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原创文章第63天。一个终生知识使用者、践行者。
临界点 中文─指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前,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例如临界温度便是气体能液化的最高温度。后亦用以形容事态发展的待变状况。临界点达到临界时所具有的值称之。
临界点的由来由物理学而来,物理学中因为能量的不同而会有相的改变(例如:冰→水→水蒸气)。
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故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 。
临界知识,这是由成甲老师提出的一个概念。
在到达“临界点”之前,平缓的曲线对应着我们前期积累临界知识的阶段。
在到达“临界点”之后,知识的威力“突然”出现质的飞跃和突破。
当这种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对这些知识的融会贯通就能够产生惊人的威力。
这种很酷的状态,却需要经历相对单调的训练之后才能到达:记录、反思、回顾、跨界应用和学习。
他的文章更为详细的描述了关于临界知识的描述。今天不讨论临界知识,说的是临界点。
最近在看电视剧,现在电视上放的都是枪战片,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有情节是日本的轰炸机来了,炮轰根据地还有城市,还有就是什么大使要来,一般都是乘坐飞机,然后电视剧的主角们去机场炸使者。
这样的电视剧情节很多人都看到过吧。飞机这个在今天被广泛应用的交通工具。
在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飞行者—1号”,它的发明者就是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
1914年俄国首先使用——轰炸机。
1914年,息考斯基为俄国空军制造出第一架轰炸机。1915年德国空袭英国,显示了轰炸机的威力。
技术是在任何时代都是飞速的,1903年莱特兄弟让飞机试飞成功,1914年俄国就使用了轰炸机。
那个信息并不是很发达的时代。也仅仅用了11年时间,日本攻打我国的时候,就有轰炸机!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炸日本的广岛。还有技术一旦突破临界点后,后续发展非常快!试飞成功,到轰炸机仅11年时间。
冰通过一定的临界点,就变成了水。水通过一定的临界点就变成了水蒸气。
某物体的相通过一定的时间积累,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变成了另外一个相。他们之间还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在自然界中,我国北方是大量种植小麦的,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大概是中秋节前后,所处省份的位置不同,种植时间上有所差异。
当它被种植到土地里的时候,破土而出的时候,是需要一段时间,不是植物专家不讨论到底多久。
在我的印象里当它长成绿色苗的时候,非常低。一点点高,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整个冬天它还是长了一点点高,几乎看不到它在成长,当春天来临后,在很长时间里它还是那么低。
当一旦达到一定气候,几天不见麦苗就哗哗长出来了,在过段时间后,麦苗长到一定高度,抽穗,变黄。长出成熟的麦穗,非常之快。
这是一个小麦的种子图,一个小小的种子被种植到土地后,经过晚秋、冬、春、初夏得到了丰盛的粮食,被磨成面,做面包、做成你爱吃的兰州拉面、烙饼等等面食。
从种子到麦苗(相发生改变,不在是种子)
麦苗在发生改变结出麦穗,麦穗里包含我们想要的麦子(相再次发生改变,但不是一颗种子了,是收获很多麦子)
送到面粉厂,通过去皮加工变成白面(相再次发生改变)技术的不同(我不知道磨面是先后顺序不同还是其他技术)就出现了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
通过不同的面粉就可以去做不同的食物了。
这颗小小的小麦种子,突破不同的临界点后呈现不同的相,最后得到不同相,不同的结果,达到不同的用处。
古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些一和二,二和三,三跟万物之间已经变成不同的相。他们有共同的东西就是突破之间的临界点。
你懂得了那么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看了那么的书。依然不懂作者到底讲的是什么?能力依然没有上升。
你是不是在变成另一个相的时候,没有达到临界点呢?任何事情都要经过时间的积累。
就像地里那颗小小的麦种,它要经过发芽、破土、还得经过冬天的雪,第二年春夏是否有蝗虫。是否有冰雹。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后它才能长大、抽穗、结果,给农民一个丰收年。如果跨不过去它也许就是个欠收。
现在的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少有听到蝗虫、或者冰雹等导致粮食大面积欠收。
学习也好,看书也好,知识付费也好。养成一个习惯也好。没有特别大的突破,那就是因为还没有到那个临界点。每个人是不同的,所以这个临界点也是不同的。没有对比性。这个临界点也很难通过别人给你找到。
跟着老师学,可以加速这个临界点的突破。找到你做事情的临界点。就像那个麦种一样,终归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