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重点大学让你坐上软卧,普通大学让你坐运猪车,虽然说我们是猪非常不客气。但就算你俩同时到达目的地,洗干净,人家的记忆是旅途美景,你的记忆是旅途的煎熬。那么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区别于差距到底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请看作者在下文的深入解读:
一、师资:磕磕巴巴讲教科书的人VS教科书里的人
普通大学是这样的:
“我上过高数,他们也上过高数。为什么他们就可以学到把傅里叶级数灵活运用,当初我们直接跳过不讲?因为我们的老师貌似也搞不明白傅里叶级数是咋回事。”
“普通院校的负责老师少之又少,上课对着PPT念,PPT丑的不能忍,考试范围水的不行,最后软件工程这门课给我印象太深了,不用怎么上80+轻轻松松。毕设做了iOS,整个计算机学院的老师都问不出来什么问题,水不是一天两天的。”
重点大学是怎样的:
他们连考大学语文都要出灵活性问题,比如“这一点老师上课用的什么方法结构去讲的”;北大的老师讲课的方法和细致,为同学答疑解惑并且邀请高管做讲座,不仅懂计算机还特懂周易,说着用户体验聊到了周易那是怎样的情怀。布置的作业灵活性更是强了,找bug,做游戏,挑别人代码毛病,给别人出算法题。
普通学校里的老师是讲教科书的人,一流名校的老师是写教科书的人,顶级名校的老师是教科书里的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需要大师,大师也需要选择大学,重点大学由于拨款充足,蜚声在外,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能为大师提供相得益彰的效果,反观之下很多普通高校,既没有大型实验室,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也是捉襟见肘,如此这般自然是难对大师产生足够吸引力的。
有人说:普通学校里的老师是讲教课书的人,一流名校的老师是写教科书的人,顶级名校的老师是教科书里的人。
而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所谓少见多怪,多见不怪,优质的师资队伍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学科见识,教授最先进的学科知识,而相对薄弱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往往十分有限。
二、学习环境:顶级软硬件VS满是尘土的土操场
普通大学是这样:
每个学校里都有学霸,抛开最高分(骨子里热爱学习)和最低分(课不上要退学)的情况,普通大学的学习氛围就是个渣。宿舍女生天天淘宝聚美,男生成群结队dota吃饭喝酒,上课不来家常便饭,几乎四年没怎么做过作业,说是去自习基本都是搞对象,图书馆借书率少之又少。
重点大学是这样的:
重点大学是怎么样的呢。学生们天天有自己的规划,学习认真学,打代码毫不含糊,校外实践积极踊跃,图书馆周末也是满的。去年认识一个浙大的学姐,听她讲去报托福补习,上课时发现大半的人都是熟脸像是在学校上大课一样,而我当时心里一惊,因为我那时是整个系唯一过六级的人。
一个好的大学,不仅有雄厚的硬实力,还有同样优质的软实力,比如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人文素养,再比如许多有趣的活动,有互助的积极的同窗。总体来说,一个学校的风气是能影响在其中的每一个人的。
在普通大学里,你会很容易降低自己的目标,你会首先给自己设了限,并且难免被鱼龙混杂的人“同化”。反之,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里,你接触的人、你的眼界、你谈论的话题、你对自己未来的设想,都会是积极和正向的。当然不排除普通本科中的逆袭者,以及重本中的卢瑟,但这些比例毕竟是较小的,并且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时候没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三、机会:眼花缭乱的选择VS处处碰壁的苦楚
本科结束后,大学生们面临的选择有三种,一是就业,这是占比最大的。二是出国留学或国内考研。无论是哪一种,顶尖大学都比普通大学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在职场上,由于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企业更愿意接受名校毕业的学生,因为名校不仅是一个名号,也是求职者十多年学习能力的证明,也代表了他的本科四年是被一个优秀环境浸润和熏陶的。
至于考研和出国,在一所普通大学里你可能会举步维艰,你将面临信息的滞后和资源的匮乏,甚至很多人连出国的概念都没有。
考研:
你选择考研,决定圆自己的985梦,却发现考研有初试和复试,初试时由于你要跨校考所以专业课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复习,每天不断的加各大高校的各种群去低三下四的求学长学姐们给点复习资料,千辛万苦过了初试,复试时又由于本科学校名气太小,面试老师甚至怀疑你本科四年有没有受到应有的专业教育,你要被无止尽的放在985本科的考生后面才会考虑。最终你终于如愿考入了985的研究生,却发现你和你的新同学们的基础差太多,以至于研一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的自己给自己补课。
就业:
如果你是普通院校的,那么你就要就要经受被鄙视的考验。本科毕业时,我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我们不招收这个学校的学生”,“我们只要211的”,“我们只要研究生”。所以当时找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了,铁了心报考华科的研究生。对于一个非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想进国企、研究所,几乎是不可能。
实习:
在名校,会有很多实习机会,就算没有,你也会主动追寻。然而在普通学校,你所谓的实习,可能就是大一暑假去工厂做一把锤子!
写在最后:
名校的学生为什么优秀呢?其实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是一群自己会努力往前跑的人,不需要别人的鼓励和督促。根本上说,其出色的能力和过人的素质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在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的今天,你会很容易就可以下载到名校的教材和公开课,你也可以在图书馆找到丰富的文献和资料来自学。那普本和重本之间真正的差距或许不在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以外,比如和优秀的人交流互动,各种活动,人文素质,精神的熏陶影响,这也是种广义的教育吧。
在一所普通大学里:
没有那么多讲座,没有那么多科研机会让你发SCI。没有音乐会,社团少的可怜,没有历史悠久的校园,没有美丽的女生,没有几个交换生名额,没有什么实习机会。什么人文素养几乎顾不上,有的可能就是一帮屌丝吹牛逼......
一所大学的目的,其一是给喜欢学术的人必要的学术知识和端正的学术态度,给需要技能的人实用的工作技能(如英语、基础计算机、统计数学),给两者同样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其二,是让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生长起来的高中毕业生可以初步社会化,适应多人的环境,分清需要独立工作的场合和合作工作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