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可过去,不畏将来

一个月前,自己写下在行动营里最想收获的:强大自己的行动力,并持续保持习惯。可是其实提高哪方面的行动力自己也不清楚,保持什么习惯也很模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铁四连的生活。

刚刚回顾了从7月13日预备营到今天,一个月的时间里,自己的文字输出量是27506,除了每日的问题、打卡,还有自己的感悟。无论是写给自己看,还是写给别人看,这都是以前不敢想的。

这些只存在电脑硬盘里的文字,见证了自己这一个月的变化,不是说变得有多优秀,而是因为这份记录,让这些点滴变化有迹可循,看到自己从一开始的怀疑,到现在的坚定,看到了自己从只会生硬讲道理,到现在可以讲故事,看到自己从拖延逃避到积极主动,无论是做事还是做自己,都变的肯定。

收获

——那些曾经不知道的,激励我向前走。

9位大咖5场拆书,这14场分享首先让我知道:原来读书多、会读书的人是这样的!

他们不是互联网中李笑来、罗永浩类的大牛,但他们出口成章、条理清晰,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体系和方法论,通过深入浅出的表达告诉我: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很牛。

一直以为26岁,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差不多已经定型了,而听完这些分享终于明白那句话:有些事情,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根本不知道。

之前总是在寻找着某种确定的东西,而忽视我们所在的世界、自己的大脑是变化的。见识不同,就会带来思维的差异,每一次思维升级都是在补充建立自己的法则。

—— 那些写下的文字,就是你自己。

或许现在还写不出系统的文章、输出不了对他人有用的内容,但已经重新开始记录,未来,也只是时间问题。翻看了自己22次的打卡文章,有些话题写起来很畅快,有些话题即使想很久下笔也很难,那两篇被评为优秀的文章,都是有着强烈的个人感受,一直坚信内容为王,读者会通过文字感受到你这个人,而那些硬着头皮写下去的文章自己都不想再看一遍(辛苦连长和指导员们了)

改变

——改变了做事的顺序

之前,因为关注自己所谓的“成长”,总是把给自己安排的成长性学习放在工作之前,对于工作的大多是应付、拖延,而行动营带来的改变是:首先积极的面对工作、完成工作,剩下的时间再进行学习。因为学习是自发且重要的事,认真面对的动力比较强大,两者把重要的时间和精力占用了,剩下的边角料用来休息、娱乐,理想状态。

——改变了对事情的态度

之前,自我内耗的时候比较多,一直有种“成长就是痛苦的”的观念,学习没有坚持的时候会自我责怪。现在,更侧重去解决问题,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找到事情的根本,理性的去面对。对于不喜欢但一定要做的事,会全心全意的去做,去做好,所做的任何事都是自己的代表作,不能改变过去,就要把会成为过去的当下做好。

——改变了接下来的目标

因为增加了见识,对于自己的现状也重新做了评估,现在的目标是在26岁生日之前看书30本,在这100天里养成阅读习惯,每一本书输出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文章。

心得

——零秒思考

因为还没有建立自己法则,对于认识自己、看待问题都有很多模糊懵懂的地方,零秒思考法让想问题更透彻、更专注。

——先完成,再完美

对这句话的最大感受是:先开始做,不想过程不论结果,做了再说,以“完成”为目标的做,这不是“应付”,不是不严谨,所有以“想做的更好”为借口的拖延,都是希冀一次成功,但任何成功和成长都不是一次就行。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直面自己情绪中的不稳定,一旦焦虑、抱怨马上自我提醒,并积极调整,减少了对亲人的不耐烦,也对自己释然。

——思维导图

之前看文章、看书都很散,会画重点,读完也很有感受,但让自己说出个123来,说不出来,学会了做思维导图,内容变的一目了然。

遗憾

——那些我们或许能成为朋友的人

这一个月里自己为群里做的很少,没有将“利他”践行的很好,前期的主要原因是陷入自己的惯性,接触到一个新事物,总是在怀疑、观望,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打开自己,后期想更投入其中时,因为一个人学习成长太久,一直将“独立”作为生活主旨,自我感太强大,几乎已经不太会与人开始打交道了,错过了很多。

——那些没有链接的牛人

每次的分享都想链接更多的牛人,但自己之前做的太少,总觉得没有什么理由去链接她们,对于约见牛人、寻求帮助还是差很远。

对于自己来说,22天不算短,但仅仅通过22天的改变,不能收获成长,收获的是那些已经改变的行动、是那些即将改变自己的见识,这不是重生,是建立直面自己的勇气,从画饼充饥到脚踏实地,从追求一个很确定的结果,到相信世间万物的弹性。

认可过去,不畏将来,这是结束,也是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可过去,不畏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