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今天利用李参老师教给的时间模块化管理中的碎片时间看了永澄老师的一篇文章《关于阅读这个技巧,从来没有人给你说过》(http://www.jianshu.com/p/062fedab0c51)给了我很大反思,也由此加入了“同侪:我们挑战200本!”。
问题观点
初级阅读者的读书年目标:200本/年。只输入不输出。首先我对标题很感兴趣,因为正好制定了2017读书计划:下限1周一本,一年刚好52本并做读书笔记。而老师对和我制定同样计划的伙伴给出了建议:不要做读书笔记了,直接把目标改成全年读200本书就好了。我大为震惊,十分疑惑,然后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老师文章阐述的观点。以往常规我们接触的建议都是:看完应该有个输出(读书笔记),书要慢慢读,一字一句理解通透。而作为一位公众导师级人物突然颠覆观点,真的不可思议。
200本一年的用意
就像老师文中一样:凡是定看50本书的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定了数字就求得心安理得。那为什么不是51本,为什么不是49本呢?所以这个数字本身就有问题。对于这个定位的伙伴来说,其实要专注,不要同时搞两件事(读一本写一本读书笔记),因为他没有这个积累,这个方法是低效的!
(手动点赞,老师用简短的文字就直接点中要害。#论积累的重要性#)
确实作为初级阅读者读完一本书然后再去写读书笔记这件事基本是做不成的。方案一,边看边写。那么将会面临的问题是书里讲的内容得不到吸收,这个和我们上学没有预习直接听老师讲课还要边做笔记一个道理,只是做做样子,其实根本没有吸收到知识。所以终于我知道为什么我要一直寻找高效做笔记的方法,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做笔记方法的效率上,笔记方法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存在,根本问题是我没有培养对书本的一种习惯,一种渴求,一种爱。
方案二,看完了再写。这个更不科学了,作为初级阅读者要么就是囫囵吞枣的读完,读完根本不太清楚文中的观点,要么字字精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读完,然而字字精读就一定记住了吗?不一定,时间跨度太长,恐怕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这个我也有经验,去年我真的前所未有的认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每一章节,每一题我都去认真做了,当时真的都理解透彻了,但是当我学完一本书,回过头来,哇!死也不要再学第二遍了,想着就恐怖,内容那么多根本不愿意去重温去背诵。所存在的原因我想应该是我直接就开始看书,关于书的构架,书的内容分配不得而知,而且在去学习的时候没有目的没有投入爱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200本并不是一个数字指标
200本一年,我个人觉得其中一个用意是让我们培养一种习惯,365天200本,平均一天1.8本,是让阅读在我们心里占据一席之位成为我们主动的一种习惯,心心念念都是他,而不是被迫的。最终坚持下来的一定才是真爱,200本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指标而是一个方向。
200本会带来的好处
1、有很多和我一样的朋友都会有一个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读到一半弃书,并不是内容不适合或者书不好,原因只有一个拖延症。这是让我们督促自己完整的去读完一本书,特别好的一个平台。有和我们同样的伙伴一同前行,那么这件事看起来就不太难了。
2、我看群里很多伙伴在讲自己读书慢,我也是一样,因为喜欢死磕,有时候会为了一个问题不懂就看不下去了,死磕在那,殊不知后面的篇幅有可能为这个点解惑,或者我们只是成了局内人,跳出局外,跨出这个点不禁会感叹真是一片宽广啊。我相信200本这件事对提高阅读速度是有好处。
3、200本的阅读会有一些作家、书籍类目的积累,会让我们清楚知道我需要读哪类书,哪类书值得一读,哪类书根本就可以略过。对未来书目的选择有一定的帮助,不是盲从的去读一本书。
4、其实阅读到一定数量之后就会发现很多书籍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大多都有相通点,不同之处可能是作者给冠以了新名词,换了新的思考模式。比如我现在经常发现很多时候接触的新东西当时会让我为之一怔,后来再仔细想想好像我们的老祖宗都曾这样教导过我们,只是他么教导的方式语言的组织有所差别,或者他们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所以能够提高速度阅读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5、有句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读完200本,根本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读完以后死抠文字组织语言去写读后感,以前那样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最后你会发现写出的东西自己都不想看。有积累以后,下笔如有神助,这让我想到李参老师曾经讲过她讲课的题材来源,比如她看了一个飞行题材的电影里面有讲到开飞机需要一一核对流程清单,这个可以加到清单题材的课程中,然后李参老师就把这个点放进印象笔记,以后需要列举例子的时候就给拎出来,这就是一种积累,积累是一个过程,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6、PORT模型
群里小伙伴分享了永澄老师提出的PORT模型。P:purpose,目的→O:goal,目标→R:result,结果→T:task,任务。这个模型就是200本的关键所在,你到底是以什么目的要去执行这样的一个项目。
今晚看了一个“企鹅妈妈Alice”的直播分享,本来我是冲着画画的分享去看的,结果企鹅妈妈的分享都是在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去让我们明确自己的目的然后再去做这件事,确实说到画画,企鹅妈妈的经验也不过短短几年,而且在当今网络上各种教程比比皆是,她身上最大的亮点不是她怎么短短一年学会画画,而是贵在她的思维模式,她为什么会这么专注的去做一件事,因为她心中有爱,有对这件事的热情,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其中她分享了她在2016年有一个梦想清单其中一项是出一本书,但没曾想真的出书了,虽然和她所想的类别稍微有点区别,但这个梦想清单就真的实现了嘛,她有意识的去做了9份菜谱,这也是她为出书的积累啊,她在制定梦想清单的时候一定也是用了PORT相关方法才能让这件事列入她的梦想清单,才会那么快就实现了。
另外一个关于思维的例子是,经常我们都会听到有人告诉我们如何成为富人,成为富人就要用富人的思维模式。这个点也是我最近印象十分深刻的。要去抓线索,分析为什么,然后反思自己,剖析自己。
7、基础的重要性
群刚创建的时候,看到一位伙伴发言,他想重新扎实基础。一晃而过的一句话在我脑海飘了很久,他之所以说这句话,他应该是也读了不少书然后意识到了他所遇到的坑,他认为永澄老师提出的这个项目就是在扎实基础,所以他才需要回过头来去执行。下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扎实好了基础,以后读书,又快又有反馈,又真的吸收了知识还节约了时间,何乐而不为呢?有过来人和我们同行,我们为什么要去走那条弯路呢?不如花一年时间明确自己的PORT,去造一个未来高耸入云的城堡。
结语:2016年的12月展望2017
2016有幸学习了李参老师的课程,有幸利用碎片时间看到了永澄老师的这篇文章,有幸2016还剩下10多天,我还有机会好好思考我的PORT。
所剩不多的2016我也给自己制定了最后的书目:《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快速阅读》。这三本当然不仅仅是读一遍,很遗憾,这三本我都犯了错,并没有完整的读完。这三本将来我会作为工具书去用,先了解一种思想,找到一种方法,培养一种技能,然后来思考我自己的PORT,明确我2017的目标。
关于200本的干货参见永澄老师的那篇文章,一定要读,还要反复读认真读,读出你的感想。
以上拙见,经验有限,不足之处请指出,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