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烈女渡、一苇亭遗存完好

感烈女渡、一苇亭遗存完好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常年位于武昌文昌门外长江水下的“烈女渡”,藏身于军事管制单位一一武昌造船厂中,枯水季偶露峥嵘。

感烈女渡、一苇亭遗存完好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苇亭”位于金口驳岸之山上的原野林中,地处部队驻扎军营。


感烈女渡、一苇亭遗存完好

沙月

古渡天台枯水知,达摩亭树野林窥。

缘何秀出茅檐日,竟是灰飞烛灭时?

感烈女渡、一苇亭遗存完好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感烈女渡、一苇亭遗存完好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烈女渡.古渡通津  客货两旺

(地址:武昌造船厂内

现状:保存完好的古码头遗址)

  黄花矶码头上行数百米,亦有一矶,名“红石矶”。相传康熙年间,一马姓女子因不堪忍受继父凌辱,悬梁自缢,被救后仍感悲愤,趁夜来到红石矶,投人江中。旧时的女子凡以死守节者,朝廷对其的旌表都是不遗余力的,垒基筑祠立牌坊不说,就连这矶旁津渡也取名为“烈女渡”。

  烈女渡位于文昌门(原名“竹致门”,明嘉靖年间更为今名)外,与汉阳城、鹦鹉洲隔江相望。数百年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始为连接武昌、汉阳二镇的古渡要津,无论摆渡汉阳,还是上行巴蜀,下至苏沪皖,人们多在此码头登船离岸。辛亥首义,总督瑞澂由烈女渡乘船匆匆逃往上海;大革命期间,讲习所学员由烈女渡搭船前往两湖各地农村,大搞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当年毛公畅游长江,也是由此下水。

  烈女古渡地处江水回流处,山崖陡峭,地势敞阔。渡口上筑大型石砌平台,呈圆弧状,,可容百余乘客在此等候登船。 为防止人多拥挤,出现跌倒踩踏现象,登岸坡道分为三层,石阶垒砌得更是宽散平缓, 以便乘客上下。

阶旁岸壁嵌有一石,汉白玉阴刻,上书三字“烈女渡”,右首落款口口出身文林郎知江夏县事加三级溧阳口口鼎题”。

除了江滩南头的烈女渡口,沿江还有数个大型码头依次阵列,这些码头多筑有两三层装卸平台,每层高近三米,阔数百步不等。。码头平台全以大块条石铺设,壁上满嵌“江路子"。.各码头间由驳岸护坡相连。驳岸垂直于江面,透迤耸立,形如壁垒。

护坡同为红砂条石砌筑,上接驳岸,下至江边乱石沙滩,形成约三十度的缓坡。坡中埋入一排碗口粗的大木桩,以防驳岸久遭江水冲击,条石下滑位移。就规模而言,这些石砌码头远大于烈女古渡,仅目力所及处就长近千米,可谓是文昌门外的大型货物集散码头。

  清朝末年,为抵制洋纱洋布对中国纺织业的冲击,湖广总督张之洞先后在文昌门外的江滩上兴办了中国最大的官布局(即今紫阳路口的武汉第二机床厂一带) 、中国第一家机器制麻局(位于平湖门水厂附近),以及官纱局、缫丝局(即今武船一带),合称“四局”,形成一套完整的近代纺织工业体系。同时在武昌兰陵街创办专售国货的"两湖劝业场”。继任总督陈夔龙也极力发展工商实业,在文昌门附近组织“武汉劝业奖进会”,设天产、工艺、美术、教育、古物参考等诸部,成为全国四大劝业场之一。一时文昌门外,铁驳木船林立,货物山积,集散两旺,其繁华盛况可见一斑。

  文昌门码头及烈女古渡自建国后做划入了武昌造船厂,乃闲人免进之地。随着时光的流逝,古渡码头渐渐被尘封了起来,少为外界所知,也正因如此,这处古码头遗迹才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成为三镇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码头遗存。古码头长年没于江水之下,只有在冬日枯水时节才会全部露出江面。

一一《寻城记·武汉》P20(商务印书馆2017年5月第二次印刷;田飞、李果著)




禅宗达摩祖师在武汉金口“一苇渡江”的千古美谈

一苇亭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雕塑

达摩祖师从金陵(南京)燕子矶达摩洞(今狮子渡)一路北上,在金口(古称:涂口)的迴峰山(北望槐山﹑南临钵盂山﹑西望长江﹑东靠凤凰山)﹑槐山附近或许是因为灵山秀水的旖旎风光停了下来。槐山在金口长江之滨,也作淮山、大槐山,又称鸡翅山、惊矶山,素以秀丽的风光、丰厚的人文景观而闻名。清康熙五十三年《江夏县志》载:"大槐山在县(今江夏区金口街)南七十五里,晋李大槐隐居于此",故称槐山。另据《湖北通志》引《太平寰宇记》载:槐山又名惊矶山,“西南俯临大江,下有石矶,波涛迅急,商旅惊骇,故名。”它与大军山夹江相峙,构成长江锁钥,自古既是群雄逐鹿之场,又是骚人墨客行吟之地。在迴峰寺下,达摩祖师留下了一偈。偈文写道:“峭石凌空浪拍天,槐山依旧锁风烟。回头二十年前事,哪得工夫上钓船。

感烈女渡、一苇亭遗存完好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烈女渡、一苇亭遗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