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技术特征
物联网的模型于架构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一个将所有物体连接起来组成的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
物联网是通过使用射频识别,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多样化感知
(2)电子化身份
(3)多模式的通信
(4)智能化管理
1.全面感知
感知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直接获取并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传感器,RFID,定位技术)
2.可靠传递
数据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保证物-物相连的关键。为了实现物与物之间信息交互,就必须约定一定的通信协议
由于物联网是一个异构的网络,不同的实物之间协议的规范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通过相应的软,硬件进行交换,保证物品之间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
物联网的主要通信技术包括: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等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WIFI,蓝牙,ZigBee,红外线感应
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微波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有线通信技术: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3.智能处理
物联网的目的是实现对各个物品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需要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对物品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1.物联网体系架构是用来描述物联网部件组成和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框架和方法
2.物联网需要一个开放的,分层的,课扩展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基本模型
物联网的C3SD技术模型
感知系统负责感知世界的信息
通信系统负责收集和传输感知世界和反馈的结果
数据海负责分布存储不同传感器产生的数据
计算系统负责对感知数据分析和处理
控制系统负责反馈数据分析和深度处理的结果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
从系统组成角度看,物联网是由用户域、目标对象域、感知控制域、服务提供域、运维管控域和资源交换域等六个域组成,即简称“物联网六域
① 物联网用户域(定义用户和需求);
② 目标对象域(明确“物”及关联属性);
③ 感知控制域(设定所需感知和控制的方案,即“物”的关联方式);
④ 服务提供域(将原始或半成品数据加工成对应的用户服务);
⑤ 运维管控域(在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和精确的运行);
⑥ 资源交换域(实现单个物联网应用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信息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建立物联网闭环商业模式)。
.
EPC/UID系统结构
物联网的分层体系结构
物联网四层体系结构,由感知控制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应用决策层组成。
(1)感知技术
完成物品标识和信息的智能采集工作
传感技术:包括无线传感技术,光纤传感器技术,成像传感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SC)等
标识技术:包括电子射频技术,条码技术等
定位技术:包括室外定位技术(GNSS定位,蜂窝网基定位)和室内定位技术(蓝牙定位,WSN定位,WIFI定位,UWB定位等)
(2)通信技术
完成数据传输,包括各类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传感网技术等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中远距离窄带无线通信技术,近距离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近距离射频与微波通信技术等能满足各种物品接入与数据传输的技术
互联网技术:包括骨干网技术,无线网络组网技术,泛在接入技术
传感网技术:包括传感网组网技术,能效技术,节点容错技术,感知数据汇聚技术,QoS技术,光纤传感网技术
通信和接口的标准化:包括网络协议与接口标准化
(3)计算技术
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
(4)数据技术
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决策与高效利用
(5)控制技术
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控制
(6)安全技术
实现安全与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