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李老太心里颇不平静。
前几天,远在南京的小妹打电话给她,乡里因为规划的需要要把一批老坟搬迁到公墓里。就在冬至那几天。
李老太在三姐妹中排行老大,因为在她之前有两个姐姐夭折了,所以父母对她很是宠爱。她是在医院出生的,并且父亲给她的取了个小名叫“毛头”,在那个年代算是很高的待遇了。
父亲是一个锅炉工,只上了几年私塾,但他对教育很是重视。因为长年在外,过年也不回家,所以只是常常写信,每回信中都嘱咐三个女儿好好学习。
在李老太的印象中,父亲个子不高,五官很俊秀,女儿第一次见到父亲的照片时说简直帅呆啦。父亲的脾气很暴躁,近乎专制。有一次她把同学的口琴带回家玩,被回家探亲的父亲发现了。父亲狠狠地批评了她,并在大半夜陪着她把口琴送回同学家并赔礼道歉。所以大多数的时候她对父亲很是畏惧。
父亲大概一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母亲都会做很多好吃的,有时候父亲一高兴还会把三个糖水蛋中的一个留给她,不过自从三妹出生以后她就没有这个待遇了。每次回家父亲都会问她们的学习情况,在他不在家的时候有没有不听话,父亲对几个孩子的品质尤其重视。父亲在家的那几天,她每天都战战兢兢,生怕一不留心就惹得父亲不高兴。内心盼望着父亲早点离开。
父亲为人很豪爽,每次回来都会给亲戚和邻居带很多礼物。他很喜欢喝酒,每天都要喝点小酒,回来的那几天家里总是高朋满座。李老太很是厌烦,却不敢说出来,只好在心里默默倒数父亲离去的日期。
2
她一直觉得父亲的身体很好,可是突然间父亲就病倒了。听说父亲经常觉得肚子疼,没怎么在意。有一次实在痛得厉害才去了医院,结果一查居然是癌症晚期。当地水平有限,建议去上海进一步治疗,父亲执意要先回家看一下家人。被厂里人送回来的时候,父亲的下巴已经尖了,人也瘦得变了形。后来家里的本家二叔陪着父亲去了上海。
李老太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一个下午,她又一次因为考第一被老师表扬了,心里正得意,突然被告知有人找她。她的心里一紧,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来人告诉她父亲病重,请她赶快回家。
忘了是怎么赶回去的,李老太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你一定要等着我!
到家的时候,屋里已经来了很多人,见她回来了,都自觉让出一条道。她快步走到父亲床前,一把抓住父亲的手。
父亲脸色苍白,没有一点血色。呼吸很急促,说话已经很困难,但父亲还是很费力地想说些什么。她把耳朵贴在父亲的嘴边,努力地体会着。父亲希望她身为老大,可以把家撑起来,帮衬母亲,照顾妹妹。她用力地点点头。父亲似手松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醒来。家里立刻被哭声淹没,母亲几乎晕厥,妹妹们还小,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李老太知道十七岁的她以后就要当家立事了。
3
“铃铃铃……”一阵音乐声打断了李老太的回忆,她赶忙接起来:“老李,你怎么还不来接孩子呀?”呀,该去接外孙了,她放下电话就出了门。
晚上等大家都睡了,李老太辗转反侧,又陷入了沉思。
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几乎崩溃了。父亲下葬的时候,母亲死死抱住棺木,被众人好一阵劝才松了手。当时并没有给父亲立碑,只在坟前立了一个木牌。
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父亲一死就没了主张,一有空就去父亲的坟头哭。世道炎凉,父亲生前为人一片赤诚,可惜死后那些受过他恩惠的人都躲得远远的,连走路都绕着她们家走。李老太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被人看扁,一定要活着比别人好!
李老太擦干眼泪,把心爱的书本都收了起来。她开始像男人一样干活,去挣工分。可惜因为是女孩子,总是被人欺负,虽然活并不比别人干得少,可是领工钱时总是要被扣去一些。后来父亲生前的一个朋友帮忙把李老太招到了桑蚕场,虽然离家很远,可总算有了固定的收入。每次发工资,李老太都把钱换成小面额,摆了满满一桌子,母亲乐得眉开眼笑。
日子似乎渐渐好了起来。两个妹妹都很懂事,学习也很不错。空闲的时候都会帮助家里干活。母亲也恢复了往日的能干,女红,做饭都是一把好手。
后来曾经的班主任托人告诉她恢复高考的消息,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李老太的底子不错,这几年一有空就看以前的书,在加上老师帮忙复习,最终李老太考上了南京的一个中专。毕业之后本来可以留在南京,但是考虑到自己是老大,最后她还是回到了县城,在一家医院做药剂师。
4
几年后父亲的单位有政策,像父亲这种情况可以安排一个子女工作,所以二妹就去了父亲的单位,虽然是在外省,可是到底是端上了铁饭碗。后来,二妹就在当地成了家,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小妹的成绩本来不错,可就是经验不足。李老太当时刚刚工作,事情很多,也没顾上嘱咐她高考的注意事项。结果小妹高考的时候因为只顾着啃难题,到最后简单的题目来不及做,结果名落孙山。当时也不知道要复读,而且大家的经济都不富裕,就这样,小妹成了一个农民。后来乡里请小妹做初中代课老师,小妹还挺喜欢的,可惜工资太低,而且何时能够转成正式的老师一直没有答复。所以两年后小妹就离开了。
后来小妹在县城打过零工,可是因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做了不久又不干了。后来李老太老伴的朋友开始搞食用菌,李老太就让小妹也去学。小妹的性格比较单纯,可是很能吃苦,所以就一直做了下去。
当时母亲一直有老思想,希望能有一个女儿能留在家里。二妹在外省,当然是不可能了。李老太当时已经有对象了,也是个端铁饭碗的,而且家也在农村,人也老实可靠。所以只能是小妹了。在当时那个年代,愿意入赘的好男人不多。不过那个年代有一个职业很是吃香,那就是媒婆。媒婆走家串户,凭着一张巧嘴,撮合着一桩桩婚姻。结亲的两家都会对她以礼相待,至于以后过得如何就和她毫无关系了。
5
东方渐渐出现鱼肚白,楼下响起垃圾车收垃圾的声音,小区的工勤员已经开始扫地了。李老太看了看床头的闹钟,决定不睡了,起身下床。
烧水,做早饭,打扫卫生,一天的工作开始了。退休以后正好外孙出生,亲家都在外地,于是李老太就承担了带外孙的任务。女儿女婿的工作都很忙,老伴又是老花眼,所以接送的任务就落在了她的肩上。送完外孙回来,女儿女婿已经去上班了,老伴已经买菜回来,她可以暂时休息一下。小妹又打来电话,诉说和儿媳的矛盾。李老太照例又是安慰劝说一番。放下电话,李老太又想起之前的事。
小妹比较能吃苦,但头脑简单。妹婿虽然聪明,身体却不太好。在小侄子三四岁的时候,妹婿有一天感到四肢无力,惊慌的小妹赶快把他带来找在医院工作的李老太。结果一查似乎是血液方面的病,医生建议去苏州进一步检查。家里小孩还小,小妹又要忙食用菌的事,而且多一个人就多一分花费。所以大家商量之后决定小妹在家陪着母亲和小侄子等消息。而李老太把女儿交给老伴照顾,带着妹婿去找在苏州工作的老同学。在大医院诸多不便,好在有同学帮忙,李老太才不会决定太懵圈。最终的检查结果是缺铁性贫血,需要吃特效药,需要静养。所以从苏州回来之后,小妹就不能再继续搞食用菌了。之前是一个人,规模小还可以接受,后来和妹婿两个人就扩大了规模,最快的时候需要两个人轮流起夜。现在妹婿需要静养,那小妹就要另找出路了。
好在家里还有一些积蓄,小妹觉得先让妹婿养好病才从长计议。经过一年的休养,妹婿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而小妹也想到了下一步的事情——卖菜。每天小妹四点起床去批发市场拿菜,回来吃完早饭再去菜场。妹婿就留在家里做饭,送小侄子上学。好在幼儿园并不远,几分钟就走到了。
妹婿在家里待久了,经常和母亲起摩擦。母亲年纪大了,动作难免有些缓慢,而妹婿是个急性子,又不懂得为人处世,对母亲很不礼貌。小妹经常夹在中间,却毫无办法。有时小妹会和李老太及远在外省的二妹诉苦。最后大家商量的结果是二妹把母亲接去住一段时间,二妹可以解思乡之苦,母亲也可以换个环境,看看二妹的生活。谁知这一住就是八年,期间小妹一次也没有去看望过。
后来母亲觉得自己年岁已高,不想在外乡度过余生,二妹才把母亲送了回来。不到一年,母亲就去世了。李老太虽然很伤心,但想想母亲也算能够安度晚年,子女也很孝顺,至于不懂事的妹婿就忽略不计了。从那以后,李老太突然就没有了归属感,从此这世上就再也没有父母了,想念他们的时候也只能看看照片了。那以后的几个清明节,李老太都会心情不好好多天,只能让老伴和小妹去坟地祭奠了。她怕自己一到那里就会不能自制,好不多天都走不出来。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李老太渐渐接受了现实,偶尔也能自己去扫墓了。
6
迁坟毕竟是大事,二妹在外省,身体不太好,就不一定叫她回来了。小妹在南京带孙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反正妹婿在老家的厂里上班,她不回来也可以。但自己是老大,而且离得最近,所以怎么也得到场。她已经和女儿说好了,最近她要回老家迁坟,让她无论如何要请一天假。她一直在等小妹的通知,心里很盼望又有一些担心。
谁知小妹一个电话告诉她,说妹婿已经把迁坟的事情办好了!“”什么?这怎么可以?这是我的父母和家人,我怎么可以不到场!为什么不通知我!我已经让女儿准备请假了!”李老太不等小妹说完,大叫一通就挂了电话。这么多年了,这是和父母再次相见的唯一机会,居然让妹婿剥夺了!太过分了!这怎么可以!自己一直在等迁坟的日期,可是却没有人告诉她!李老太的肺都要气炸了,她真想跑去质问妹婿,到底为什么这样做!这么多年,李老太对小妹一家都很照顾,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她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只因为自己当年答应过父亲!小妹的多次电话都让李老太挂断了。
晚上一想到这事,李老太就翻来覆去睡不着。老伴知道了这事,安慰她,或许妹婿是怕你伤心,难以接受那样的场面,再说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做什么也于事无补了。李老太的心里才稍微好受一点。
第二天小妹又打了很多电话,李老太嫌吵,只好接了。小妹为自己的行为表示忏悔,但是现在责怪妹婿也不能改变什么了。他还说父亲和爷爷奶奶的墓因为过去多年,已经找不到什么东西,只能各抓了一把土来代替了。一想到那样的场面,李老太就觉得心里难受不已,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遇到这样的事,李老太只能怪自己的小妹太没用,却也无可奈何,都在一起过了大半辈子,难道劝人家离婚不成。哎,李老太只能在心里表达对父母的无限思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