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盈余》笔记1


第一章 从平庸到优秀,关键在于什么都不做和做了什么

该笔记将从三部分写起:

第一部分:本章的逻辑和想要讲的东西。

第二部分:本书精华

第三部分:该章节引起的思考和实践。

以下为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以“城市化发展”为动力的社会化媒介的演进

本章从历史变迁,“认知盈余”的三个阶段。从“松子酒”到“看电视”到“网络”。

《认知盈余》笔记1_第1张图片
社交化媒介变化演进路径


第二部分:本书的经典句子

●药理学家说:“过量成毒药”,适量摄入酒精和咖啡因都没问题,可过量就会致命。同样,电视的问题也不在于节目的内容,而在于节目的量:对于个人和整个文化的影响都取决于量。

●当人们感觉孤独时,会转台到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收看这些节目会让他们感到不那么孤独。

●我们在工作中是办公室寄生虫,在家又成了沙发土豆。

●当我们谈起网络和短信作用时,我们很容易犯奶昔错误,我们只会关注工具本身。我这么说是根据我的自身经验,20世纪,90年代我开展了大量关于电脑和互联网性能的研究,但很少考虑到其实是人类的欲望塑造了它们。

●参与者会给反馈,而围观者不会。参与是一种行为,它让你觉得自己的出席很重要,让你在看到或听到某些东西时觉得自己的回应,也是活动的一部分。即使在活动结束后,参与行为还能进行得如火如荼。它们创造的是一种回应,讨论,争辩甚至创造的机会。

●物理学家菲利普 安德森说过:“多即不同。”当你把某样东西积累了很多时,它就会以新的形势来表现,而我们新的媒介工具正是以一种空前的规模积累我们创造和分享的个人能力。

第三部分:思考

1.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

文中强调了“受教育公民”,其实受教育的公民在这里指上过大学的人么?在中国,认字的不认字的人,都会使用手机,都会玩“抖音”,“今日头条”等。技术已经在驱动大规模的创造,分享,消费。

2.参与者是什么?假如你读书,只是读了,就是围观者;但是你写出笔记,并分享出来,就是参与者。围观者只是在消费,而参与者是在消费,分享并创造。

3.从平庸到优秀,关键在于什么都不做和做了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盈余》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