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所关注的 -不只是一 个公众号而已
淡淡的文人气质中,怀抱着陡然剑气,身处热闹的娱乐圈,却深居简出。
作为以演技著称的成熟男人,用陈道明自己的话说:“用角色和观众交流吧!”
其他的,无可奉告。
冯小刚曾说:
“陈道明是一个清高到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
刘嘉玲也说:
“陈道明是一个非常博学多才的才子,他琴棋书画样样皆能,讲话非常有质感,非常幽默,常常会把周围人逗笑,跟他讲话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
年逾六十的他,对于演戏,仍然保有执着和赤诚。
他当得了帝王,演得了大佬,粉饰过流氓,皆在他入木三分的演绎下形神毕肖,熠熠生辉。
有一种质感,叫“高级”
葛优+张国立+陈道明的组合,看起来真是有点滑稽,却莫名戳中了审美点。
如果去掉右边两位,我们可以将道明叔放大来看!
陈道明身上有一种不容被时代抹杀的文人气质,说他是个演员,他更像个闪闪发光的凡人。
年过半百的陈道明,不经意间,将时尚潮流碾压于此,堪称风骨与形体的最佳示范。
追溯其因,跟他爱运动的习惯,一定是分不开的,熟悉陈道明的人都知道他是十分热爱运动的“老男孩”,起跳投篮的动作,简直帅到爆炸。
他的高尔夫球技也是一级棒的,年过花甲的他参加了次高尔夫球比赛,还能拿到全国冠军,就连球技不错的“祁同伟”都甘败下风。
出道35年,他出演的电影不到20部,电视剧不到35部。自己有着拍戏的原则:
抗日神剧不拍,伪历史剧不拍,不符合逻辑的剧不拍。所以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却都成为了经典。
他是《末代皇帝》中的青年溥仪
他是《围城》中的方鸿渐
他是《我的1919》中的顾维钧
他是《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大帝
他是《黑洞》中的聂明宇
他是《楚汉传奇》中的汉高祖刘邦
他是《归来》中的陆焉识
和他合作过的导演说陈道明在片场从不坐凳子,他认为只要坐下,便会身心松弛,演戏的感觉就消失了。
曾在节目《一年级》中有短暂的出场,仅仅是片刻,便让在场其他演员肃然起敬,袁珊珊称其“每一句话,都可以纳入表演人的教科书中”。
佟大为说:“不愧为国宝级男演员。”
他在节目现场,松弛有度,穿戴日常,许多人说“他眼中似乎没有镜头的存在”,但你可能不知道,在镜头的背后,陈道明在表演中的苛刻追求,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从不畏流言
拍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时,是江一燕的第一部戏。
刚开始她完全进入不了角色, 陈道明直接把她训哭了:
“进入角色懂不懂,你是青春善良的蒙蒙,不是中戏学生!”
2001年,在《康熙王朝》拍摄现场,高田昊扮演的大阿哥跟葛尔丹打仗,栽了!回来拜见皇阿玛,又是哭鼻子,又是抹眼泪的。
“皇阿玛,儿臣当时掉进水里。”
皇上回应:“你过来”。
谁也没有想到,陈道明在瞬间,抡圆了就给高田昊一个大嘴巴子。打得那个疼哟,导演陈家林急的直跺脚,跟副导演刘大印说:“没有打人这段戏啊!”
副导演大家都知道,在剧组基本就是摆设,主业逗导演开心,副业分发盒饭,三产为女角唱曲儿解闷。
刘大印装耳聋,愣在那儿!然后就看陈道明又是捶胸、又是叹气的。
“你真被葛尔丹俘虏了!丢人啊!丢人!”
那场戏再翻过头来看,依然很精彩!
之后,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中,记者采访陈道明:“陈老师,你打了人心里有亏欠吗?”
陈道明满脸不屑:“没有,都为表演需要,他不生气!”
你可以想象一下,此番回答,会得罪多少人。
但是,陈道明斩钉截铁的态度,让许多人望而生畏。
是的,他追求的表演,不单单只是表演,而是一种灵魂拷问。
如果你以为他仅仅只是敢怼记者,那就太小儿科了!
陈道明怼的,恐怕要数如今的影视化本身。
“中国没好电影,电影的繁荣和热闹就是一些票房数字。”
“差在德上,差在职业精神、文化精神上,中国的文人过去还有一点风骨、一点孤傲,还有一点竹节精神,现在全部被钱同化了。”
励志做凡人
陈道明曾在做客节目中说:
“我跑了7年龙套,但毫无怨言,对于这个行业戾气,我从没有过。”
是的,跑龙套的日子并不好过,要是换别人,早就撂挑子走人了。
还好老天不会辜负每个努力执着的人,跑了7年终于在1988年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出演《末代皇帝》中的青年溥仪。
凭借这个角色,他荣获了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九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
不管是演什么,他首先考虑的是我是否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和成长。
不演戏的时候,他从没闲着,学钢琴,练书法,看《鲁迅全集》,阅读各种书籍,让自己的精神变得充实和厚重。
其实他也曾有一段浮躁的时候——
有一次,他去拜访钱钟书。一进屋,发现老人家深居简出,家里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满屋子都是各种各样的书。
唯一出声的,是煎药的药锅。一到时间,药锅就“噗噗”地响。
连续跟钱老先生谈了三次话之后,陈道明在那种书香的氛围中,突然发觉自己贫乏、可怜乃至丑陋。
在文化人面前,学问面前,自己那点名气连屁都不是!
后来由于父亲的去世,让他感悟到人生无常,所谓的荣耀都是过眼云烟,他开始觉醒,他励志做一个满腹经纶、却不炫耀的平凡人。
之后的日子他真的变成了低调又有内涵的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不苟富贵,不慕名利,让自己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方能成就一个更加从容与自由的自己。
比起演员,他更像文人
陈道明弹得一手好琴,他说:“只要在家,我每天要弹上两三个小时,兴致高时会弹四五个小时。
钢琴对他来说是绝对私密的朋友,混迹于社会,难免有郁结之事,无用的钢琴练习便成了排解心中不平的利器。
陈道明在书画方面的造诣非常深,书法和绘画技艺也都被评为是“娱乐圈中最好的”。
他曾说过:
“进入中年后,我迷上了画画,没有门派,不讲章法。
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然后打开地图,回想多年来拍戏到过的地方,然后挥笔泼墨画山水、画好后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对比,直到自觉不错了,这幅方才作罢。”
又有言:
“书画不分家,后来我又觉得书法很精妙,慢慢也迷上了,我现在最喜欢用毛笔抄写《道德经》之类的古籍,一边抄写,一边默读,入脑入心,很有意思。”
陈道明也相当钟情棋艺。从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到军棋、跳棋、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华容道棋……
真的是琴棋书画无所不会。
低调夫妻的动人生活
事业上的他从来都很低调,工作之余,他不喜媒体采访,也不爱参加宣传活动。
拍完戏,别人都会出去喝酒唱歌,他却总是一句“没事别找我啊”,转身就回了家。
在这个欲望泛滥、诱惑横行的时代,人要懂得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他曾说:
“工作中,我的疆场是摄影机前的大千世界;生活里,我的舞台便是家里的方寸之地。”
他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是一个恋家的男人,他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陪伴妻女身上。如同他曾说的那样:
“不一定要大男子主义,但大事发生要拿得了主意。”
他从不参加真人秀,炒作自己的私生活:台上已经是在演了,台下就免了吧。
有人曾问,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意思呢?
陈道明的回答是这样的:
“比起抽烟、喝酒、打牌、去酒吧和迪厅,我更乐意的是,在家跟妻子同坐窗下,她绣花,我给她裁皮包、给女儿做衣服。毕竟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才是最大的幸福啊!”
陈道明曾说:“遇见妻子,才是自己这一生最大的福气。”
陈道明已经位列“国宝级演员”,可他却仍愿意把这一切荣耀,归功于自己的妻子。
谈及妻子,他会自豪地说:
“第一,她不以学识看人;第二,她不以金钱看人;第三,她不以地位看人;第四,她不以外表看人。”
他们初识在四十多前,杜宪出生于书香世家。
父亲杜庆华是清华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她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她成为中央电视台做《新闻联播》的主播。
她端庄高雅的气质,宛若芙蓉出水。
落落大方的主持风格,又似清风拂面,在拘谨呆板的新闻环境宛如一股和煦的暖流,吸引了大批观众。
而陈道明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陈宗宽毕业于燕京大学,后来在天津医科大学执教。
他自己刚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两年,刚开始在一些剧组跑龙套,是个籍籍无名的小艺人。
1978年,杜宪到天津看望自己的舅舅,一向对陈道明欣赏有加的舅舅便将同单位的他介绍给自己的外甥女,他们一见钟情。
那时的他,每个星期都会给杜宪写上一首情诗。彩笺频寄,纸短情长。
还别出心裁的录制一张情歌卡带,里面收集了10首情歌,其中大部分歌词都是他亲自创作的,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杜宪只要有空就往北影跑,当时的北影和电视台靠的并不近,但杜宪每次都满怀喜悦,一周一次,然后再匆匆返回。
起初杜宪的父母对陈道明的职业并不满意,并不同意他们交往,但拗不过女儿的执着,终于同意他们交往,他们也顺利的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杜宪一直做他坚强的后盾,三年后他们的女儿陈格出生了,但陈道明每天都忙着拍戏,脱不了身,照顾女儿的重任就落在了杜宪身上。
陈道明和女儿
要主持新闻节目,还要到语言学院进修英语,晚上回来再带孩子,就这样熬过了5年,杜宪工作调动到了经济部做幕后编辑。
随着陈道明名气的增长,杜宪渐渐从传媒业隐退,1922年她辞去了她的工作,在家专心相夫教子,陪伴陈道明度过漫漫岁月。
陈道明说:
“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杜宪看上我,说明我太太一点都不功利。只能说是她的伟大,不是我的光荣。”
幸福无非是如此,柴米油盐的琐碎,不需要太多责无旁贷的欲望和物质贪念。
幸福就是一种简简单单的生活日常,在一起相处的很舒服。
他们的生活一直很低调,杜宪的消息也鲜有人知,直到2014年,一张杜宪近照流出来,才知道原来退隐的杜宪被聘请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副教授。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她仍精神矍铄,眉宇间仍是清朗毓秀,整个状态都十分好,一看就是幸福的女人。
在这个分手看起来很随便的娱乐圈,陈道明和杜宪就像一股清流。
几十年来,在他的身边站着同一个女人,他们从未放弃彼此,俩人共同成长、彼此陪伴,从青春欢畅的时辰走到暮年岁月的痕迹。
如今杜宪也依旧能幸福地说出“如果从头再来,我还是想要嫁给他”,这大概就是最美好的爱情了。
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
要是说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哲学,仅仅能想到四个字:化繁从简!
生命包含物质和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
与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前者是身安,后者是心安。
好书推荐如果只读一个人的书,就能让你变得博识有趣,非张岱的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