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我们能每天准时相见
你的加星和在看对我们非常重要
点击电影铺子 → 主页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好得出乎意料,是这部剧给铺子的观后感。
每一集都余味无穷。
从看似平淡的不经意之处切入,层层推进,将故事引入深处。
原剧本出自阿兰·本奈特之手。
这位英国著名剧作家水准毋庸置疑。
总能抽丝剥茧挖掘到故事讳莫如深的地方,台词考究,颇有文学底色。
某种程度上,它证明了影视剧精彩的另一种可能。
《新喋喋人生》
《新喋喋人生》源自1988年的旧版剧集。
初了解这部翻拍,老实说猜不到有什么惊艳之处。
直到看完却叫绝不已,感慨豆瓣9.1分实至名归。
剧本台词之强大仿佛戏剧。
乃至每集的小故事虽是独角戏,却都被精彩演绎。
一位演员加几处置景,成就一整集的跌宕起伏。
三、四十分钟一个故事,带些《九号秘事》的反转感。
像是在读一本私密日记。
一页接一页,某些私密幽深的不为人知逐渐显现。
主演之一马丁·弗里曼的剧照
剧中外网饱受热议的一集小标题叫“她的绝佳机会”。
由当红女演员,英剧《杀死伊芙》里的小变态朱迪·科默出演。
她在剧中刚好饰演的也是女演员,不过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女演员。
这集里,她作为主角向观众讲述的,正是身为女演员的一段经历。
在一场特别的派对中,这位女演员搭讪了一位坐在角落的人。
对方长相奇特,看起来有点意思。
好巧不巧又刚好是电影行业的人。
对女演员而言似乎机会来了。
但那是个怎样的机会呢?
几番交流后对方就把她带回了家。
她也不是没有推辞,奈何他说,家中有儿有女还有嫂子,只是她住所离得远留她住一晚罢了。
结果呢?
哪来的嫂子。
那一晚后,女演员得到了一次面试机会。
面试她的是个叫西蒙的人。
似乎是导演?
没聊几句就想看看她只穿胸罩和内裤的样子。
她有犹豫,但还是脱了。
谁知这位所谓的西蒙“导演”其实只是个打杂的。
真正的导演另有其人。
而她付出身体的代价,推敲角色性格,分析人物前史费劲功夫得以出演的,其实是个色情电影。
杀青后,她跟真正的导演睡到了一张床上,她问对方对自己的表演满意吗?
对方却说:“我没法跟差劲的女演员上床。”
“你所能奉献的东西越多,演技就越出色。”
“表演的本质既是奉献。”
片尾女演员对着镜头如是说。
而观众却窥见了影视行业肮脏的边角。
这些潜规则不仅发生在行业大佬的权势之下。
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男性也在这场剥削中实施压榨。
他们以实现梦想为名引诱,让女性蒙受了沉重的代价。
不得不说,这个故事叫人联想到“Me too”运动。
三十多年前的剧本此刻拿出来,丝毫不显陈旧。
它扎实地击中了人性幽暗的角落。
事实上这部剧里的故事无一逊色。
它们有些出人意料,有些意味深长,有些则细思极恐。
细思极恐的,比如这个叫“西班牙花园之夜”的故事。
故事主角是位家庭主妇,她邻居谋杀亲夫。
那位丈夫尸体躺在地上,他的杀人犯妻子和刚得知此事的主人公主妇却冷静得叫人诧异。
杀人的妻子毫无脱罪之意,倒是跟我们的主人公坦白了一切,然后等待警察到来。
这种冷静当中透着绝望,而她多年的生活也确实是绝望的。
常年受丈夫虐待,日复一日遭受着百般苦难。
丈夫甚至会蒙住她的头,邀其他人来家中观看这场虐待。
甚至不仅是看。
性虐待女性并引人围观,这无疑叫人联想到韩国的N号房事件。
并且,故事中的毛骨悚然最终像病毒一样扩散开来。
家庭主妇在去监狱探望并与邻居妻子逐渐熟识的过程中,得知了对方遭虐待的一些细节。
而这些细节凿开了主妇婚姻的一道口子——
它暗示了主妇丈夫是那场施虐的围观者之一。
这个结尾正似N号房事件弥散的恐惧。
因为你并不知道是谁在观看,而饶有兴趣看着邪恶发生的人,可能就存在于你身边。
此外,也有讽刺十足的故事。
由知名英国女演员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主演。
其出演过不少佳作,像波兰斯基的《苦月亮》,奥斯卡最佳影片《英国病人》,以及小成本口碑电影《四个葬礼与一个婚礼》等等。
在“上帝之手”这集里,她饰演一家古董店老板。
那家店看着不大,也没什么客人。
生意不好,时间长了她也一副幽怨刻薄的模样。
鄙夷他人鉴识古董的眼光,暗自嘲讽一些人不怎么体面的举动。
她去将逝的朋友家中转悠,打量对方宅子里的古董,盼望其死后能捞到点什么好处。
只是好巧不巧,这位朋友一死,一位六岁便去了加拿大的侄女突然出现,揽下了所有遗产。
当然也包括那栋宅子里让古董店主眼红的所有东西。
最后只留了一箱看着不怎样的东西给她。
烟灰缸、铜制烟盒、纸戒指。
不过有一件东西倒是不错,一个精致的画框,有扇小门能打开。
里面那张画画了个手指,大概是印刷的,她准备有时间换上一张花花草草之类的,没准能卖个30英镑。
有天她心心念念想出售的那张橡木长桌子终于要卖出去了。
对方要了她的电话准备回去确认尺寸合适就联系她。
那人还当即买走了那幅画和画框。
还价成90英镑,最后却签了100英镑的支票给她。
为此她得意地笑了好一会儿。
大概半年后,报社找上了她。
说到这一段时她一副强忍着不那么在意却又透着痛心疾首的神情。
那幅她嫌弃的手指画其实出自米开朗琪罗,价值不菲。
而那位买家其实是克里斯蒂拍卖行的儿子。
就这样与她与巨额财富擦肩而过。
但这样一个心眼小视野窄又爱贪点小便宜的人似乎也配不上这笔巨款。
这也是讽刺之处。
一个人配得到的,与不配得到的,仿佛冥冥中早已有了安排。
反倒越是处心积虑,越抓不住什么东西,落得一场空。
当然,剧中精彩的故事远不只上述几个,但故事之外,该剧特殊的形式也值得一聊。
疫情期间,所有拍摄需精简人员,同时保持安全距离。
或许正因此,本剧独角戏的形式得以再开发,并由旧剧新拍弄出了新感觉。
既有戏剧的质感,又有些新媒体直播的味道。
演员独自一人对着镜头讲述其故事的形式,对当代饱受视听轰炸的观众而言或许有些寡淡。
但剧本和演员却拿捏住了所有。
台词密集而富有节奏,表演的语气语调,乃至举手抬眉间都是戏。
一集下来,仿佛置身剧场,在片刻的沉寂过后响起雷鸣的掌声。
可以说BBC的这部剧以复古的方式引入了新意。
让观众在感官刺激充斥的当下,感受了一次纯粹而充满余味的观剧体验。
电影铺子
微信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余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