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么好的事 ——阅读与写作,听斯蒂芬•金怎么说

读书,这么好的事 ——阅读与写作,听斯蒂芬•金怎么说_第1张图片

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斯蒂芬·金的耳朵闹起了毛病。经过三次治疗,他的耳朵才好起来。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中,斯蒂芬·金比较详细地描述了3次治疗的过程。

第一次:

护士把一块很大的吸水布——很可能就是块尿片布——摆在我脑袋下方,我又躺回去,脸颊就搁在那块布上……一阵刺鼻的酒精味。一声阿凯灭菌器时一声咔哒响。我看见他手上有根针——看起来跟我铅笔盒的尺子差不多长——于是浑身开始紧张……他把针圣经我的耳朵,刺我的鼓膜。那种剧痛我王后经受的任何痛苦都难以与之比肩……刺我鼓膜的那种痛直叫人死去活来。我脑袋听到了一个声音——像是一声响亮的亲吻。热热的液体从耳朵里溜出来……“好了,”耳朵医生说着,拍拍我饿肩膀,“你很勇敢,小斯蒂芬,现在没事了。”

第二次:

我又一次侧躺在检查台上,脑袋下面垫着一方吸水布。耳科医生又一次发出酒精的气味,又拿出了那根长针。他又一次安慰我说不疼,而我又一次相信了他的话。虽不全信,却也安静等到针有扎进我的耳朵。确实疼。事实上几乎跟前一次一样疼。脑袋里那个接吻的声音也更大,这的声音见识就是热吻……“好了,只是有一点点疼,可你不想变成聋子吧?再说现在没事了。”

第三次:

我又一次躺在检查台上,脑袋下面垫着尿布……我奋力挣扎,尖叫不止,又打又踢。每当那针靠近我耳朵我就一把打开。最后护士只好把我妈妈从候诊室里叫进来,跟她合力把我制住,按着我让医生把针扎进去。我叫得又长又响,那叫声到现在我好想还能听得到。事实上,我觉得在我脑袋里某个深深额山谷中,那尖叫声至今仍然在回响。

侧脸,脸颊搁在吸水布上,长得像尺子的针刺向鼓膜。三次治疗,过程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加上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仅从声音描述来看,

第一次:我脑袋听到了一个声音——像是一声响亮的亲吻。

第二次:脑袋里那个接吻的声音也更大,这的声音见识就是热吻。

第三次,脑袋里那个接吻的声音没有出现,为什么?我奋力挣扎,尖叫不止,又打又踢。

将一个孩子因为医生善意的谎言,从配合治疗到抵死反抗的过程,描述得递进关系明晰,层次感非常清楚,从而让读者将斯蒂芬·金儿时的一次耳疾资料,留在了记忆里。

也许会有读者反击:这一段描述,出现在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里,写于2000年左右,那时,斯蒂芬·金已经是一个有世界声誉的现代惊悚小说的大师。一个能将一个蒙冤入狱后用20年精心策划、细心行动从而越狱成功的故事设计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一个能将作家的女粉丝意外搭救作家于车祸中继而对作家进行变态的控制的故事设计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的小说家,回忆儿时治疗耳疾的往事,再怎么写得层次分明、递进有力,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吗?

可又是什么帮助斯蒂芬·金在2000年前就成为著作等身的世界级作家的呢?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中译本的封面上,印着一行小的能让人忽略的话,“才华比精盐还廉价。从才华横溢到事业成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250页的书,我不可能一次就读完,每一次继续,我都会读一遍那行小字——以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我想我明白对一个作家来说,“艰辛的劳动”至少意味着什么。

当然,在斯蒂芬·金的成名作《魔女嘉莉》尚未写出来之前,他在他一直的居住地美国缅因州的班戈市当过洗衣工,清洗宾馆的被服和餐馆的桌布。但是,我指的作家的艰辛劳动,指的不是这个,而是成为作家前的准备。

斯蒂芬·金耳朵的问题,其实是有扁桃腺引起的,因此,他休学了一段时间。休学在家,金先生开始使用他的天赋,写了4个“戏法兔子先生”的故事。4个故事他的妈妈用一块钱买了去,寄给了金先生的阿姨、姨夫,家里的大人都非常惊讶:这孩子还能写故事?斯蒂芬·金在说理自况:之前我读掉了6吨漫画书。

对,我所理解的作家的“艰辛劳动”,是动笔之前的阅读。

今天,斯蒂芬·金已经不需要再写新的作品证明自己的价值了,但,1999年作家遭遇了一场几乎要了他的命的车祸,仅仅过了一个月,他就坐着轮椅重新开始了写作。我不知道作家何以如此锲而不舍,但是,他在书里告诉我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写作能力,每年光小说他就要阅读超过70本,书后推荐书目整整占了9页,可以佐证阅读对这位作家的作用,列夫·托尔斯泰、波拉尼奥、理查德·耶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乔纳森·弗兰岑……

读书,这么好的事!

我们讲座的题目,借用了张新颖教授一本书的书名。

读书,这么好的事 ——阅读与写作,听斯蒂芬•金怎么说_第2张图片
第五版

我们通过斯蒂芬·金的故事,确立了一个命题:读书,这么好的事。张新颖教授的《读书这么好的事》,则是轻松愉快的聊天式的散文中,告诉我们一些读书的方法。

说起来,我跟这本书还有一段缘分。

1996年,我调入《上海中学生报》社工作,做了2年记者以后开始做编辑,强烈感觉一张面向中学生的报纸,应该有读书版,于是就到主编那里一遍遍地陈述我的理由,后来,《上海中学生报》就有了一个版面“阳光阅读”,直到今天。

《读书这么好的事》就在我们的“阳光阅读”上连载过,当时,我还特别邀请了上海延安中学的高中生为文章配插图,这些插图,成了《读书这么好的事》第一版的插图。如今,张新颖教授的《读书这么好的事》已经出到了第五版,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读书的确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读书,这么好的事 ——阅读与写作,听斯蒂芬•金怎么说_第3张图片
第一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酷爱阅读,朋友们都说,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晒的最多的,就是最近又在读一本什么书。我晒,是因为我觉得,读书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只是,让我苦恼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里衰退得非常厉害。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尽量让一本书在我的记忆里留存时间多一点的办法,就是要求自己每读完一本书,都写一些什么,低端一点讲,是读后感,高级一点称呼,是书评。我的生活不可能只有读书啊,我也爱听古典音乐也喜欢旅游,同样的目的,我也写一些听一场音乐会或者一张唱片的体会,还写游记。这些文章,我都贴到了我的博客里。

当我的文章贴到将近1000篇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出版社的编辑辗转找到了,想帮我出一本关于音乐的书,所以,我的第一本书叫《怎样听一首名曲》,然后有了第二本和第三本《于悦读中如痴如醉》和《怎样让旅行遇见文化》,他们分别是读书笔记和旅行笔记。

​文章要写到1000篇才有出一本书的机会?我承认我不够聪明,但是,允许我跟大家分享一句话:

“到我14岁的时候,我墙上的钉子已经承受不了退稿信的重量,我领换了一个大钉子,继续写……”

谁写的这句话?斯蒂芬·金,当今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惊悚小说作家。

所以,在你抱怨作文难写之前,拜托你自问一下:今年读了几本书又写了多少篇文章?

即便有的同学说自己志不在作家,那我还是想告诉你,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你读多少书和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了你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这么好的事 ——阅读与写作,听斯蒂芬•金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