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杂谈: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我的一些思考

在新时代下我们不能只顾低头拉车,更要懂得抬头看路。 

本文出自门心叼龙的博客,属于原创类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csdn.net/geduo_83/article/details/88083415 

这篇文章本来是写在年前的,题目太大不好下手,加之年后公司上了一个新项目一直很忙,酝酿了好长时间,一直拖到了现在,今天也终于发表了,后移动时代我的一些思考,新时代下,我们不能只顾低头拉车,更要懂得抬头看路。 

就在半个多月前的2月15号,在滴滴年度员工大会上程维亲自宣布裁员2000人,而2月19号京东也宣布裁员10%的副总裁级别的高管,而就在昨天3月8日下午,熊猫直播在官方微博上宣布将关闭服务器,证实了此前有关熊猫直播倒闭的传言,等等这些消息只表明一个问题,移动互联网寒冬真的来了。其实从从去年开始一直就有各种消息爆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不景气,一些小公司由于投资方的撤资,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裁员、倒闭的情况,出现的就更早了。

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第一款iphone手机,随后的2008年谷歌第一款Android手机也发布了,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横空出世,人类从PC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接干掉了像洛基亚,摩托罗拉这些传统的老牌手机制造商,随着这股浪潮自己有幸加入了这个行业,2015年前后在国家“互联网+”政策的引导下,“互联网+”的创业公司在各行各业全面开花,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积极参与公司转型,大量的资金融入到这个行业,2014年和2015年是最为疯狂的两年,一大堆创业公司跳入这片蓝海,都幻想成为行业的独角兽,这类公司就显著的特点就是烧钱,为了在短时间内占领这个市场进行疯狂烧钱,滴滴和快的疯狂补贴、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之间的外卖大战,2016年共享单车领域一时间出现了几十家这样的公司涌入到这个领域,各行各业都想和这个行业扯上点关系,买个烧饼、找个保姆都要搞个APP,挂个微信小程序。而在此时移动开发人才成了最稀缺的人才,当时公司一度出现了招不到人,要么干了没有多长时间就被其他公司挖走的尴尬境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投资人看不到前景就不在继续跟投,企业没钱了,必然会导致一些公司的裁员和倒闭。

2008到2018年这是移动互联网的黄金10年,也诞生了一批牛逼的公司,例如头条,小米,滴滴,美团,京东等第二梯队的大公司,BAT当中百度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掉队,市值上百度和阿里与腾讯已经不再一个级别上了,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直都是长盛不衰,有狂热就有低潮,经过这几年的疯狂发展,大量开发人员涌入到移动开发的阵列造成了市场的严重饱和,对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工作不好找了,早在2016年年底,一些刚毕业做移动开发的朋友说找了几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今年就更为突出,前几天姚劲波说目前是近10年跳槽离职率最低的时期。

移动互联网行业不行了?做移动开发不行了?其实不然,只能说这个行业的红利期已经过了,Android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占了70%的市场份额,用户数达到了几十亿的规模,Android平台的各种app也都是百万、千万级别的,所以这个市场依旧是非常巨大的,只不过现在用人单位对开发人员的要求更高了,不是前几年会一点Android四大组件就可以找到一个不错工作的年代了,现在只是产生了一些泡沫,这个市场需要平衡,需要消化,需要优胜劣汰。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体能的释放,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能源的释放,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脑袋的释放。这是一个信息、技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缺乏的不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而是对技术的总结和深入思考。如果你现在还是停留在对Andriod四大组件和一些框架的调用,那么注定会被这个行业所淘汰,怎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被这个行业所淘汰?

在这个行业很多开发人员应该都是半路出家自学的,开发功能都是杠杠的,维护都是嗷嗷的,开发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去研究一下然后再去实现它,一点点查漏补缺,其实这样最大得弊端就是底子不牢靠,缺乏对整个系统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有知识盲点,有些人可能会说现在网上资源很丰富,就在网上学,有些人的技术博客、微信公众号有些技术大牛,天天推送技术类文章,看这些文章有好有没有好处?回答是肯定的,肯定是有,但是他们毕竟都是零散的,不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文章与文章之间是严重脱节的,那么怎么办?那就是看书,必须要看书,能写书的人必然是技术大牛,因为这是他们长时间学习实践过程中所总结的智慧结晶,它是系统的,完整的,循序渐进的。看书就是要打牢基础,比如郭霖的《Android第一行代码》和任玉刚的《Adnroid开发艺术与探索》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了基础之后,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整天在使用的RxJava,OKhttp,Retorfit,Glide等这框架它的底层原理是什么?我们能不能自己也写一套这样的框架,思路是什么?我认为看这些优秀开源框架的源码这是作为一个优秀开发人员的必修课。一个框架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这样的类,各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人可能会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入手,其实看源码就是要抓住主线和核心去看,并不是每行你都要搞得的明明白白。

软件开行业有这样一句话,初级程序员写UI,中级程序员写框架,高级程序员写算法。初级开发员不懂原理,不懂底层,只会调用框架。中级开发人员能够熟练各种框架的使用,并能根据自己项目的需要,搭建属于自己的项目框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架构师。高级资深开发工程师是指在某个技术领域细分领域有自己深入系统的研究,比如在IM及时通讯、视频直播、系统安全,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资深专家,这些都是可以深耕细作的方向,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作为软件开发人员,还是要有些工匠精神的,对于我们所写的代码,大部分开发人员都是开发完了,测试没有bug就完事了,其实我们在做完之后可以回头看看有什么可以优化的地方,包括我们的每一个类的命名,变量的命名,方法的命名有没有更合适的我们都要仔细去推敲,对于自己写的每一行的代码,实现的每一个功能有没有更好的实现方式?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架构设计?我们都要深入的思考,把它当做是自己的一件艺术品去打磨。

最后我还要说一点儿,作为技术人员永远保持对新技术的狂热,永远保持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对于新出来的技术要快速的去研究并掌握它,保持自己在整个行业的领先地位,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就是:“别人会的,你也也会,别人不会的你也会,而且还研究的非常深入”,这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不但要技术好更重要的是还要人品要好,平时除了技术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写毛笔字,我最喜欢的四个字就是“厚德载物”,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一直是我的风格,这些年在这个行业形形色色的人也见了不少,有的搞技术官僚,搞形式主义,有外行领导内行型的,这种类型是最可怕的,有新技术,新框架自己不懂反正就是不用,有保守型的,记得在多年前由于工作需要认识了一个在IBM工作的伙计,技术很牛,时常向他咨询一些技术问题要一些技术资料,总是一句话”网上都有,你可以的网上查查”,还有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型的,有的人知道一点儿,就觉得自己牛逼的不行,而且这种人还不少,我觉得作为一个干技术的人,你永远要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永远要保持谦虚,才能保持你在这个行业持久发展。技术和人品都是成正比例的,我记得牛根生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我们80后这代人,时常在感叹,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人家上大学是免费的,而且工作还是分配的,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人家上小学时免费的,当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房价是暴涨的,我们中考的时候国家中考改革,我们高考的时候,国家高考改革。做技术的我们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不做开发转做管理、转做产品了,这样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在软件行业有很多人都在讲:这是吃青春饭的,其实我一直认为:年龄不是问题,要知道年龄越大,技术经验越丰富,除非自己很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人生之路短短几十年,一辈子贵有一技之长,也不枉在人间走一趟。当你真正把技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的时候,它已经和年龄、工作无关了。

说了这么多,移动开发后5年,10年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我认为多端合一才是未来,Flutter是谷歌的新一代移动UI框架  ,可以快速在iOS和Android上构建高质量的原生用户界面。 Flutter可以与现有的代码一起工作。企业为了减的成本甚至一套解决方案就行了,就能够跨移动和pc,以及各种物联网设备。前些年H5火爆的不行,有人说H5将会替代原生APP,这么多年过去了,原生依旧是主流,微信小程序出来的时候,朋友圈各种刷屏,就像救世主一样,要革原生APP的命,结果又怎么样?不管是H5也好,还是微信小程序也好,我回答是肯定的,他们不可能取代原生app,他们和原生app相比在页面效果,速度,功能上都无法和原生相比,只不过就是不用安装升级罢了,仅此而已,Flutter最后将究竟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人生,开发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