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媒体“黑公关”让一些企业闻之色变。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自媒体靠“黑公关”获取高额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数千万元“保护费”。
前脚抨击PlusFo“跑路”,后脚收钱改口“亮点频频”
币圈一家知名平台PlusFo遭某自媒体爆料“平台跑路,资金盘,是骗局”,PlusFo紧急应对。过了一段时间,这家自媒体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连夸这家公司是“币圈最大黑马,亮点频频,瑕不掩瑜”。
“这种情况很常见。”另一家公司的公关负责人说,“去年我们也遭受这家自媒体频繁发‘黑稿’,在交了30多万元‘保护费’后,他们立刻主动进行正面宣传。”
有些“黑公关”已经形成媒体矩阵,一篇有偿“黑文”能在微信、微博等十多个平台发布,达到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效果。
记者发现,近年来,公司与自媒体对簿公堂的案例频频出现。各大比较火的项目都受到过币圈黑媒体攻击,比如Imtoken,币安,plustoken等。
业内人士介绍,不少自媒体属于内容创业,赚钱是根本目的,当正常的流量、广告不足以支撑一个工作室的收入时,做“黑公关”便成为某些人的“生财之道”。
记者调查发现,“黑公关”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自媒体写企业负面,然后上门“谈合作”;另一类是企业的竞争对手找到自媒体,提供对方负面信息,由自媒体进行传播。
PlusFo公关负责人说,他们此前接到一家自媒体通风报信,说行业竞争对手找到这个自媒体“准备搞他们的负面”,由于平时和PlusFo关系好,所以提前报信。有些媒体可以向企业提供品牌炒作、口碑维护、危机公关等方面的服务。“有一对夫妻在币圈人脉较广,经营了一个币圈自媒体号,组织一帮小编每天浏览币圈的负面新闻,然后写个提纲上门索要封口费,如果给钱了就写表扬稿。”
根据《网络“黑公关”研究报告》总结:自媒体文章契合网民心理,为吸引眼球,文章会指责企业危害儿童身体健康、侵犯个人隐私、涉黄、资金链断裂、跑路、骗局等。
与此同时,“黑公关”还会迅速组织“网络水军”在社交平台密集发帖,病毒式传播扩大影响力。黑公关可以在短时间内涌入,形成热度后就产生了蝴蝶效应,水军又迅速撤出。水军一天能转发上千万条近似度极高的微博。
记者梳理多份企业与自媒体诉讼案件的判决书发现,不少企业以诽谤、侵犯名誉权起诉自媒体,法院根据自媒体文章的措辞、表述等判定其行为性质。
业内人士介绍,自媒体在制作炒作材料时,一般仅会围绕一到两个焦点问题编文章、写段子,植入负面信息关键词。而这些负面信息的表述往往介于客观陈述与诽谤之间,很难诉诸法律。
在此呼吁,行业协会和平台要尽责,建议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屡次出现问题的自媒体从业人员实施禁入制度,实现“既管号又管人”,自媒体平台也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账号分类制度,对重点账号加强监管。
文章转载至:币巴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