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型的开发采用的都是基于mvc 架构的开发,这种模式 把页面 控制 模型分开了,
使得代码更具有可读性和可扩展性,随着业务越来越多,
不同的模块之间可能会调用相同的服务(同一个处理逻辑),
这个时候就把 这同一个处理逻辑(服务) 独立出来,单独部署了,然后rpc 出现了。
其他系统通过rpc (远程过程调用的方式来调用这个服务)。
2 远程过程调用起来也很方便,服务的负载均衡采用F5硬件负载均衡器 或者slb 进行简单的负载均衡。
但是随着独立出来的服务越来越多,慢慢的服务的管理成了问题,
1)服务url 配置管理变得非常困难,F5 硬件负载均衡器的单点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注册中心,动态的注册和发现服务,是服务的位置透明化,消费者本地缓存服务提供者列表,
实现软负载均衡。
2)服务间的依赖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甚至分不清楚哪个应用要在哪个应用之前启动。需要一个分布式消息跟踪系统可视化展示服务调用链。
来做依赖分析,业务调用路径梳理等。
3) 容量问题:某个服务需要多少机器支撑,什么时候该加机器,需要采集服务调用kpi 数据,进行亏总和分析,然后计算出合理的服务部署实例个数。
随着问题越来越多,服务治理 已经变得不可或缺,这样soa 诞生了。
3 soa 是一种思想,基于服务开发的架构,rpc 的出现是因为有服务独立出来了。soa 的思想是把所有可能服务化的东西,全都服务化,
但是这个服务化 是粗粒度的,一般一个服务就是一个业务逻辑的处理(里面可能包含了一个流程)。
soa 更强调的是服务治理,rpc 框架+服务治理 就是 soa 。
服务治理包括什么?服务发现,服务监控,服务限流,服务降级,服务签入签出,服务动态路由,服务灰度发布,消息跟踪,服务优先级,服务异常定位等。
但是 慢慢发现,服务本身不够原子化,换句话说,如果想修改一个简单基础服务,可能其他服务也要跟着做改动。
敏捷开发要求设计,开发,上线迅速,所以服务细化也是有必要的,方便敏捷开发。
4 所以微服务诞生了,微服务侧重的就是 服务原子化,服务之间没有依赖,服务设计,开发,上线快捷迅速。
微服务有两个核心:
上面两个核心总结起来,可以用下面这幅图表示:
从上面这幅图看出,微服务特别简单(好的架构就应该简单),我们把服务再拆分成一个个API,API是一个完整的功能。然后我们把API扔到一个“云上”,然后用户就可以到“云上”获取所有API的服务,这个“云”保证能提供好的服务。
我们可以看到,有了微服务之后,服务对用户来说变得特别简单,而且上面dubbo的不足之处在微服务这里都解决了。使用者不再需要依赖任何jar包,不再需要去注册中心查找服务,不再去做鉴权处理,不用担心服务挂掉,不用担心不会使用服务,所有的问题这个“云”都解决了。这也是微服务的核心之一,提供好服务。
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大体知道该怎么做微服务了,图中的“云”是关键。下面我们就慢慢拨开这朵云。
微服务的关键是服务网关,所以,上面提到的“云”就是服务网关。要做微服务,我们先定义一下微服务需要具备的特点。
服务需要再细化成API(服务接口——>服务API)
上面提到了,dubbo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实dubbo存在的问题 就是 微服务要解决的问题,这里 再总结一下。当然,dubbo和微服务的侧重点不一样,dubbo侧重于内部接口之间的RPC,而微服务则侧重于对外提供服务。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弹性云的概念,微服务要想提供好服务,保证API不能挂掉并且有好的性能,需要很高的运维要求。这里的弹性云便是自动化运维解决方案,对访问压力进行监控,根据监控解决调度应用的发布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