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谈三国故事,看企业人才管理系列之三——《从马谡的悲剧看人才的特征[zt]》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说的是由于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战略咽喉之地街亭失守,蜀魏攻守之势逆转,蜀军被迫退回蜀中,诸葛亮的北伐中原大业再度失败。最终,马谡也承担了他应负的责任,除身首分离外,留给后人的是一个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赵括式的人物形象。

 

  街亭之失,到底谁之过?

 

  探讨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从人才观的角度出发,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第一,马谡是不是人才;第二,如果不是,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那就有任人唯亲之嫌,自然失守之责就必须全部由诸葛亮来承担。如果是,马谡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才,为什么会失守街亭。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马谡熟读兵书,胸藏韬略,出谋划策是他的强项。《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写道,诸葛亮在平定南蛮之乱时曾问计于马谡。马谡先对形势做了精辟的分析:“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其揣摩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确实高人一筹,然后他又向诸葛亮提出自己的对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诸葛亮采用其计,终七擒孟获,收服人心,稳定了后方,使其可以全心全意北伐曹魏。第九十一回,马谡又向诸葛亮献离间计,使曹丕心疑,将司马懿削职回乡,去掉了诸葛亮的一块心病。从这两计所取得的成效来看,马谡的能力是无需质疑的,这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在英雄造时势的三国时代,马谡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他为什么仍有街亭之失呢,这就涉及到人才的评价标准问题了。在此,我们设问一下,诸葛亮是不是人才,也许有人不屑回答,诸葛亮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如果他不是人才,天下还有何人可称才。但是,如果以关云长为才的标杆,诸葛亮能做到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吗?如果做不到,诸葛亮自然不能称为人才了。这个假设说明一个问题,人才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它的评判是有条件的,它必须以某个参照系为标准。如果从智囊者的角度思量,马谡应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幕僚,但如果从战地指挥官的要求评价,既没有实战经验又死搬教条,称马谡是一个人才,那就有点难为他了。诸葛亮弃之所长,用之所短,失守街亭自然就不奇怪了。

 

  人才具有实践性特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人是否是才的唯一标准,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并不能泛泛而论,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业绩来体现。诸葛亮之所以认定马谡是个人才,也是通过实践检验得出的结果。如果没有那两计所取得的成功,诸葛亮会用马谡守街亭吗?当然街亭之战的实践也证明,马谡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将。但这并不能否认马谡是一个人才。

 

  人才不是全才。人的性格气质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学习的专业和技能不一样,他的特长就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只要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都可以称为人才。同时,人才在时间上又具有动态性特征,世异时移,昨天的人才,今天可能成为庸才,今天的人才,明天可能变为废人。关键在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有一个例子,在吉林省有两位企业总工程师,在企业破产后,一个成为困难户,一个成为企业家。A曾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170编码器而闻名同行业,然而在此后大部分时间内,由于拥有较高职称,放松了学习,再没有产生其它科研成果。下岗后,只能到本地中学钢窗厂搞模具设计,后来就只能开三轮车了。B则不同,他通过分析市场,认为电锅炉前景较好,便依托自己的专业,重新学习相关知识,研究热压缩容器技术。直到现在,他仍保留每天下班泡图书馆的习惯。AB的经历验证了人才的这一特征,不思进取,坐吃山空,时间将其由人才变成了废人;积极进取,把握时机,着力充实自己,终使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时间是公正的裁判,它会毫不留情地淘汰落伍者。

 

  街亭之失对我们还有一个启示。诸葛亮敢于重用一个毫无实战经验的谋士守如此战略要地,以其一生唯谨慎的性格,可谓是不唯资历、不拘一格用人才。但不唯资历不等于不要经历,不拘一格不等于不要遵循规律,无论是普通人才成长的台阶还是优秀人才成长的快车道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无论是一般规律还是特殊规律,违反了它,就必然会付出代价。如果让马谡在实战中多经历一些考验,在管理岗位上多磨练一番,待积累较多的经验再将其推向关键岗位,结果或许会大不一样。

 

  马谡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错误地使用的。他的悲剧,既有自己的责任,更多的是用人者的责任。这个教训,对我们有很多深刻的启迪。

青润评述:
思考一下在软件项目管理中,我们是否也错误的使用过人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取其长,避其短是每一个项目管理者,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需要思考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我的看法中,项目经理大体分为两类:
强势项目经理:
这类项目经理往往是技术上的高手,或者曾经做出过让别人信服的大项目,项目组中成员对其比较佩服,因此愿意受其领导。
他们的长处是:技术特长。他们的短处往往是:过于自负,经常把事情都拿给自己做,而不知道如何分配下去,让所有的人都和他一同协作起来,让他做项目经理的结果,有很多都是项目做完了,大家发现:几乎全部项目的代码他都插过手或者动手修改过。
弱势项目经理:
这类项目经理往往不是技术高手,只是经历比较丰富,善于做协调配合工作。他们往往很难让项目组中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信服,因此需要有一个高层管理者(技术出身)来做指导,这样才能做得比较好。
他们的长处是:可以让所有项目组中的人都真正动起来,而不是摆设。他们的短处往往是:遇到较高难度的技术问题会束手无策,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强势后台人物的支撑。

总之,人要用其所长。否则,你说,你是“斩”还是“不斩”?用错了人,应该“斩”谁?其实应该是首当其冲的人,所以,我认为当时应该斩诸葛先生,而不是斩马谡。这也是在以前的两篇中曾经提到过的,诸葛先生斩马谡可能是担心自己身后无人能够控制他,马谡的心高气傲,是众所周见的,就像魏延,因为身后无人能降,于是就设置了暗刀杀人计,诸葛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其实很不够君子的。
“以下内容因为错误而被删除:
(西凉军团)的势力,马岱是没有这个造反能力的,能有造反能力的人,只有马谡,这也就是一个千古之谜,到底为什么?“
如果让马谡再经历一些战役,我相信他绝对不会是单纯的纸上谈兵的人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企业管理,软件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