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章,追求优越感
上一章我们看到了人格的统一性。今天这一章是人性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
本身作者阿德勒就是追求优越感和成功的典范。阿德勒出生的时候有残疾,人长得也不帅高。而他有一位很聪明很帅气的哥哥,各方面都非常的出色。和他哥哥比起来,他就一直很自卑。但是阿德勒一直非常努力,最终超越自卑,成为了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并且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欲望,就是突破现状,追求优越感,实现成功。而这种欲望是和自卑有关的。这里说的自卑,和我们说的人很自卑,自卑到已经不能承受了,那就是有自卑情结了。有自卑情结就是自卑的程度太深了,已经没有力量去突破了。而这里说的自卑,没有到那个程度。
比如有些孩子生下来就身体残疾。还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比如身高不如其他孩子,被人嘲笑。有些孩子不如其他人聪明或是成绩不如其他同学,被人嘲笑。这时候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卑,弱小。这种感觉有时候会反过来刺激影响孩子的整个心理,让孩子下决心摆脱这种状况,达到一种新的高度来获得一种内心的平等的感觉。
也就是说,追求优越感就是人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的会遭到被侮辱,蔑视,这个时候我们会有自卑感,而这些自卑感会使人产生一种渴望,去努力达到高一级的目标,以获得一种补偿,达到完美。这就是追求优越感的含义。
我们知道任何的成功,追求优越感,都是需要努力的。需要有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训练,就有可能获得成功,获得优越感。我们家长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为勇敢,坚韧,自信的人,让孩子认识到,面对失败不能气馁,要把遭遇的失败当做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那如何做呢?
首先要认识到成长的过程中,困难总会有,总是没办法避免的。失败了,太正常了。不断练习,不断失败,总结失败,再次练习,时间花下去,做好总结和积累,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对孩子有信心。不要去评价孩子的做法。鼓励孩子用多种方式方法去体验,去学习。从非语言层面,比如我们的眼神,我们说话的语气语调等去支持鼓励欣赏孩子的行为。聪明的父母都不会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去做,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去学习,去做错,去纠正,从而成为自己的经验。
一个孩子如果对优越感的追求,在学校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我们说,能够接受学校的要求和规则,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对优越感的追求,就是一个正向的过程。如果孩子不能够接受学校的要求,就会表现为对学校和老师规则的拒绝和对抗。就会表现为“坏”孩子。比如经常捣蛋逗乐,招惹同学,有时逃学等等。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慢慢的教给孩子规则,幼儿园的规则,学校的规则,家庭的规则。这样,孩子在学校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就会分寸,就可以很快适应学校的生活。
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一个是智力准备,另一个跟他人友好交往的能力。期待一个被娇宠惯了的孩子在学校很适应学校的生活,是不太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家里,我们不能让孩子完全依赖某一个人,特别是母亲。在外面要多和其他的孩子交往,广交朋友,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靠教是教不会的,必须把孩子放在人群中,让孩子去互动,去对话,去交流,去情感互动,去体验,才可以。
对于孩子的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无法适应学校的规则,我们必须给予孩子时间去学习和适应,而直接惩罚孩子是没有效果的。
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学业成功不报有希望。他们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可能是因为家长在发怒的时候可能会说,孩子的将来不会有好的结果,或者说他们很愚蠢很无用。孩子到学校后,发现这些说法似乎是真的。有些孩子甚至在没有开始努力就放弃的希望,这是很可惜的。所以对于家长,这样的语言最好不要说,最好永远都不要说。说这些话,家长的情绪和攻击性是释放了,可是对孩子成长来说,只有坏处,没有一点好处。
有些孩子做错了事情,做了违法的事情,但是进过改造以后还是会继续有犯法的行为,我们有时不能理解。其实是因为他们相信在别的地方他们是不会有成功的,是没办法实现优越感了,所以他们就放弃了在其他方面的努力。所以让一个“坏人”改好,要给他希望,让他相信在某些方面他也是可以做好,也是可以实现优越感的。
写到这里,这让我想起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些完全被社会被家庭抛弃的,被普通学校退学的孩子们在一个特殊学校里学习生活的故事。这些孩子的品行非常有问题,以至于孩子的父母也放弃了对孩子的抚养。这个学校实行的管理就是,如果你做错事情,就是被打,就是被罚,就是关禁闭。老师永远是暴力的,凶恶的。因为这些老师相信只有暴力才能管理好这些孩子。
后来学校里来了位代课老师,他非常喜欢音乐,他会自己作词作曲。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这些孩子对音乐很喜欢,有些孩子在音乐方面非常有天赋,于是他就组建了合唱团。
他让每个孩子就参与到合唱团的活动中来。他教孩子们发音,教孩子们唱歌,教孩子们遵守合唱的规则,教孩子们学会了唱歌时候的合作。当合唱团把作品展现给外人听的时候,受到了很多的认可和赞誉。
然后,你去看那些孩子们,他们的眼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是空洞的暗淡的眼光,后来一个镜头,当老师让孩子们想象未来的时候,很多孩子咬着笔头,脸朝着窗外,托着腮帮子,眼神亮亮的,对未来充满的想象和希望。老师通过音乐,给这些被家庭和社会抛弃的毫无希望的孩子,给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最后一个镜头也给我深刻的印象。当这位代课老师离开的时候,孩子们特别不舍,在窗边伸出手和老师告别,而且还每个人叠了纸飞机,飞向空中。那一刻,我知道,这位老师把这些孩子教好了,因为这些孩子有了梦想,有了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和力量。后来合唱团的领唱的孩子也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非常有成就的音乐指挥家。
所以,人追求优越感的欲望是很强烈的,父母和老师给孩子种进去了希望的种子。让孩子相信,只要他们努力,他们也是可以为这个社会做出正向的积极的贡献的,在社会中获得认可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