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走遍美国——(三、文化4)


前言
    上一篇博客主要了解了美国感恩文化,美国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出孩子独立自主、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与健全的人格。本篇博客借助中美感恩文化差异,了解当前我国的感恩文化、家庭教育的现状。
正文
    中国自古是一个文化之邦,早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这充分说明中国人重视感恩教育,我国的感恩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在当今中国,感恩之心却越来越淡。有些中国父母呕心沥血抚养儿女长大,却得不到儿女的感激,得不到儿女的回报。很多年轻人目中无人,轻狂自傲,仇视家人和社会,甚至稍遇挫折就有一死了之的念头。这种人总觉得他人给予自己的关心和关注太少,不付出只索取。这种情况在90后、00后身上体现更为明显。这种现象背后有许多原因,其中之一是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缺少感恩文化和感恩教育。
   (一)父母没有刻意给孩子灌输“感恩”思想
    许多父母认为养儿育女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应该感激的。这种“只做不说”的教育理念是有弊端的。父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的需要。为了孩子,父母再辛苦也不怕;为了孩子,父母再累也不怕。但是孩子未必会关心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由于没有感恩意识,孩子自然不会去感谢父母辛苦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李咏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他和妻子哈文只是暂时替社会抚养他们的女儿法图麦,孩子成年之后是属于社会的,并不属于妻子和丈夫的私有品。孩子也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是自然人、是社会人。
   (二)父母教育观念,智育教育扩大化,缺乏其他方面的教育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去培养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给孩子最好的营养。买高价奶粉,买各种益智玩具。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送孩子去好幼儿园、好学校。为了培养孩子多才多艺,父母闲暇时候还要陪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孩子之间互相比谁的分数高、谁的才艺多。这样真的能培养出一个人才吗?大概多数情况只能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了吧。“人才”首先应该具有完整的人格。而中国的家庭教育恰恰缺少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对孩子性格情操的培养。这样的培养模式只能造就高智商、低情商、低能力、低社会适应性、自私、高傲的“人才”。
   (三)现在社会中许多不安定因素导致许多父母不敢放手去做一些事情,造成孩子在生活、心理上的依赖
    在“4-2-1”家庭模式中,孩子被视为“掌上明珠”。为了使这棵幼苗健康成长,家长百般呵护,精心照料。孩子稍大些,父母各方面的关照,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我的机会,失去了发表自我主张的自由。孩子在“温室”中长大,对父母付出的辛苦和汗水习以为常,不懂感激,更不懂得回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成自然,没有自己做主的机会,没有成就感和责任感,自然也就没有了感恩之情。
结语
    中国家庭缺乏感恩教育,培养孩子的目标比较单一。纵观中美家庭教育方式,中国的父母可以借鉴美国家庭教育中好的方面,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创造适应社会的机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多鼓励孩子自主选择,从中感受被人赞许和获得成就感。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教育,是检验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你可能感兴趣的:(——-----阶段总结,♬♬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