
当时平均一个月工资80块钱,国营企业的效益又不好,不能准时发放,基本上没法儿生活。再加上身边还有两个弟弟,还都没成家,那个时候我只能辞职,自己出去打工。
我做自动化的起点,就是在富士康学到的。
当时我到深圳富士康打工,第一个月薪水,超过在国营厂一年的收入。我前两年是做设备维护。原来设计研发人员以台湾干部为主,1998年的时候,富士康整个业务的速度太快了,让大陆的员工也做设备研发。
我的机会就来了。富士康让主管传帮带,给我们的第一个要求是你先抄已有的设备,一般抄完第一台机器,第二台就可以搞创新了。
一到年底,富士康都会进行项目评奖,评选谁做的设备最有创新性。我们经常获得集团的一等奖。那个时候我们应该是大陆最早的一批自动化工程师。
后来,我一心要做行业最好的自动化公司。6个人说干就干,成立了佰奥公司。the best auto,佰奥就是音译过来的。
创业早期,国外的客户要来考察,办公室需要装修好,清洁也要做好,基本上钱花得差不多了。
公司再难,员工的薪资是绝对不拖,到期就发,没钱就想办法借。工资没保障的时候,员工的信心就没了,每一个员工后面都有一个家庭,有时候就要靠那一点钱来支撑家庭,有的还在还房贷等等,每一分钱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们几个合作伙伴就先不拿工资,往后拖。当时那个阶段,家庭的支持是我坚强的后盾。在2010年之前,我一年只休息一天,公司其他员工也是没有周末和周日,后来公司强制要求所有员工礼拜天休息,礼拜天加班要提前申请。
凡是创业的,很多都是这样过来的。
02
要做第一,就要对自己下狠手
所以从创业第一天起,我们想做行业第一,一进门就选择非常好的客户。当年德国自动化水平是一流的,所以,首先选世界五百强的德资企业。
越好的客户,订单要求越高,接单难度越大。为什么我们创业初期的时候能帮德国人做订单?
第一个,举个例子:客户在欧洲,采购德国一台设备120万欧元,我们一台设备只需要120万人民币。成本差距很大。
第二个,德国人做一台设备要半年起才能交付,我们加班加点最多也就三个月交付。
中国的工业起步太晚了,德日企业起步这么早,他是不相信你的。
他们为了节省投资成本,又加快投产速度,只有选中国当地的工厂,但全程跟踪你项目实施过程。
从方案的认证,到设备设计完成,德国客户都要参与。基本上佰奥的成长,是在客户的严格要求下和指导下成长的,技术和工程实施经验积累也是这样产生的。
比如我们的合作伙伴德国博朗是做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的。当年我们和另外一家德国某公司进行竞争。
当时我们做了一个高速刷毛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它的组装效率,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客户的投资。
德国人风险意识很强。这么多年来,我们和德国企业合作,解决方案永远都是哪个地方有风险,先把它做出来,在试跑的过程中实验验证,直到确认可行才会量产。
德国工业化自动化的严谨,对我们影响很大。
03
现金断流是企业最大的陷阱
创业第二年,我们提出了每年业绩翻倍的目标,于是做了一家美国公司没有预付的订单。
我们的设备和他的产品是同期开发的,他们的产品要量产以后,才能付给我们货款,搞得我们资金链一下断掉了。
2008年我四处借钱,当时我还给第一段创业合伙人打电话借钱,他二话不讲,20万马上就转到公司账户上,到现在我都一直记着。
这个教训对我们是非常大。从那以后,付款条件差的订单坚决不接,这是我们的红线。因为资金链断掉,有可能会让一个公司一下子就关门了,太恐怖了。
扛过去之后,我们整个公司又成长了一倍,在2013年之前,我们复合增长保持在70%以上。
04
公司的商业模式不是老师教出的,
而是试错出来的
客户潜在的核心需求,是挖掘出来的。
企业没有战略战术,即商业模式,公司就不可能长期发展,就像我们开车,如果不把视线放在远处,方向盘就容易抖动。如何顶层设计我们的商业模式和战略战术,一般大家就去上课,读商业课程。
有句话说,企业不上课肯定干不长,上完课把公司弄关门。
2013年、2014年是我们试错的两年。我把前几年赚的钱,全砸进去做研发,增长速度下降到了30%,在这种最痛苦的状态,不断砍业务的时候,又带了高管去上课,那两年非常艰辛。
思想认识的统一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
有的一把手试错,可能直接把公司给试完了。但不去学习不去修改,你不试错不去探索自己公司商业模式的时候,你是很难做成的。
有时候想一想这个企业为什么搞这么累,要搞的这么焦虑?偶尔会出现这种念头,但是出现这种念头会出去走一走,找找僻静的地方待一待,然后再回来。
作为董事长,有时候压力非常大的,每天很辛苦,绝对不是为了钱的问题,绝对是为了一个目标:做中国最好的智能制造。
那个目标始终是我们奋斗的最大的激励,如果没有梦想,人很快就垮了。但也是那段时间,我醍醐灌顶。
当年我们想要做最好的自动化,我们要领先别人,要从技术上领先别人,所以我们挑最难的客户订单。
我们公司市场宣传靠什么?就是靠我们做的样板工程开辟的。所以每一家客户的订单都竭尽全力完成,这样影响力就越来越大。
但后来去上课学习,做战略咨询,我想通了商业思维:不是要做最难的技术,而是为客户解决痛点的问题,做最适合的需求。
市场不是问出来的,而是洞察出来的。你去拜访很多客户,问他的想法,这些想法里面是浮在表面上的东西,只有深刻地挖掘他内在的核心需求,才能抓住行业的痛点。
国内很多上市公司,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他们也在寻找自动化设备,但是苦于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比较短。
他买一条生产线,但今年的产品寿命周期只有今年一年,下一代的产品不知道能不能做,可能改装要丢掉的要达到百分之四五十,甚至整个设备都要报废。
他们就会担心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
现在我们一步一步做单元化、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客户想要生产新品,只需要把原有自动化生产线更换一两个模块,就能继续开工。
我们想得很清楚,帮客户塑造竞争力,让客户赚更多的钱,我们顺便赚点小钱。帮客户解决问题,才会越走越远。客户在哪,商业机会就在哪。
05
把客户当冤大头的企业,
绝对不会发达
2020年我们在深交所“云敲钟”上市了。常常有人问我创业至今,有哪些经验教训。我琢磨来琢磨去,有三点切身感悟的建议给大家。
1、切忌让公司一下子走入恐慌区
方向性的问题,千万不能跑错,跑错了还不如不跑。
最怕公司变革太狠,创新太狠,老的业务都砍掉了,新的业务还没有开始,一下子走入恐慌区。
调整不是要直接大刀砍掉,而是不要再投放更多资源。要维系原有业务的存在,不能让自己突然失去了造血能力。
2、疯狂投入也是一种盲目
工程出身、研发出身的技术人出去做老板,很容易在研发上面疯狂投入。
一定要做好预算,我今年要投多少资源,我要投入多少预算到研发里面去,不能让现金流给断掉。
相反的,对于做销售出身的老板,他有时候会忽略研发的费用投入。如果没有研发的投入,公司的竞争力是没有办法保持的。
3、千万别把客户当冤大头
一定要一单一单踏踏实实把它做好,做到让客户满意。我们这么多年客户都是持续的。
每一家客户的固定资产投资都是有一定周期的,今年这个客户有订单,那个客户没有订单,但是明年又有订单了,但他们在他的投资过程中,一定会选择我们。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原则很简单,一定要把设备做好,每一个都是我的样板工程,都是我品牌宣传的工具。他们就满意了,订单是持续的
千万别把挣钱作为第一位的。这样企业很容易为了成本问题,造成对客户的服务下降。
并不是说我们不追求利润,而是报价的时候要坚持适合的毛利率。不能今天说虚报很多成本,那就等于把客户当冤大头,一旦他们认为你是不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订单有可能就此结束了。
对成本预算的控制,要靠自己的团队。今天敲开哪一家客户的大门,他的定价是市场说了算。除非是别人完全做不到的,那你有很高的毛利,否则一定要保持合适的毛利。
做订单不是求短期效应,是你长期的人品。做企业不是追短期利益,而是长期的口碑。
每个企业都争做最好争做第一,就是中国制造最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