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描述

数据描述

从事物的特征到计算机的具体表示经历了三个阶段——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

现实世界

信息世界

数据世界

事物及其联系

实体及其联系

数据库

实物类(总体)

实体集

数据库表文件

事物(对象、个体)

实体

记录

特征

属性

数据项

  1. 概念设计中的数据描述
  1. 实体: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 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3. 属性:一个实体具有不同的属性,属性描述了实体某一方面的特性,是实体特征的抽象描述。
  4. 属性值:属性的具体取值
  5. 实体标识符:也称码,唯一标识实体记录的属性。
  6. 联系:不同类实体间的对应关系,它反映了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1. 逻辑设计中的数据描述
  1. 字段: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或数据项。
  2. 字段的有序集合。
  3. 文件:同类记录法人集合。
  4. 关键码:能唯一标识文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称为记录的关键码(简称键)。

实体、属性有“类型”和“值”之分。同样记录和字段也有“类型”和“值”之分。

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描述_第1张图片

数据描述形式:

物理数据描述: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的描述。

逻辑数据描述:是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的描述,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数据。

在数据库系统中,逻辑数据和物理数据之间可以差别很大,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把逻辑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或者物理数据转换成为逻辑数据。

  1. 物理设计中的数据描述

物理存储介质层次依次是: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快檫写存储器、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磁盘。

位、字节、字、块、桶和卷。

4.数据联系的,描述

二元联系有以下三种类型:1:1联系、1:N联系、M:N联系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成为“一对一联系”,记作“1:1”

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描述_第2张图片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之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作“1:N”。

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描述_第3张图片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作“M:N”。

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描述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系统系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