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桑:音乐世界里的“黄药师”(二)

具体来介绍圣·桑的作品

圣·桑:音乐世界里的“黄药师”(二)_第1张图片

《天鹅》以及《动物狂欢节》

我们说,“《天鹅》是圣·桑的名片”,估计没有人反对。这段旋律太著名了,著名到无论何时你的眼前浮现出天鹅形象,它自带的背景音乐99%都会是圣·桑的这段《天鹅》。

你有没有也跟幼年时的我一样犯下这样的错误:这首《天鹅》会出现在《天鹅湖》中的哪个桥段?当问到自己的音乐老师,他(她)会这么回答,“它俩没关系,压根就不是出自一个作曲家。肯定是把《天鹅之死》和《天鹅湖》搞混了:《天鹅之死》是俄国芭蕾舞编导米哈伊尔·福金在1905年为安娜·巴甫洛娃创作芭蕾独舞,背景音乐用的是圣·桑的这首《天鹅》;《天鹅湖》是老柴的四幕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个童话大团圆,里面没有《天鹅之死》……”

圣·桑:音乐世界里的“黄药师”(二)_第2张图片

现在正式介绍这首名曲:圣·桑的《天鹅》是他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13三首;《动物狂欢节》是圣·桑五十一岁时候的创作。当年(1886年)圣·桑的既定旅行演出因为自己在《和声与旋律》中批评瓦格纳以及德国音乐,从而遭到瓦格纳拥趸们的排挤,除了在维也纳和布拉格,其余的演出均被迫取消。这让圣·桑大为光火,为了抚慰心灵,他受邀莅临了奥国小镇克尔迪姆的狂欢节。期间受朋友之托,圣·桑为狂欢节最后一曰的音乐会写下《动物狂欢节》组曲;不过这组套曲中除了《天鹅》,剩下的十三首作品在自己有生之年都未曾发表过,它们仅仅是在1886年3月9日,面对几个好友进行了非公开的首演。圣·桑只把这组套曲作品当作平常和朋友交流所演奏的小作品而已,在自己看来它们充满了戏谑(甚至是对别的作曲家的不怀好意)。整套的《动物狂欢节》要等到1921年圣·桑过世后,于1922年的2月25日才进行了公开首演。

先来介绍第十三曲,这首大名鼎鼎的《天鹅》:

《天鹅》本初一首双钢琴伴奏的大提琴独奏曲,之后有跟中器乐的改编版,包括小编从小学习的长笛改编版。全曲三段式结构。

钢琴奏出如鱼鳞般闪动的涟漪小引子,之后大提琴奏演奏主旋律,勾了天鹅优雅、圣洁、高贵的轮廓,时而水面缓行,时而在天际翱翔,轻舞翅膀;转调之后进入第二段,表现出拟人的情感,更加亲切、真挚;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主旋律音乐渐进低沉、安静,消失在开始时钢琴奏出的波光涟漪中……圣·桑的《天鹅》与巴甫洛娃的独舞《天鹅之死》可谓绝配。

圣·桑:音乐世界里的“黄药师”(二)_第3张图片

《动物狂欢节》其余的十三首作品分别是

1、序奏和狮王进行曲:从双钢琴的序奏开始,用进行曲式表示狮王登场,在万兽之王的统领下,其他动物们依次登场。

2、公鸡和母鸡:单簧管表演母鸡形象;公鸡则用最高音域的钢琴描写。

3、羚羊:钢琴飞驰般地演奏,描写羚羊在草原上飞驰而过,轻盈的步调仿佛在告知捕猎者,自己永远都不会被扑倒……

4、乌龟:这里引用了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的一段,作曲家把原本活泼快速的康康舞旋律慢吞吞地演奏,跟前段形成鲜明对比。

5、大象:在钢琴演奏出圆舞曲节奏的背景上,低音提琴奏出柏辽兹的《浮士德的天谴》中的《精灵之舞》,以及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此段依旧延续上一段的创作手法,用原本轻快的音乐元素来做反比,描写大象的笨重舞步。

6、袋鼠:圣·桑用双钢琴交替奏出的装饰的乐句来表现袋鼠跳跃向前的姿态,以及身后那条长长的、用来保持平衡的大尾巴。

7、水族馆:钢琴轻缓的琶音是玻璃水族箱里不时涌的串串气泡,长笛与弦乐奏出安详地勾画着水中悠哉嬉戏的鱼。

8、野驴:第一、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驴在刺耳的叫。

9、杜鹃:钢琴和弦再现幽静的森林,单簧管反覆的奏出两个单音仿佛模仿杜鹃的咕咕声打破这份宁静。

10、大鸟笼:弦乐颤音表现鸟儿域振翅飞翔,长笛表现笼外小鸟的自由;而钢琴则模仿鸟笼中小鸟的惊恐与挣扎。

11、钢琴家:这是一段极其讽刺的音乐。作曲家用反覆弹奏哈农练习曲来讽刺钢琴学生们不断重复单调乏味的音阶练习,却不加思考,就犹如困兽一般是多的可怜。

12、化石:木琴跟管弦乐合奏出圣·桑自己的《骷髅之舞》,这里是骷髅们跳舞的旋律。

13、天鹅:不再复述。

14、终曲:所有动物的大团圆汇集成欢乐的气氛,全曲在灿烂欢愉的高潮中结束。

圣·桑:音乐世界里的“黄药师”(二)_第4张图片

引子与回旋

小提琴与乐队作品《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编号Op.28)创作于1863年,圣·桑28岁时。作品写给当时初露锋芒的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此曲也是由萨拉萨蒂在1865年首演的,乐队由圣·桑亲自指挥。现在人们说这首《引子与回旋》和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是小提琴两大通俗炫技曲。自19世纪至今的小提琴演奏名家都会演绎这首《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近年来,在国内还有二胡改编版,以及长笛改编版。小编有幸在三年前的沈阳亚洲长笛艺术节上听青年长笛演奏家叶一果先生演奏过长笛改编版,演出结束后便不揣冒昧的奔向后台与之结缘,所求曲谱研究,在本篇文末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引子与回旋》顾名思义是由“引子”和“回旋曲”两部分组成的:

引子部分:在弦乐和旋勾勒的背景上,小提琴奏出哈巴涅拉舞曲型的主旋律,引子部分并不快,有很长的乐句线条,犹如西班牙斗牛运动一样,当前奏部分结束那一刻,你早已怦怦心跳,肾上腺素爆表,短暂的停歇定格后,下一瞬就迎来暴风骤雨般的高潮。

回旋曲:一般回旋曲形式是遵循A一B一A一C一A一D一A一C的规律的,这里并非如此,所以标题中加上“随想”两字。中轻快的主部旋律不断重复,以切分音为基础,各种不同情愫的音效接肘而,有舞曲风格的、有抒情性的,充分展现这西班牙名族音乐那种热情奔放的独特气质。

圣·桑:音乐世界里的“黄药师”(二)_第5张图片

自己用长笛摸索下全曲之后,再去看小提琴的演奏,尤其是最后大段的琶音循环时,我感叹的是不同乐器之间的局限性:对于小提琴家们来讲,或许只需轻松用琴弓换弦就能完成的乐句,长笛演奏起来却需要瞬间从低音区转变到高音区再回来,这“太!不!公!平!”啦……不过,当我遇见长笛演奏家马勇先生,他告诉我:长笛不是用嘴去“吹”;而是用丹田气去“唱”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了。

“最好的演奏就是歌唱”,在这个标准面前是没有所谓的器乐局限性的——就好比歌手,歌声是否动听从来就不是由麦克的好坏来评判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圣·桑:音乐世界里的“黄药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