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提问:
昨天在后台看到一个读者朋友跟我说,发哥,你能不能讲一下嵌入式Linux的开机流程,然后我看了下,我是没有写过这方面的文章,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
回答:
我们都知道pc指针吧,我之前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叫《Linux内核艺术》,如果你们看了这本书,那么对开机流程什么的,就非常非常清楚了。我这里讲的内容,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跟书籍里面的内容完整性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不过,我可以把原理给大家说明清楚,看了我的文章后再去看书籍,可能效果会更加好。
按下电源键,打开电源
好了,我们继续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pc指针是指向当前需要执行程序的位置的,但是刚上电,什么都没有,CPU需要去哪里找到要执行的程序呢?
这就需要预设置,我们需要固化一段代码在ROM里面,然后预先设置CPU上电执行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在X86里面是 FFFF:0000h 。在嵌入式设备里面,根据不同的芯片厂商可能会设置不同,原理很简单,这个地址跟他们的启动时序有关系,和分区也有关系,所以会做相对应的修改。
引导bootloader
最近在做mtk的相关平台,还有一个preloader的概念,不管是什么loader,包括我们在x86上面说的BIOS,也就是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都是为了引导系统服务的,系统起来的之前是内核,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为了引导内核服务的。
我们上面不是说了第一条指令会指向一个固定的ROM地址吗?这个地址里面执行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bootloader的一部分。这些是概念性的东西,属于帮忙内核引导的,都可以认为是bootloader的一部分。但是因为芯片设计,系统设计的原因,可能会细分一些。
比如,我现在做的MTK平台,在里面会以因为在loader里面做插入USB的判断,还有一些其他比较前期的开机判断,比如SMPS(用来判断AC转换车工DC的供电是否正常)等等。
bootloaer是干什么吃的?
上面提了一些bootloaer的作用是用来引导内核的,正常bootloaer会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初始化一些基本的东西,让第二阶段的bootloader能够正常运行。
第二个阶段做的事情就比较多,比如初始化一些外设,正常我们需要初始化的外设是显示和串口,显示可以让我们看到当前的界面,串口可以让我们看到日志输出。
在这之前,我们还需要初始化中断向量,初始化内存,初始化定时器,看门狗,这些是比串口和现实屏更加重要的。
这些做完后,就要给内核造房子让内核住进去,也就是说,我们把内核的镜像加载进入内存,然后解压,准备运行内核。
内核的运行环境准备好后,就把pc指针指向内核执行地址,之后就是内核在运行了。
内核会做什么事情呢?
从start_kernel开始,内核开始了它一生的漫长生涯~
内核刚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硬件了,内核还需要接收bootloader里面传过来的东西,比如内存信息,中断向量表,有了这些东西内核就没有必要再去检测一次了。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去挂载根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是内核启动的关键因素,没有这个内核是不能正常运行了。
然后,就去执行一些内核模块,我们写的一些驱动,都是以内核模块的形式存在的,这时候就去执行内核模块的init函数。
上面之后,还需要准备用户空间的东西,内核的存在是为了应用服务的,所以这里需要准备用户空间执行的一些条件。
然后加载第一个init进程。
分享一张Android平台的开机流程
上电的第一时间跑的是Boot ROM 里面的代码,然后再去执行pre-loader,后面会到Little Kernel,然后再到kernel。
晚上跟同事讨论的时候,提到一个问题,为什么pre-loader和Lk不能做成一起?
在LK里面运行的是一个C代码编译出来的产物,在pre-loader需要提前把这个环境搭建好。
唉,我还是画个图
整体的流程图如下:
工作模式切换
嵌入式跟X86有点不一样,嵌入式Linux的平台很多,很多芯片厂商跟ARM签约拿到ARM授权后,就可以开始做自己的芯片。
X86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知道在bootloader下跑实模式,然后到内核后就转到保护模式。
ARM有7种工作方式,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会处在不同的工作方式中。
像一些成熟的手机方案,会加上modem芯片,开机的时候还需要和modem通信,复杂度又会增加一个档次。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嵌入式和平台强相关性的问题。
上面提到的《Linux内核设计的艺术》,有喜欢的同学在后台回复,会有下载链接。
分享一个小故事,因为在朋友圈里真的太火了。
推荐阅读:
专辑|Linux文章汇总
专辑|程序人生
专辑|C语言
嵌入式Linux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