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帝立威

东汉时期,是皇帝平均寿命最短的朝代,很多皇帝未及成年就得病去世,朝廷要么被宦官把持,要么由外戚专权。汉灵帝时,外戚何进掌握了兵权,权倾一时,宦官们也不示弱,张让,蹇硕等十人专权,号称十常侍,卖官鬻爵,索要财帛。忠臣烈士要么被害,要么归隐,朝中人才凋零。

时何进位高权重,手下皆劝其剿灭宦官。何进本是一个屠夫,因妹妹入宫成了灵帝的贵妃,因此一步登天,做到了大将军,掌握了重权,但屠夫毕竟是屠夫,既无魄力,又无远见,还不能察纳雅言,本来凭着手中兵权,就可轻而易举地消灭宦官,却要听从袁绍的下策,此地无银地召集各镇诸侯入京清君侧,结果十常侍破釜沉舟,反戈一击,何进身死家灭,为天下笑。还开启了政乱之源,让摇摇欲坠的东汉加速了灭亡的进程。

接到何进发出的进京诏书,最兴奋的是西凉刺史董卓。董卓是个军事庸才,在镇压黄巾起义军时屡尝败绩,却不罪反升,因为他善于投机钻营,以金银财宝结好于十常侍等宦官,又送礼巴结当朝权贵,可谓左右逢源。节节升官,屡迁至鳌乡侯西凉刺史,统领西凉重镇二十万兵马,且多为铁骑。这在当时是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全国各镇没有一个诸侯有如此实力,因此董卓常怀不臣之心。接到皇命,董卓大喜,立即上表朝廷,正是提出清君侧,名正言顺地带着西凉几十万大军杀奔京城。听闻董卓进京,朝中多数人认为董卓是狼子野心,不怀好意,都力劝何进予以阻止,何进不听,结果卢植、郑泰等正值之臣纷纷辞职归隐,朝臣走了大半。得知外镇入京,十常侍坐不住了,立即铤而走险,作最后一搏,设计诛杀了何进。何进固然毙命,十常侍等宦官势力也基本被袁绍兄弟拔除殆尽,宦官和外戚落了个两败俱伤。董卓来得正是时候,朝廷没有权威主事,董卓挟大军之威入主朝廷。诱降了何进的兵马,掌控了京城军权,皇帝和朝廷大臣基本上也就成了董卓的砧上鱼肉。但董卓毕竟是个外镇诸侯,不熟朝廷运筹,不懂君臣威仪,德行能力又不能服众,虽掌握了兵权,却一时在政治上得到大家的认可。董卓是个胆大妄为之人,久处西凉荒蛮之地,不讲那么多礼仪规矩,为了迅速立威,他想出了废立皇帝的妙招。废立天子古已有之,伊尹和霍光都曾行废立之事,而且权重一时,享誉千古。但废立是天下大事,以下犯上,违反文人最看重的人伦常理,因此废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皇帝确实荒淫残暴,使朝臣和百姓难以忍受,人人皆不以君王视之。二是行废立之人必须是江山社稷之臣,有大功德且权威行于当世者,如此方能服众。董卓从未在朝廷担任要职,只是一个外镇诸侯。如今却要行废立之事,无异于平地起惊雷,让一众大臣措手不及。董卓此举也太大胆了,寸功未立,没有任何政治影响,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废立皇帝,这明显是要篡逆的先兆。但因为董卓握有最大的军事力量,大家都对他十分忌惮,因此当他摆宴邀请大家时,没有一个朝臣敢不来赴宴。酒过三巡,董卓按照预定计划,提出了废立皇帝的建议。席上顿时鸦雀无声,无人敢出面表态。唯一敢于发难的是荆州刺史丁原。他拍案而起,大声斥骂董卓说:你是何人,敢轻言废立,当今天子是先帝的嫡子,并无大过,为什么要妄议废立,难道你要篡逆吗?董卓大喝一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拔剑就要斩杀丁原。董卓的谋士李儒陡然看见丁原身后站立一人,器宇轩昂,威风凛凛。于是赶紧将两人劝开。这本来就是一次预演,是董卓用来检验人心的。只要没人极力反对,董卓就要强势废帝,现在不仅有人跳出来反对,而且是个握有军队的硬茬。更有甚者,丁原还有一个义子吕布,是天下第一勇将。董卓吃了丁原一次败仗后,舍弃天下第一名马赤兔马,诱降了吕布,吕布本就是个无情无义之人,可以立刻认义父,也可毫不犹豫地杀义父,他先杀义父丁原,投诚董卓,继而杀董卓投王允,诱因不过是名马和美人。

董卓得吕布之后,如虎添翼,胆气更壮,丁原被灭,京城再也没有什么人可与董卓武力抗衡了。董卓又二次设宴,会集公卿。这次他让吕布带甲士千余人,侍卫左右。酒过数巡,董卓单刀直入,提出废立之事,而且色厉内荏,按剑发问,峻言不从者斩,绝不似第一次试探、征询的口气,群臣恐怖,无人敢言。这时中军校尉袁绍挺身而出,说当今天子即位不久,德行并无亏欠,你董卓要废嫡立庶,岂不是要谋反。袁绍家族势力强大,自己之前在大将军何进手下也颇得重用,是当时朝中的青年才俊,很多人对他颇为赏识。从当时紧张而危险的态势上看,袁绍敢于无顾吕布而当堂与董卓叫板,确实是很有胆量和勇气的。在袁绍看来,董卓就是一个边镇偏将,不谙朝政,因此打心眼里瞧不上他,气势上自然不输于董卓,董卓本就心虚,名望、资历、德行和能力,无论哪方面都不足以威服群臣,只因为手握重兵,靠强权力压,让大家不敢反抗。所以对袁绍这样的刺头,董卓也不敢过分用强。而且袁绍的叔叔袁隗身为太傅,当时也在席上,如果对袁绍下手,引起大家的集体反抗,他自己也下不了台,所以他只能眼看着袁绍拂袖而去。袁绍虽然潇洒地与董卓叫板了一回,但他深知京城已被董卓控制,既然与董卓撕破了脸皮,久留必为董卓所害,所以他乘机离开京城,前往自己的势力范围河北去了。有人给董卓出主意说,袁绍家族势力太强大,如果逼急了,造起反来,附和他的人很多,到时河北地区就很难控制了,不如给他加封个郡守,让他做个地方官,以收其心,董卓认为有道理,即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董卓第二次废立之议,虽有袁绍的反抗,但毕竟人单势孤,不足以形成任何威胁,不像第一次提议时,碰到丁原那么强势的对手。等到第三次董卓大会群臣时,董卓就毫不客气了。第一次董卓是征询意见,,第二次是按剑发问,到此时是拔剑在手,强行废立了。看到皇帝被废,与太后想抱嚎啕大哭的情景,群臣们无不觉得悲惨。这场面激怒了尚书丁管,他以手中象简投击董卓,董卓大怒,命人将丁管推出斩首。此时反抗,无异于飞蛾扑火,丁管虽然以生命的代价全节明德,但对大局无济于事。从丁原的武力对抗,到袁绍的拔剑相向,再到丁管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说明董卓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影响越来越广泛,虽然这种影响带着恐惧的成分。            董卓如愿后,越来越残暴,铲除异己,谋杀废帝和太后,恐怖氛围越来越浓。越骑校尉伍孚忍无可忍,身藏利刃,独自行刺董卓,可惜无人相助,最后还是失败被杀。至此,与董卓的激烈对抗均以失败告终,董卓更是为所欲为。自废立天子以后,董卓任职相国,尽揽朝中大权,迅速立威朝野,虽然通过不正当渠道得来,但他的地位权势在短期内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天下英雄莫可奈何。这充分说明废立天子是迅速树立威信、夺取朝政大权的捷径。董卓是个草莽,胆大妄为,无顾礼法,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虽然做法上霸道了点,但从效果上确实达到了攫取权力的目的,不能不说,董卓在当时情形下此招应用得很成功。可惜董卓不知好好珍惜,不懂笼络人心,修复朝政,安抚百姓,反而变本加厉,残酷迫害朝中正直之士,随意斩杀普通百姓,惹得天下人人都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后来曹操通过逐步亲近董卓,松懈其防范之心,精心策划了刺杀董卓事件,但最后还是功亏一篑。随后袁绍和曹操发动十八镇诸侯组成联军,共讨董卓,但在击败董卓的大好形势下,内部出现了分裂,各路诸侯作鸟兽散,讨伐之战不了了之。消灭董卓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貂蝉这个柔弱而美丽女子的肩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废帝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