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前程关于眼界、关乎格局。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Linux内核将 I2C 驱动分为两部分:
platform 是虚拟出来的一条总线,目的是为了实现总线、设备、驱动框架。对于 I2C 而言,不需要虚拟出一条总线,直接使用 I2C总线即可。I2C 总线驱动重点是 I2C 适配器(也就是 SOC 的 I2C 接口控制器)驱动,这里要用到两个重要的数据结构: i2c_adapter
和 i2c_algorithm
。
Linux 内核将 SOC 的 I2C 适配器(控制器)抽象成 i2c_adapter
, i2c_adapter
结构体定义在include/linux/i2c.h
文件中,结构体内容如下:
struct i2c_adapter {
struct module *owner;
unsigned int class; /* classes to allow probing for */
const struct i2c_algorithm *algo; /* 总线访问算法 */
void *algo_data;
/* data fields that are valid for all devices */
struct rt_mutex bus_lock;
int timeout; /* in jiffies */
int retries;
struct device dev; /* the adapter device */
int nr;
char name[48];
struct completion dev_released;
struct mutex userspace_clients_lock;
struct list_head userspace_clients;
struct i2c_bus_recovery_info *bus_recovery_info;
const struct i2c_adapter_quirks *quirks;
};
对于一个 I2C 适配器,肯定要对外提供读写 API 函数,设备驱动程序可以使用这些 API 函数来完成读写操作。 i2c_algorithm
就是 I2C 适配器与 IIC 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
i2c_algorithm
结构体定义在 include/linux/i2c.h
文件中,内容如下:
struct i2c_algorithm {
......
int (*master_xfer)(struct i2c_adapter *adap,
struct i2c_msg *msgs,
int num);
int (*smbus_xfer) (struct i2c_adapter *adap, u16 addr,
unsigned short flags, char read_write,
u8 command, int size, union i2c_smbus_data *data);
/* To determine what the adapter supports */
u32 (*functionality) (struct i2c_adapter *);
......
};
上述代码中,master_xfer
是 I2C 适配器的传输函数,可以通过此函数来完成与 IIC 设备之间的通信。smbus_xfer
是 SMBUS 总线的传输函数。
综上所述, I2C 总线驱动,或者说 I2C 适配器驱动的主要工作就是初始化 i2c_adapter
结构体变量,然后设置 i2c_algorithm
中的 master_xfer
函数。完成以后通过 i2c_add_numbered_adapter
或 i2c_add_adapter
这两个函数向系统注册设置好的 i2c_adapter,这两个函数的原型如下:
//adapter 或 adap:要添加到 Linux 内核中的 i2c_adapter,也就是 I2C 适配器。
//返回值: 0,成功;负值,失败。
int i2c_add_adapter(struct i2c_adapter *adapter)
int i2c_add_numbered_adapter(struct i2c_adapter *adap)
这两个函数的区别在于 i2c_add_adapter 使用动态总线号,而 i2c_add_numbered_adapter使用静态总线号。
如果要删除 I2C 适配器的话使用 i2c_del_adapter 函数即可,函数原型如下:
//adap:要删除的 I2C 适配器。
void i2c_del_adapter(struct i2c_adapter * adap)
关于 I2C 的总线(控制器或适配器)驱动就介绍到这里,一般 SOC 的 I2C 总线驱动都是由半导体厂商编写的,比如 I.MX6U 的 I2C 适配器驱动 NXP 已经编写好了,这个不需要用户去编写。因此 I2C 总线驱动对我们这些 SOC 使用者来说是被屏蔽掉的,我们只要专注于 I2C 设备驱动即可。除非你是在半导体公司上班,工作内容就是写 I2C 适配器驱动。
I2C 设备驱动重点关注两个数据结构: i2c_client
和 i2c_driver
,根据总线、设备和驱动型,I2C 总线上一小节已经讲了。还剩下设备和驱动, i2c_client
就是描述设备信息的, i2c_driver
描述驱动内容,类似于 platform_driver
。
i2c_client
结构体定义在 include/linux/i2c.h
文件中,内容如下:
struct i2c_client {
unsigned short flags; /* 标志 */
unsigned short addr; /* 芯片地址, 7 位,存在低 7 位*/
......
char name[I2C_NAME_SIZE]; /* 名字 */
struct i2c_adapter *adapter; /* 对应的 I2C 适配器 */
struct device dev; /* 设备结构体 */
int irq; /* 中断 */
struct list_head detected;
......
};
一个设备对应一个 i2c_client,每检测到一个 I2C 设备就会给这个 I2C 设备分配一个i2c_client。
i2c_driver
类似 platform_driver
,是我们编写 I2C 设备驱动重点要处理的内容, i2c_driver 结构体定义在 include/linux/i2c.h
文件中。对于我们 I2C 设备驱动编写人来说,重点工作就是构建 i2c_driver,构建完成以后需要向Linux 内核注册这个 i2c_driver。 i2c_driver 注册函数为 int i2c_register_driver
,此函数原型如下:
//owner: 一般为 THIS_MODULE。
//driver:要注册的 i2c_driver。
//返回值: 0,成功;负值,失败。
int i2c_register_driver(struct module *owner, struct i2c_driver *driver)
另外 i2c_add_driver 也常常用于注册 i2c_driver, i2c_add_driver 是一个宏,定义如下:
#define i2c_add_driver(driver) i2c_register_driver(THIS_MODULE, driver)
i2c_add_driver
就是对 i2c_register_driver
做了一个简单的封装,只有一个参数,就是要注册的 i2c_driver。
注销 I2C 设备驱动的时候需要将前面注册的 i2c_driver 从 Linux 内核中注销掉,需要用到i2c_del_driver
函数,此函数原型如下:
//driver:要注销的 i2c_driver。
void i2c_del_driver(struct i2c_driver *driver)
i2c_driver 的注册示例代码
/* i2c 驱动的 probe 函数 */
static int xxx_probe(struct i2c_client *client, const struct i2c_device_id *id)
{
/* 函数具体程序 */
return 0;
}
/* i2c 驱动的 remove 函数 */
static int ap3216c_remove(struct i2c_client *client)
{
/* 函数具体程序 */
return 0;
}
/* 传统匹配方式 ID 列表 */
static const struct i2c_device_id xxx_id[] = {
{"xxx", 0},
{}
};
/* 设备树匹配列表 */
static const struct of_device_id xxx_of_match[] = {
{ .compatible = "xxx" },
{ /* Sentinel */ }
};
/* i2c 驱动结构体 */
static struct i2c_driver xxx_driver = {
probe = xxx_probe,
remove = xxx_remove,
driver = {
owner = THIS_MODULE,
name = "xxx",
of_match_table = xxx_of_match,
},
id_table = xxx_id,
};
/* 驱动入口函数 */
static int __init xxx_init(void)
{
int ret = 0;
ret = i2c_add_driver(&xxx_driver);
return ret;
}
/* 驱动出口函数 */
static void __exit xxx_exit(void)
{
i2c_del_driver(&xxx_driver);
}
module_init(xxx_init);
module_exit(xxx_exit);
I2C 适配器驱动 SOC 厂商已经替我们编写好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编写具体的设备驱动,本小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I2C 设备驱动的详细编写流程。
首先肯定要描述 I2C 设备节点信息,先来看一下没有使用设备树的时候是如何在 BSP 里面描述 I2C 设备信息的,在未使用设备树的时候需要在 BSP 里面使用 i2c_board_info 结构体来描述一个具体的 I2C 设备。 i2c_board_info 结构体如下:
struct i2c_board_info {
char type[I2C_NAME_SIZE]; /* I2C 设备名字 */
unsigned short flags; /* 标志 */
unsigned short addr; /* I2C 器件地址 */
void *platform_data;
struct dev_archdata *archdata;
struct device_node *of_node;
struct fwnode_handle *fwnode;
int irq;
};
其中,type 和 addr 这两个成员变量是必须要设置的,一个是 I2C 设备的名字,一个是 I2C 设备的器件地址。
可以在 Linux 源码里面全局搜索 i2c_board_info,会找到大量以 i2c_board_info 定义的I2C 设备信息,这些就是未使用设备树的时候 I2C 设备的描述方式,当采用了设备树以后就不会再使用i2c_board_info 来描述 I2C 设备了。
使用设备树的时候 I2C 设备信息通过创建相应的节点就行了,比如 NXP 官方的 EVK 开发板在 I2C1 上接了 mag3110 这个磁力计芯片,因此必须在 i2c1 节点下创建 mag3110 子节点,然后在这个子节点内描述 mag3110 这个芯片的相关信息。打开 imx6ull-14x14-evk.dts 这个设备树文件,然后找到如下内容:
&i2c1 {
clock-frequency = <100000>;
pinctrl-names = "default";
pinctrl-0 = <&pinctrl_i2c1>;
status = "okay";
mag3110@0e {
compatible = "fsl,mag3110";
reg = <0x0e>;
position = <2>;
};
......
};
第 7~11 行,向 i2c1 添加 mag3110 子节点,第 7 行“ mag3110@0e”是子节点名字,“ @”后面的“ 0e”就是 mag3110 的 I2C 器件地址。第 8 行设置 compatible 属性值为“ fsl,mag3110”。第 9 行的 reg 属性也是设置 mag3110 的器件地址的,因此值为 0x0e。
I2C 设备节点的创建重点是 compatible 属性和 reg 属性的设置,一个用于匹配驱动,一个用于设置器件地址。
前面说过,I2C 设备驱动首先要做的就是初始化 i2c_driver 并向 Linux 内核注册。当设备和驱动匹配以后 i2c_driver 里面的 probe 函数就会执行, probe 函数里面所做的就是字符设备驱动那一套了。
一般需要在 probe 函数里面初始化 I2C 设备,要初始化 I2C 设备就必须能够对 I2C 设备寄存器进行读写操作,这里就要用到 i2c_transfer
函数了。 i2c_transfer
函数最终会调用 I2C 适配器中i2c_algorithm
里面的 master_xfer
函数,对于 I.MX6U 而言就是i2c_imx_xfer
这个函数。 i2c_transfer 函数原型如下:
//adap: 所使用的 I2C 适配器, i2c_client 会保存其对应的 i2c_adapter。
//msgs: I2C 要发送的一个或多个消息。
//num: 消息数量,也就是 msgs 的数量。
//返回值: 负值,失败,其他非负值,发送的 msgs 数量。
int i2c_transfer(struct i2c_adapter *adap,
struct i2c_msg *msgs,
int num)
重点来看一下 msgs 这个参数,这是一个 i2c_msg 类型的指针参数, I2C 进行数据收发。说白了就是消息的传递, Linux 内核使用 i2c_msg
结构体来描述一个消息。 i2c_msg
结构体定义在 include/uapi/linux/i2c.h
文件中,结构体内容如下:
struct i2c_msg {
__u16 addr; /* 从机地址 */
__u16 flags; /* 标志 */
#define I2C_M_TEN 0x0010
#define I2C_M_RD 0x0001
#define I2C_M_STOP 0x8000
#define I2C_M_NOSTART 0x4000
#define I2C_M_REV_DIR_ADDR 0x2000
#define I2C_M_IGNORE_NAK 0x1000
#define I2C_M_NO_RD_ACK 0x0800
#define I2C_M_RECV_LEN 0x0400
__u16 len; /* 消息(本 msg)长度 */
__u8 *buf; /* 消息数据 */
};
使用 i2c_transfer
函数发送数据之前要先构建好 i2c_msg
。
使用 i2c_transfer
进行 I2C 数据收发的示例代码如下:
/* 设备结构体 */
struct xxx_dev {
......
void *private_data; /* 私有数据,一般会设置为 i2c_client */
};
/*
* @description : 读取 I2C 设备多个寄存器数据
* @param – dev : I2C 设备
* @param – reg : 要读取的寄存器首地址
* @param – val : 读取到的数据
* @param – len : 要读取的数据长度
* @return : 操作结果
*/
static int xxx_read_regs(struct xxx_dev *dev, u8 reg, void *val, int len)
{
int ret;
struct i2c_msg msg[2];
struct i2c_client *client = (struct i2c_client *)
dev->private_data;
/* msg[0],第一条写消息,发送要读取的寄存器首地址 */
msg[0].addr = client->addr; /* I2C 器件地址 */
msg[0].flags = 0; /* 标记为发送数据 */
msg[0].buf = ® /* 读取的首地址 */
msg[0].len = 1; /* reg 长度 */
/* msg[1],第二条读消息,读取寄存器数据 */
msg[1].addr = client->addr; /* I2C 器件地址 */
msg[1].flags = I2C_M_RD; /* 标记为读取数据 */
msg[1].buf = val; /* 读取数据缓冲区 */
msg[1].len = len; /* 要读取的数据长度 */
ret = i2c_transfer(client->adapter, msg, 2);
if(ret == 2) {
ret = 0;
} else {
ret = -EREMOTEIO;
}
return ret;
}
/*
* @description : 向 I2C 设备多个寄存器写入数据
* @param – dev : 要写入的设备结构体
* @param – reg : 要写入的寄存器首地址
* @param – val : 要写入的数据缓冲区
* @param – len : 要写入的数据长度
* @return : 操作结果
*/
static s32 xxx_write_regs(struct xxx_dev *dev, u8 reg, u8 *buf, u8 len)
{
u8 b[256];
struct i2c_msg msg;
struct i2c_client *client = (struct i2c_client *)
dev->private_data;
b[0] = reg; /* 寄存器首地址 */
memcpy(&b[1],buf,len); /* 将要发送的数据拷贝到数组 b 里面 */
msg.addr = client->addr; /* I2C 器件地址 */
msg.flags = 0; /* 标记为写数据 */
msg.buf = b; /* 要发送的数据缓冲区 */
msg.len = len + 1; /* 要发送的数据长度 */
return i2c_transfer(client->adapter, &msg, 1);
}
上述例程需要说明的是:
另外还有两个API函数分别用于I2C数据的收发操作,这两个函数最终都会调用 i2c_transfer。首先来看一下 I2C 数据发送函数 i2c_master_send,函数原型如下:
//client: I2C 设备对应的 i2c_client。
//buf:要发送的数据。
//count: 要发送的数据字节数,要小于 64KB,因为 i2c_msg 的 len 成员变量是一个 u16(无符号 16 位)类型的数据。
//返回值: 负值,失败,其他非负值,发送的字节数
int i2c_master_send(const struct i2c_client *client,
const char *buf,
int count)
I2C 数据接收函数为 i2c_master_recv,函数原型如下:
//client: I2C 设备对应的 i2c_client。
//buf:要接收的数据。
//count: 要接收的数据字节数,要小于 64KB,因为 i2c_msg 的 len 成员变量是一个 u16(无符号 16 位)类型的数据。
//返回值: 负值,失败,其他非负值,发送的字节数。
int i2c_master_recv(const struct i2c_client *client,
char *buf,
int count)
关于 Linux 下 I2C 设备驱动的编写流程就讲解到这里,重点就是 i2c_msg 的构建和i2c_transfer 函数的调用,接下来我们就编写 AP3216C 这个 I2C 设备的 Linux 驱动。
首先肯定是要修改 IO, AP3216C 用到了 I2C1 接口, I.MX6U-ALPHA 开发板上的 I2C1 接口使用到了 UART4_TXD 和 UART4_RXD,因此肯定要在设备树里面设置这两个 IO。如果要用到 AP3216C 的中断功能的话还需要初始化 AP_INT 对应的 GIO1_IO01 这个 IO,本章实验我们不使用中断功能。因此只需要设置 UART4_TXD 和 UART4_RXD 这两个 IO, NXP 其实已经将他这两个 IO 设置好了,打开 imx6ull-alientek-emmc.dts,然后找到如下内容:
pinctrl_i2c1: i2c1grp {
fsl,pins = <
MX6UL_PAD_UART4_TX_DATA__I2C1_SCL 0x4001b8b0
MX6UL_PAD_UART4_RX_DATA__I2C1_SDA 0x4001b8b0
>;
};
pinctrl_i2c1 就是 I2C1 的 IO 节点,这里将 UART4_TXD 和 UART4_RXD 这两个 IO 分别复用为 I2C1_SCL 和 I2C1_SDA,电气属性都设置为 0x4001b8b0。
AP3216C 是连接到 I2C1 上的,因此需要在 i2c1 节点下添加 ap3216c 的设备子节点,在 imx6ull-alientek-emmc.dts 文件中找到 i2c1 节点,删除该节点下默认的mag3110和fxls8471子节点信息,加入ap3216c子节点信息,最终i2c1节点内容如下:
&i2c1 {
clock-frequency = <100000>;
pinctrl-names = "default";
pinctrl-0 = <&pinctrl_i2c1>;
status = "okay";
ap3216c@1e {
compatible = "alientek,ap3216c";
reg = <0x1e>;
};
};
需要说明的:
设备树修改完成以后使用“ make dtbs”重新编译一下,然后使用新的设备树启动 Linux 内核。 /sys/bus/i2c/devices
目录下存放着所有 I2C 设备,如果设备树修改正确的话,会在/sys/bus/i2c/devices
目录下看到一个名为“ 0-001e
”的子目录,进入到该目录,使用cat name
查看该目录下name
文件的属性,该属性即设备名字!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