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之四——产品升级换代,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慕容逸

2011-11-20 15:0380胡话经济

这些年主流社会对民营企业的看法存在着一个误区,总觉得我们的民营企业没有核心竟争力,大多在靠打价格战来争夺客户乃至市场份额,而我们的主流舆论也因此得出了一个民营企业必须转型的结论,“中国制造”突然间成为了我们的耻辱,我们必须要从“中国制造”转型成“中国创造”。

尽管我认为这是一个观念上的误区,但我却认为其非常的正确,这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的方向。我所不能接受的是,那些居庙堂之高的大人们居然选择了这么一个经济的寒冬让我们转型。要知道完成这样的转型,即便是在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况且成功的概率也是个未知数。

但凡是郎中都会开药,每一个郎中开的药方其实是大同小异,那么又何来良医与庸医之分?关键是在用药的时机以及剂量。而我们的朝庭最大的问题是不学无术,看了几本医书就以为能治百病,殊不知你药虽没有用错,却用错了时间与剂量,搞得我们的企业轻的是上吐下泻、内分泌失调;重的则是急火攻心、七窍流血;更严重的则是如我们的胡福林同志那样,在银行的伟哥催化下高潮迭起,最后却落得个精尽人亡。

记得那是2008年秋,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已影响中国外贸行业,当时我还在从事箱包制造,我们的产品处在中低档次,附加值很低,正是政府号召转型的对象。而实际上在2007年,我们就已开始研发使用新型材料、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并且开始了品牌的建设以及向专利局申请新设计的专利保护,我们准备在参展的时候推广,并且我知道我的同行也在做同样的事,我想这次的交易会是一场转型产品的攻坚战。

而最终,我却将新产品与新设计收到仓库里,我们参展的产品依旧是老的产品。我做了分析,我认为金融风暴的来临使得我们客户市场的购买力急剧降低,如果在这个时候向他们推广这些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市场会接受不了。简单的讲,就是金融风暴来了,大家都缺钱,贵的东西别人买不起。如果没有这场金融风暴,那么我们的转型就相对比较容易成功,而现在不是机会,我不想做先烈,因此我即时改变产品的方向。而最终市场证明了我是对的,我那些转型的同行们,为此苦苦熬了三年,至今还未恢复元气。自此后,我更加坚信了自已的观点,转型升级无可厚非,但在如今这个经济的寒冬,我们能做的不是转型而是冬眠。

我之所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不是为了论证我的观点,我不想太过主观,我只是想用我亲身的经历来阐述我怀疑的理由,我仅仅是提出问题,罗列种种乱象,期待着有人给我答案,或者会有更多的人与我一起来思索,若能如此,吾愿足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型升级之四——产品升级换代,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