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走廊里看到这么一副字:“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后来一查,还少一个“业道酬精”,所言皆是“道”!
那么何为“道”呢?
百度解释: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这个概念是老子第一个提出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
《易经》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意思是:阴阳的交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
人生在世,希望得“道”,得“道”不为成仙,只为活得更真、更纯、更透、更值!
那么这五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1、“天道酬勤”,取典于《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尚书》“天道酬勤”,昭示勤奋逆转人生的真谛。
“一勤天下无难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想成功,一定要“勤”——勤快,勤奋,手勤,口勤,心勤,腿勤!勤,能改变命运!
2、“地道酬善”,出自《周易》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助人行善,逢凶化吉。
三字经里也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生来性本善,教化不好才会变。所以要——坚守初心,抱朴守拙,守善存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最好的善是什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是:最好的善就像自然界的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真诚,说话守信,为政善于治理,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不会埋怨他人。
因此,如水之善,自然之善,非用心之善。真善矣。
3、人道酬诚,它源于《中庸》:“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人要真诚,做事如做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诚,诚于研究事物,方能正心,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愚公移山,帝感其诚。诚,人之可贵品德,有诚之人,可爱可亲可敬!
4、“商道酬信”,出自《论语》“民无信不立”,反映诚信经商,无往不利。信誉,经商之第一要义。诚信经营,童叟无欺。以信立足,方可久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出自《老子》),意思是: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那些说得天花乱坠的商家一定有以假乱真的嫌疑,但通常大家都容易被吸引。所以万勿上当。
孔子也有类似的一句话,“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5、“业道酬精”,典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揭示勤学苦练、术业精进。
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术业有专攻,不能朝三暮四,这山望着那山高。要选定目标,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勇往直前。在技术和学问追求上,要精益求精,要永不满足。鲁迅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只有不断追求,才能不断进步,社会才能不断发展。
关于“道”的话,其他还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道德经》):
理解分两种:(1):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但并非是唯一不变的道路;真正的名声是可以去求得的,但并非一般人一直追求的名声。(2):道是可以被说出来的,说出来的却不是永恒的道,万物是可以去命名的,但却不是万物永恒的名。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道德经》):
【释义】万事万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大道是很简单的,到了后来,演变成了很复杂的局面。
所以,真正的智者都很活得简单,并且善于去繁就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自《道德经》)
【译文】
真实的表述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表述不见得真实;善良的人不见得擅长道义之辩,擅长于道义之辩的不见得善良;明于道的人不见得博学,博学的不见得明于道。圣人不堆积这些德能表观以及功果财富的附赘。他尽力帮助人民,他自己也更充实;他尽量给予人民,他自己也更丰富。理想的行为方式是顺导万物而不妨害万物,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虽有作为但不与人争。
这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是老子对道论的终结表述。在纷纭流变的事件丛林之中,老子所奉行的基本准则就是不滞于名而柔弱灵动,不系于物而多有奉献,对一切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
当然,诸多说法,不一一枚举。列出如上表述,足以好好品味揣摩以至于终身践行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