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波兰表示法

前言:

在逆波兰记法中,操作符置于操作数的后面。例如表达“三加四”时,写作“3 4 +”,而不是“3 + 4”。如果有多个操作符,操作符置于第二个操作数的后面,所以常规中缀记法的“3 - 4 + 5”在逆波兰记法中写作“3 4 - 5 +”:先3减去4,再加上5。使用逆波兰记法的一个好处是不需要使用括号。例如中缀记法中“3 - 4 * 5”与“(3 - 4)*5”不相同,但后缀记法中前者写做“3 4 5 * -”,无歧义地表示“3 (4 5 *) −”;后者写做“3 4 - 5 *”。

逆波兰表达式的解释器一般是基于堆栈的。解释过程一般是:操作数入栈;遇到操作符时,操作数出栈,求值,将结果入栈;当一遍后,栈顶就是表达式的值。因此逆波兰表达式的求值使用堆栈结构很容易实现,和能很快求值。

伪代码

  • while有输入符号
    • 读入下一个符号
    • IF是一个操作数
      • 入栈
    • ELSE IF是一个操作符
      • 有一个先验的表格给出该操作符需要n个参数
      • IF堆栈中少于n个操作数
        • (错误) 用户没有输入足够的操作数
      • Else,n个操作数出栈
      • 计算操作符。
      • 将计算所得的值入栈
  • IF栈内只有一个值
    • 这个值就是整个计算式的结果
  • ELSE多于一个值
    • (错误) 用户输入了多余的操作数

例子

中缀表达式“5 + ((1 + 2) * 4) − 3”写作

5 1 2 + 4 * + 3 −

下表给出了该逆波兰表达式从左至右求值的过程,堆栈栏给出了中间值,用于跟踪算法。

输入 操作 堆栈 注释
5 入栈 5
1 入栈 5, 1
2 入栈 5, 1, 2
+ 加法运算 5, 3 (1, 2)出栈;将结果(3)入栈
4 入栈 5, 3, 4
* 乘法运算 5, 12 (3, 4)出栈;将结果(12)入栈
+ 加法运算 17 (5, 12)出栈;将结果 (17)入栈
3 入栈 17, 3
减法运算 14 (17, 3)出栈;将结果(14)入栈

计算完成时,栈内只有一个操作数,这就是表达式的结果:14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RPN = "5 1 -".split(" ");
		System.out.println(new Test().calculateRPN(RPN));
	}
	
	public double calculateRPN(String[] RPN) {
		assert (RPN != null && RPN.length != 0);
		Stack stack = new Stack();
		for (int i = 0; i < RPN.length; i++) {
			if (isNumber(RPN[i])) {
				stack.push(Double.parseDouble(RPN[i]));
			} else {
				double v1 = stack.pop();
				double v2 = stack.pop();
				double result = eval(RPN[i], v2, v1);
				stack.push(result);
			}
		}
		return stack.pop();
	}
	
	public boolean isNumber(String s) {
		if (s.equals("+") || s.equals("-") || s.equals("*") || s.equals("/"))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public static double eval(String op, double val1, double val2) {
        if (op.equals("+")) return val1 + val2;
        if (op.equals("-")) return val1 - val2;
        if (op.equals("/")) return val1 / val2;
        if (op.equals("*")) return val1 * val2;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Invalid operator");
    }
}

逆波兰式的实现

在逆波兰式的实现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改变运算符的先后顺序,把高优先级的运算符放在低优先级运算符的左侧。比如,有一个中缀表达式2 + 3 × 4,它所对应的逆波兰式应当是2 3 4 × +。在我们做中缀表达式到逆波兰式转换的时候,必须在不改变操作数顺序的情况下,把高优先级的乘法操作符移动到低优先级的加法运算符的左侧。

 

很自然的,我们会想到堆栈。堆栈具有后进先出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符号栈,用于临时存储一个中缀表达式中的全部运算符;设计一个RPN数组,用于存储逆波兰式输出。然后从左向右扫描一个中缀表达式,并循环执行以下步骤:

1. 如果扫描到一个运算数,则将其放到RPN数组的末尾

2. 如果扫描到一个运算符。首先比较该运算符和符号栈栈顶运算符的优先级。如果符号栈栈顶运算符的优先级比较低,则将新运算符压入符号栈(这样最后将符号出栈时,高优先级符号先出栈)。如果栈顶符号的优先级更高,就把栈顶符号弹出,并放入RPN数组末尾。然后继续比较新扫描到的运算符和栈顶运算符的优先级,直到找到一个优先级比自己低的栈顶元素或者到达堆栈栈底。

3. 如果表达式扫描结束。将栈中操作符顺序弹出放到RPN数组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逆波兰表达式。

 

如下是一个逆波兰式生成过程的实例。其中绿色部分代表每一步中发生变化的部分。其中特殊之处在于对括弧的处理,括弧的优先级高于所有操作符,但是括弧中所有的操作符优先级又高于括弧。所以当栈顶为括弧的时候,不会将括弧弹出,而是继续压栈。当弹出括弧的时候,也不会把括弧放入逆波兰式中。

 

原中缀表达式:3 + 4 × (5 - 2)/ 2

逆波兰表达式:3 4 5 2 - × 2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List toPostfix(String[] in, HashMap precedence) {
		List RPN = new ArrayList();  
		Stack ops = new Stack();
		  
		for (int i = 0; i < in.length; i++) {
			String s = in[i];
			if (!precedence.containsKey(in[i])) {
				RPN.add(s);
				continue;
			} 
			
			while(true) {
				if (ops.isEmpty() || s.equals("(") || (precedence.get(s) > precedence.get(ops.peek()))) {  
                    ops.push(s);  
                    break;  
                }
				String op = ops.pop();
				if (op.equals("(")) {
					break;
				} else {
					RPN.add(op);
				}
			}
		}
		while (!ops.isEmpty()) {
			RPN.add(ops.pop());
		}
		return RPN;
	}
	
	public HashMap priorityInfo(){
        // precedence order of operators
        HashMap precedence = new HashMap();
        precedence.put("(", 0);   // for convenience with algorithm
        precedence.put(")", 0);  
        precedence.put("+", 1);   // + and - have lower precedence than * and /
        precedence.put("-", 1);
        precedence.put("*", 2);
        precedence.put("/", 2);
        
        return precedence;
    }
}

本文文字解释和图片来自WIKI和http://blog.csdn.net/jiangwlee/article/details/7182537

你可能感兴趣的:(Stack,/,Que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