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的成都大魔方演艺中心,因为2018年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春季总决赛成为了电竞历史的一部分。最终,“小狗”领衔的RNG在先让一子的不利局面下,以3:1后来居上,击败了老对手“厂长”和他的EDG,取下冠军。
“小狗”简自豪,游戏ID“Uzi”,征战英雄联盟职业联赛6年之久,在全球电竞圈内声名显赫,但直到几天前才初尝王者的胜果;EDG的“厂长”是“clearlove”明凯,亲历WE和EDG两大王朝的江湖豪情,已经掠下数次冠军和MVP。
职业体育语境下,没有比这更吸引人的剧本了:同时背负尊重与同情的“无冕之王”,击败了卓越的老牌王者,成就“卧薪尝胆,终有所成”的美谈。
很显然,“小狗”捧杯怒吼的影像会被不断播放,作为封神代表作进入电竞历史博物馆;而几天后,RNG将代表中国参加“英雄联盟的世俱杯”——MSI季中冠军赛,挑战各国联赛霸者,掂量LPL在全球范围内的成色,开始另一个“民族英雄”的剧本……
一直以来,英雄联盟和LPL都在尝试证明它的影响力不仅限于电竞圈和游戏圈,而理应像足球、篮球之流,成为更广泛大众的桌上谈资。谈资就是故事,职业体育的故事需要明星主角,就像NBA需要乔丹和科比,职业足球需要C罗和梅西。
所有人都在谈论的故事,才有资格成为主流文化。虽然偏颇,但是现实。
理所当然的,LPL也必须像他的职业体育前辈一样,不仅是规则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还必须置己定位于“造星梦工厂”,不断对外产出收集粉丝的英雄,撮合跌宕起伏的剧本,当然还要攥住最重要的“The Moment”。
例如小狗与厂长的宿命对决,例如Uzi的绝地反击。
在粉丝眼里可能算不上中听,暗示其中有套路的嫌疑,似乎偶像们的封神之路并非己出。但其实除假赛、代打等恶劣操作,其他包装并非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所有职业体育联盟几乎都以此为生。
公认全球商业化最成功的NBA,早已成为批量制造巨星的黑洞。吸引人心方面,系统化流程和工业化打磨堪比好莱坞。
例如连你隔壁邻居奶奶都认识的迈克尔乔丹,获封“篮球之神”名号,一方面出于他超凡的个人能力和带队成绩,另一方面也是NBA联盟极力渲染和包装的产物——从以超强得分能力单挑全世界开始,一直到最终带队夺冠,乔丹经历了数年的惨痛失败。但联盟好像总是能找到合适的剧本去告诉全世界:迈克尔乔丹,这家伙是真正的超级巨星。一直到老得投不动篮为止,斯特恩(NBA前任总裁)几乎将这个男人在赛场内外的每个经典瞬间都控制在舆论上,塑造成了一个个“乔丹时刻”。
高晓松有个理论,将各种文化娱乐载体以“半衰期”归类,文学的回味度和经典指数最高,半衰期最长,其次是电影等深度影像类作品,而几乎完全娱乐化和快餐化的综艺则最短,这决定了不同载体运营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毫无疑问,按照这个特性,“乔丹时刻”的半衰期足以与一部经典电影媲美。斯特恩也通过这些珍贵镜头,向全世界普及了NBA和他的代言人,并为之着迷。
回到电竞领域,随着LPL开展联盟化和主客场制度,类似NBA传统体育化的方向已经是明牌,那么他们必须确保自己的内容半衰期不至于像流星那样稍纵即逝。而通过造星扩张和延续舆论对于赛事的关注度同样成为了一种自然选择,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电竞造星的过程远比想象中更快成型。
类似小狗和厂长这样常年维持高水准的老将,在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电竞领域实属异类,自然成为了联盟重点关注对象。巧合的他们所在RNG和EDG,也在近两年呈现交替争霸的格局,颇有NBA 80年代,拉里伯德与魔术师约翰逊的黑白争霸的意味。
这是一个完美的剧本开头,而最终有着“世界第一ADC(射手输出)”美誉的小狗,拿到了个人第一座个人奖杯,也贡献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乔丹时刻”——卧薪尝胆,力压同样伟大的对手,即使对电竞完全不了解,也足以让他们记住这个故事。
而故事多了,文化也就成型了。
当然,相比邻近的“电竞之国”韩国LCK(韩国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在明星选手培养的工业化方面,仍有相当程度的差距。在体现制度意志的电竞协会绝对掌控力下,LCK选手职业化程度和稳定性都超过了LPL,并且这种差距并非能在短时间内通过资本等捷径逾越。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LCK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级别巨星——世界第一中单,大魔王Faker,且保持常年稳定的高水准;为什么在一度被LPL挖空明星选手的情况,仍能在各级别国际赛事中保持统治力。
一定程度上,这可能与中国电影面临类似的困惑,一边是不断涌入的资本和市场,一边则是薄弱的工业化基础设施,而能办得了事的永远是那几张老面孔。
NBA的故事里,乔丹之后有科比,科比退役后还有詹姆斯,那么小狗和厂长之后,LPL的旗帜又能交到谁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