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读书笔记 第2章 个人技术和流程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 第2章 个人技术和流程

本来打算每天看一章的,奈何平时搬砖没时间,周末有时间了就想过咸鱼生活,还是得提高一下自制力。回想一下近些日子很少读书了,纸质小说没看,今年年初kindle下了一堆小说,都放没电了还只看了本东野的<>,现在连剧情都回想不起来了,整天被公众号UC文的碎片化信息充斥,感觉整个人都浮躁,无聊,可能真的需要读书充电了。

  • 相关概念: 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个人软件开发流程,与喜闻乐见的PSP游戏机名字一样

2.1 单元测试

  • 自己负责的模块应该做到功能定义尽量明确,低耦合,模块内部的改变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且模块的质量应该稳定,这是多人合作完成软件构建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单元测试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 VSTS 工具写单元测试部分,我对C#语言没有了解,也没有用过VSTS工具,在python中使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do something

    感觉还挺方便的,但是感觉没有书上那么有条理

  • 很多调查显示,在软件开发后期发现的Bug,修复起来要花更多的时间。

    • 以我目前的体验来说,不要说软件了,平时几个有调用关系的函数如果其中一个没写对,找bug就很麻烦,与其debug的时候把变量打印出来,还不如写好一个函数就去测试,只不过明白这个道理但总是犯懒,在debug上反而花了更多精力。
  • 好的单元测试标准

    • 在最基本的功能/参数上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 function, class 中的成员函数及其参数
    • 单元测试应由作者来写(对代码最熟悉)
    • 测试后机器状态保持不变(临时文件需要删掉)
    • 测试应该快,每个模块独立测试(只修改了用户界面代码,则只运行用户界面的单元测试)
      • 这样应该在写模块的时候就模块的功能就应该分得尽量清晰,方便测试
    • 单元测试应该是可重复的(使用不可复现的真随机数不可取,意义不大)
      • 书中提到不必期望单元测试能够发现所有的缺陷
    • 单元测试的结果不应该依赖于别的测试
    • 单元测试应覆盖代码的所有路径(if...else, switch等分支都应该测试,还有错误处理路径),保证代码覆盖率
      • 100%覆盖率 != 100%正确性(还有要考虑是否正确释放内存,效率问题等)
    • 单元测试应该集成到自动测试的框架中去
      • 感觉测试好复杂
    • 与产品一起保存和维护
      • 保证单元测试和代码的一致性,防止单元测试滞后于代码本身,这样单元测试就无效了
  • 回归测试(Regression Test)

    • Regress: 模块从正常工作的稳定状态退化到不正常工作的不稳定状态。
    • Baseline: 模块的功能基准线,一个模块的所有单元测试就是模块最初的baseline
    • 对于一个Bug Fix, 也要做Regression Test
      • 目的: 验证新的代码中改正了缺陷,验证新代码是否破坏了模块的现有功能
      • 自己总结一下就是: 验证代码本身正确,验证与其他部分的一致性

效能分析工具

  • 两种分析方法
    • 抽样
      • 当程序运行时,时不时看看这个程序运行在哪个函数内
      • 不用改程序,运行快,找瓶颈方便
    • 代码注入
      • 将检测代码加入到每个函数中,精准测量效能数据
      • 增加程序运行时间,产生很大的数据文件,注入的代码影响真实运行情况
    • 一般做法: 先抽样找到瓶颈,再对特定模块使用代码注入
  • Visual Studio 的效能分析工具
    • 以前再学校的软工课上简单的使用过,其实当时也就光看看热行。而本书上的表把各个概念解释的挺清楚的,当时没怎么关注这些概念。

个人开发流程

这节的图表看不太进去,感觉体会到的就是在开发过程中不光要分析软件本身,也要分析自己吧,提高自己的效率吧。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QiLF/p/11439565.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构建之法读书笔记 第2章 个人技术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