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UDP区别&&心跳包机制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主要用在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以及对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但是面对现在高质量的线路不会容易丢包,除非是一些拥塞条件下,如流媒体
  •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面连接的那么运行环境必然要求其可靠性不可丢包,有良好的拥塞控制机制如 http ftp telnet等
TCP UDP
发送 安全送达 只管发送
接收与建立连接 是(三次握手) 否(有数据包,无需连接)
数据大小 无限制 每个数据报64k
可靠性 可靠 不可靠
速度 慢(三次握手才能完成连接) 快(无需连接)
应用 流媒体 qq

什么是三次握手?

握手次数 具体情况
1 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同步序列编号到服务器,并进入发送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2 服务器收到同步序列编号,确认并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同步序列编号+确认标识,此时服务器进入接收状态
3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包,并向服务器发送确认标识,随后连接成功
注意:是在连接成功后进行数据传输

什么是四次挥手?

挥手次数 具体情况
1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带有结束标记的报文
2 服务器收到报文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确认序号,同时通知自己相应的应用程序:对方要求关闭连接
3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带有结束标记的报文
4 客户端收到报文后,向服务器发送一个确认序号,连接关闭

心跳机制

心跳机制是定时发送一个自定义的结构体(心跳包),让对方知道自己还活着,以确保连接的有效性的机制。(看下图)

TCP/UDP区别&&心跳包机制_第1张图片
TCP/UDP区别&&心跳包机制_第2张图片

网络中的接收和发送数据都是使用操作系统中的SOCKET进行实现。但是如果此套接字已经断开,那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时候就一定会有问题。可是如何判断这个套接字是否还可以使用呢?这个就需要在系统中创建心跳机制。其实TCP中已经为我们实现了一个叫做心跳的机制。如果你设置了心跳,那TCP就会在一定的时间(比如你设置的是3秒钟)内发送你设置的次数的心跳(比如说2次),并且此信息不会影响你自己定义的协议。所谓“心跳”就是定时发送一个自定义的结构体(心跳包或心跳帧),让对方知道自己“在线”。 以确保链接的有效性。
所谓的心跳包就是客户端定时发送简单的信息给服务器端告诉它我还在而已。代码就是每隔几分钟发送一个固定信息给服务端,服务端收到后回复一个固定信息如果服务端几分钟内没有收到客户端信息则视客户端断开。比如有些通信软件长时间不使用,要想知道它的状态是在线还是离线就需要心跳包,定时发包收包。发包方:可以是客户也可以是服务端,看哪边实现方便合理。一般是客户端。服务器也可以定时轮询发心跳下去。心跳包之所以叫心跳包是因为:它像心跳一样每隔固定时间发一次,以此来告诉服务器,这个客户端还活着。事实上这是为了保持长连接,至于这个包的内容,是没有什么特别规定的,不过一般都是很小的包,或者只包含包头的一个空包。
在TCP的机制里面,本身是存在有心跳包的机制的,也就是TCP的选项。系统默认是设置的是2小时的心跳频率。但是它检查不到机器断电、网线拔出、防火墙这些断线。而且逻辑层处理断线可能也不是那么好处理。一般,如果只是用于保活还是可以的。心跳包一般来说都是在逻辑层发送空的包来实现的。下一个定时器,在一定时间间隔下发送一个空包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反馈一个同样的空包回来,服务器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收不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反馈包,那就只有认定说掉线了。只需要send或者recv一下,如果结果为零,则为掉线。
但是,在长连接下,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数据往来。理论上说,这个连接是一直保持连接的,但是实际情况中,如果中间节点出现什么故障是难以知道的。更要命的是,有的节点(防火墙)会自动把一定时间之内没有数据交互的连接给断掉。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心跳包了,用于维持长连接,保活。在获知了断线之后,服务器逻辑可能需要做一些事情,比如断线后的数据清理呀,重新连接呀当然,这个自然是要由逻辑层根据需求去做了。总的来说,心跳包主要也就是用于长连接的保活和断线处理。一般的应用下,判定时间在30-40秒比较不错。如果实在要求高,那就在6-9秒。

心跳检测步骤:
1.客户端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发生一个探测包给服务器
2.客户端发包时启动一个超时定时器
3.服务器端接收到检测包,应该回应一个包
4.如果客户机收到服务器的应答包,则说明服务器正常,删除超时定时器
5.如果客户端的超时定时器超时,依然没有收到应答包,则说明服务器挂了

心跳包的发送,通常有两种技术

  • 方法1:应用层自己实现的心跳包
    由应用程序自己发送心跳包来检测连接是否正常,大致的方法是:服务器在一个 Timer事件中定时 向客户端发送一个短小精悍的数据包,然后启动一个低级别的线程,在该线程中不断检测客户端的回应,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客户端的回应,即认为客户端已经掉线;同样,如果客户端在一定时间内没 有收到服务器的心跳包,则认为连接不可用。

  • 方法2:TCP的KeepAlive保活机制
    因为要考虑到一个服务器通常会连接多个客户端,因此由用户在应用层自己实现心跳包,代码较多 且稍显复杂,而利用TCP/IP协议层为内置的KeepAlive功能来实现心跳功能则简单得多。 不论是服务端还是客户端,一方开启KeepAlive功能后,就会自动在规定时间内向对方发送心跳包, 而另一方在收到心跳包后就会自动回复,以告诉对方我仍然在线。 因为开启KeepAlive功能需要消耗额外的宽带和流量,所以TCP协议层默认并不开启KeepAlive功 能,尽管这微不足道,但在按流量计费的环境下增加了费用,另一方面,KeepAlive设置不合理时可能会 因为短暂的网络波动而断开健康的TCP连接。并且,默认的KeepAlive超时需要7,200,000 MilliSeconds, 即2小时,探测次数为5次。对于很多服务端应用程序来说,2小时的空闲时间太长。因此,我们需要手工开启KeepAlive功能并设置合理的KeepAlive参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TCP/UDP区别&&心跳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