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概述

该文章为此文的笔记版,后续会针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补充。

文章目录

  • 一、物理层
    • 1.通信方式
    • 2.带通调制
  • 二、数据链路层
    • 1.基本问题
    • 2.信道分类
    • 3.信道复用技术
    • 4.CSMA/CD协议
    • 5.PPP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
    • 6. MAC地址
    • 7.局域网
    • 8.以太网
    • 9.交换机
    • 10.虚拟局域网
  • 三、网络层
    • 1.IP数据报格式
    • 2.IP地址编址方式
    • 3.地址解析协议ARP
    • 4.网络控制报文协议ICMP
    • 5.虚拟专用网VPN
    • 6.网络地址转换ANT
    • 7.路由器
  • 四、传输层
    • 1.TCP与UDP的特点
    • 2.TCP的三次握手
    • 3.TCP的四次挥手
    • 4.TCP可靠性
    • 5.TCP滑动窗口
    • 6.TCP流量控制
    • 7.TCP拥塞控制
  • 五、应用层
    • 1.域名系统
    • 2.文件传输协议(FTP)
    • 3.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 4.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 5.电子邮件协议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一、物理层

1.通信方式

单工、半双工、双工

2.带通调制

二、数据链路层

为同一链路的主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封装成帧。

1.基本问题

1.封装成帧:网络层传下来的分组添加首部和尾部,用以标记帧的开始和结束。
2.透明传输:当帧中数据含有和首尾相同的内容时,防止帧开始与结束位置误判,会在该数据出现与首尾部分相同内容前加转义字符。
3.差错检测:循环冗余校验(CRC)

2.信道分类

1.广播信道:一对多通信,需专门的控制方法(一个是信道复用一个是CSMA/CD协议)来协调,避免冲突。
2.点对点信道:一对一通信,不会发生碰撞,使用PPP协议控制。

3.信道复用技术

1.频分复用:同一时间占用不同频率带宽资源,信道利用率不高
2.时分复用:不同时间占用相同频率带宽资源,信道利用率不高
3.统计时分复用:不固定每个用户在时分复用帧中的位置,只在有数据时集中起来组成统计时分复用帧然后发送。
4.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
5.码分复用:发送数据量是原先的M倍(码片为Mbit)

4.CSMA/CD协议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
多点接入:总线型网络;载波监听:每个主机不停的监听信道;冲突检测: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5.PPP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

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6. MAC地址

链路层地址,长度为6个字节(48位),用于唯一标识网络适配器(网卡)。

7.局域网

典型的广播信道,主要有以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和ATM等局域网技术。

8.以太网

星型拓扑结构局域网

9.交换机

具有自学习能力,学习交换表中内容,交换表存储MAC地址到接口的映射。

10.虚拟局域网

VLAN

三、网络层

为主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封住分组。IP协议配套使用协议: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网络控制报文协议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网络组管理协议

1.IP数据报格式

2.IP地址编址方式

1.分类: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2.子网划分:主机号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子网号, 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使用子网要配置子网掩码,外部网络看不到子网的存在。
3.无分类(CIDR):IP地址=网络前缀号+主机号

3.地址解析协议ARP

实现由IP地址得到MAC地址。

4.网络控制报文协议ICMP

封装在IP数据报中,但不属于高层协议,用以更有效地转发IP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的机会。报文分为差错报文和询问报文。
1.Ping:ICMP的一个重要应用,用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2.Traceroute:用以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

5.虚拟专用网VPN

6.网络地址转换ANT

用以将本地IP转换为全球IP

7.路由器

1.结构:从功能上划分为: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分组转发组成部分:交换结构、一组输入端口、一组输出端口。
2.路由器分组转发流程:
3.路由选择协议:自适应的,自治系统内部:RIP和OSPF;自治系统间:BGP

四、传输层

网络层只把分组发送给目的主机,但通信的不是主机而是主机的进程,传输层提供进程间的逻辑通信。

1.TCP与UDP的特点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只能是一对一,提供可靠交付,面向字节流;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交互通信,无拥塞控制,面向报文。

2.TCP的三次握手

防止失效的连接请求到达服务器,让服务器错误的打开连接。

3.TCP的四次挥手

客户端发送FIN连接释放报文后,服务器收到报文进入CLOSE-WAIT状态,保证服务器端发送还未传送完毕的数据,传送完毕后,服务器会发送FIN连接释放报文。

4.TCP可靠性

超时重传机制

5.TCP滑动窗口

用以暂时存放字节流,属于缓存的一部分。

6.TCP流量控制

保证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7.TCP拥塞控制

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五、应用层

1.域名系统

DNS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主机名和IP地址之间相互转换的服务。域名具有层次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根域名、顶级域名、二级域名。

2.文件传输协议(FTP)

使用TCP进行连接,需要依靠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连个连接传送一个文件。根据数据连接是否是服务器主动建立,有分为主动连接和被动连接。主动连接:服务器主动建立连接,需要客户端开放端口号,并配合防火墙;被动连接:客户端主动建立连接,服务器端要开放端口号,无需客户端配置防火墙,此情况会因服务器开放过多端口号导致服务器端安全性减弱。

3.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提供了即插即用的联网方式,无需手动配置IP地址等信息。

4.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5.电子邮件协议

由三部分组成: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以及邮件协议。发送协议:SMTP,读取协议常用POP3和IMAP。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