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超越少女崇拜

红楼梦:母神崇拜(The Red Chamber Dream 2)

欧丽娟 Li-chuan Ou, 教授 (Professor),中国文学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谁的“少女崇拜”

  • 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 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何我堂堂鬚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 女儿:青春期的未婚少女

  •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第二回

    他便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 “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 “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因有这个呆念在心" “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吨浊物,可有可无。 ——第二十回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 “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 “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 “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呢? ——第五十九回

    “奇怪,奇怪!” “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守园门的婆子听了,也不禁好笑起来,因问道: “这样说,凡女儿个个是好的了,女人个个都是坏的了?” 宝玉点头说 “不错,不错!” ——第七十七回

  • 宝玉虽然是小说的主角,但是他却不是整个世界的主角,也未必代表作者的价值观

  • 重要角色固然是叙事的主轴,却完全不能单独撑起整片天空

  • 真理绝非只有一种,甚至于真理的相反仍然还是真理

  • 用「少女崇拜」来看待《红楼梦》,不仅限制了小说的丰富意涵, 同时也会反过来限制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开展

  • 弘扬女性的主旋律下,还隐藏著不为人所知的低频伴奏(女性歧视)

“少女崇拜”的局限(一)——少女的特性

  • 宝玉情绪性地表达对女儿的主观热爱

  • 非以天地灵秀之气,不钟于男子;若将宇宙文字之场,应属乎妇人。 ——葛徵奇

    海内灵秀,或不钟男子而钟女人 其称灵秀者何?盖美其诗文及其人也。 ——赵世杰

    乾坤清淑之气不钟男子,而钟妇人。 ——邹漪

  • 清——女子的属性

  • 可爱而不可敬,灵秀而不灵致,单薄而不丰富,轻盈而不厚实

“少女崇拜”的局限(二)——“第二性”的次级人类

  • 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 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飢则食蜜青果为膳, 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第一回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这位神瑛侍者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第一回

    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 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 ——第一回

    读书识得几个字, 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第二回

  • 女性的客观地位确实无法承担家国发展的文明责任

  • 女儿虽然娇弱可爱、天真活泼, 成为双亲的情感慰藉,却终究不被视为文明的承担者与开拓者

  • 男尊女卑在当时是必然的社会意识,牢不可破的意识形态

  • 从佛教思想的角度而言,女性生命其实是出于「少修五百年而业障较重」的匮乏不足, 因此产生「女身不能成佛」的性别价值判断

  • 「转身论」(transformation of the body)

    女人修行之后便能「转身成男子」,再由「男子身成佛」

  • 「仅修成个女体」也导致女性是注定无法超脱的苦海沉沦者, 也导致林黛玉深陷贪嗔痴三毒种种烦恼中

  • 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

  • 红楼梦中的男性拥有超脱的机会并且获得了悟道的成果

  • 道士所负责度化的男性 除了贾瑞,是他个人执迷不悟,咎由自取之外,甄士隐与柳湘莲都大彻大悟,豁然解脱,飘然出家

  • 和尚所负责的甄英莲,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位 实际上都是终身受苦的命运

  • 佛教的白骨观,透过反面的骷髅,来避显感官的虚妄,以破除对无偿幻象的沉迷

“少女崇拜”的局限(三)——少女的缺陷

  • 希望我对你的爱不会造成你的负担,因为我选择爱你,就要爱得自由自在。 ——泰戈尔

  • 林黛玉的爱情,爱对她而言不但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导致终身的束缚,甚至要以付出生命作为代价

  • 「众生迷心,受五蕴体。 溺淤爱河中随风浪,漂入苦海,不得解脱,徒悲伤也。 」

  • 「爱河乾枯,令汝解脱。 」——《楞严经》

  • 黛玉爱情是一种至死不休的陷溺,一种永远无法解脱苦海以到达彼岸的终身煎熬,有着致命性的强烈

  • 虽然林黛玉的眼泪洋溢著诗性感伤,她的泪尽而逝的先天规定也充满了悲剧之美, 但却无法由此转化出生命的泉源,为他带来丰盈喜悦的成熟之爱

  • 作者致力于表达对女性的同情与讚美,也因此形成整部小说的书写的主调 但是作为一个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分子,曹雪芹无可避免的也不能完全免除主流的性别意识,并且内化成为他的性别价值观的一部分,也不自觉的在字裡行间表露出来

  • 婴儿女神(baby goddess)

  • 沁芳溪这一条流遍大观园的青春之泉, 终究是要流出大观园的,而一出园去,到了外面的世俗世界, 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仍然不免于污染灭顶的下场

  • 早夭来对抗青春乐园的消亡

女性的更高展望:母神系统的成立与结构

  • 大母神(The Great Mother),大女神(The Great Goddess)

  • 史前维纳斯(The Venus of Willendorf)

  • 大地母亲(Earth Mother)也是一个极为重要而普遍的原始意象。 地母被设想为孕育和生出宇宙万物的巨大容器

  • 盖亚(Gaia),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

  • 回归母体的地母崇拜

  • 瓮棺葬

  • 远古时代许多部落酋长的姓大都从『女』, 例如神农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周人的王族为姬姓、秦人的王族为嬴姓, 另外还有有绒氏等等

  • 女娲、西王母、观音、天后

  • 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比较常见的母亲原型, 相对于象徵权威、力量和尊严的父亲原型, 母亲原型则代表保护、慈养、仁爱和救助, 体现著母亲的关爱和承担,抚育子代成长并结出硕果。 她体现著母亲的关爱和理解、女性不可抗拒的权威、以及理性难以企及的睿智和精神的昇华。 ——荣格(Carl G. Jung)

  • 红楼梦中的母性人物存在于神界,也存在于俗界。 在书中,透过神俗二界分化,形成了一个母神递接与循环的完整系统


    总论:超越少女崇拜_第1张图片
    神界与俗界的母神
  • 这些由女儿成长为母神的女性人物也给予庄严的礼讚, 她们虽然不再清新、美丽、自然、纯洁,却具有更大的力量, 在和平的时空裡抚育,给予温暖、保护、丰饶; 也在破坏中重建,在伤害后修补,在灭绝时重生; 在磨难中坚毅,在动盪裡镇定,在恐惧时勇敢。 她们慷慨付出的慈悲与智慧,是「婴儿女神」的更宽广未来,是成长的更高展望。

  • 女性就和男性一样,她们的生命应该如同世界一样宽广

测试

  1. 「肠」在古代成为生殖的器官与象徵的原因是「肠」是肚腹中最主要、也最容易观察到的器官
  2. 在唐玄宗时期,杨贵妃时常与西王母相类比
  3. 「葬花塚」在大观园的女儿世界中,具有(洋溢著诗性感伤,是女儿泪尽而逝的先天规定,充满了悲剧之美,但无法由此转化出「生命的泉源」,带来丰盈、喜悦的成熟之爱)的象徵意义
  4. 母神人物在《红楼梦》中扮演了(掌控命运也在灾殃中给予救赎、安稳;在故事篇幅的比重上,她们是配角,但作为力量的来源,却是赐给青春以光采的灵魂,她们是不折不扣的救世之神与命运之神;是「婴儿女神」更宽广的未来、成长的更高展望)的角色
  5. 沁芳溪代表与揭露少女青春终究要从乐园脱离、走入现实世界的命运
  6. 宝玉的「女性价值毁灭三部曲」基本上否认了女性人生的其他阶段,以及其他类型的多样化价值,不自觉地折射出父权社会所潜藏的性别歧视;土坑葬极为流行,人死后亡归于泥土,等于是回归大地母亲,具有促使死者再生之意
  7. 「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锺于女儿」虽然使得才女的才华受到肯定,却也让女性更加被等同于阴柔、情绪化和隐闭的异性;表面上虽然是对少女的俞扬推尊,但实际上使得女性价值无法推展到更高的道德与文化要求
  8. 对黛玉而言,爱情具有高度的致命性,以致必须透过出家之类脱离社会、与世隔绝的「去性」方式才能消解;黛玉的爱情是离恨如天、灌愁如海的先天「祕情」,以及「终身还泪」的神话之体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论:超越少女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