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望,要补的东西很多

回头望,要补的东西很多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魏魏yuan

1.

最近,我花了差不多两周时间,重新将美术的基础理论学习了一遍,在书中简威忠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有很多人把基础和创作当成两码事,认为基础是低阶训练,创作是高阶表现。这种对绘画艺术的错误认知,就是当今素描教学问题的症结所在。”

这句话其实在讲很多人,至少我就被击中。在两年前,我学水彩,慢慢地上手之后,素描的训练就屈指可数了。因为我在描画水彩时,色彩快意的情绪性,让我画的时候很轻松,很喜欢,而且面对有颜色的作品,总是觉得更完整吧?

我承认我当时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我的素描意识永远停留在了过去的水平。

这次的学习,让我对于西画体系中被自己忽视的透视,被重新捡起,并且将它重新放上了神坛 。当时反省的景状,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惭愧。

当我再次翻看透视书籍时,我好像没有学过美术一样,通过进一步认识,我发现透视之于素描,基本上可以说是全部,所有的线条,所有的光影,都应该基于此而展开。

这样的一个重新地学习经过,我只想说:基础就是基础,你必须反复来过,面对属于术科类的美术,基础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因为前期的一个东西蒙混过关,在你后期的作品中,绝对会体现。

重新来过,值得弥补的东西,实在太多。

2.

最近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听演讲者冯老师一席话,我受益良多,他讲到一个“长板效应”和“木桶效应”的对比。

他说:“对于现在我们的发展方向,必须要有所取舍,你一定要选择你擅长的领域,去把它它放大到你可以达到的极致,在美术学习上千万不要这个也想画,那个也想画,这样是要不得的,所谓的木桶理论在这个角度来说,基本上是错的,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很不利。”

我想:首先就个人发展而言,我们学会去专注某一个单一的角度,尽量将科目分细一点,我同意,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做某一件事情,这样做的沉没成本就是我们没法去做其他的事情。面对我们喜欢的和我们擅长的,偏向于选择我们擅长的东西去做,将之效果最大化。

但是,我想指出一点的是,就像冯老师说的一样,这两个理论都有他们所适用的范围,绝不能越界。在一定范围内,“长板理论“有它的合理性,木桶效应也有它的必要性,因为所指不同,所以千万注意不要单个理解,一盖而论。

3.

这种观点其实不仅涉及学习领域,在个性成长领域也是有衍生现象的。

小故事:

“一个缺点的问题。”我的一位发小,因为小时候家庭溺爱,他需要买就给他买什么,什么东西都最大程度来满足他,这样导致他性格上有点自我,这算是他的一个缺点吧!

这个缺点有一些什么问题导致呢?

前段时间,我去我这位发小家里做客,当时他的父亲也在。我进了门和他父亲在沙发上聊天,聊天过程中,因为考虑到他的父亲来长沙次数并不多,于是我向发小的父亲介绍了很多长沙的景点和小吃。发小的父亲听得兴致勃勃,朝着我的这位发小说:“崽呀,什么时候带爸爸去玩一玩?”这位发小无精打采地说:“你要去就去吧,我没时间。”发小这样的回答,让刚才还不断推介好玩地点的我一下子变得尴尬。我有点纳闷的是到底是多么重要的事,连假期陪一下自己的父亲玩一玩都没有时间。发小的父亲摆摆头,看着我,貌似打圆场一样,说:“他就是这样的,对待爸爸妈妈一点热情都没有。”我也只是笑笑,没有多说。

还有一次,我这位发小的一个妹妹因为也在长沙工作,因为才来长沙不久,在外面住也不安全,就在他家寄居了半年。刚开始还比较融洽,可过了几个月之后,我这位发小就开始要求这个房子在卫生上要怎么样,怎么样,在习惯上要怎么样,怎么样。最后因为很多小事,两人最后大吵了一架,妹妹搬了出去。最后听说,这位发小全家人都指责他,说他没有做哥哥的样子。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他的那种过于自我的性格,总想着可以让别人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活,这怎么可能呀?社会上的碰壁事件不少,肯定不必多说。在亲戚家人的面前,也导致了这些后果,除了让人觉得可悲,其实就是觉得有些可惜。

4.

所以说,任何一种缺点或者漏洞都有可能导致一个比较严重的后果,学习上应该注意扎实,性格上更加要努力去克服一些缺陷。

有时候,学会回头看,自省一下,你才发现,要补的东西实在太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头望,要补的东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