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了解中国历史,顺便读懂所有古装剧里的官职大小

##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凉? ##

同为著名史学家的郭沫若讲“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钱穆大师却认为我们应该对制度、历史持“历史意见”而非“时代意见”,要“纯从历史事实上来比较它的好坏,根据当时人的意见来说明它的得失”。

也就是说历史肯定不是完美的,但是历史也不一定不是客观的,我们应该看到历史的客观性,并且历史的客观性是有其存在的依据的,尽量根据当时人、当时事去理解彼时的制度,并作为我们此时的借鉴,我们不能盲从,亦不能完全割裂。

这就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全书的主旨所在。

## 为什么要读历史 ##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Histories make men wise)。

中国古语也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可见读史是有价值的。

但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更重要的是让读者明白整个中国政治制度的由来,所谓寻本溯源,让我们找到自己的根,我认为这一点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缺失,看似繁荣、一片欢腾的互联网时代。

中国人自古讲求“根基”二字,这里面的含义颇深,不是一两句可以简单解释的。

现存的户籍制度可以说是这一制度的存留,我们平常生气时也经常问候别人的”八辈祖宗“,其实历史传统和政治对我们的影响是很深的,只是我们许多人误以为我们似乎跟传统割裂开了。不知道,并非不存在。

## 本书的大纲和脉络 ##

本书按五个主要朝代:汉、唐、宋、明、清(讲了一点元),分为五个部分来讲,每个部分又分“政府”、“考试”、“赋税”和“兵制”四个主要模块去展开,因为本来此书是由钱穆先生在台湾军队的一次讲座修订而来,因此,通篇的可读性更强,也比较易于理解,对中国历史稍微有点常识的读者朋友应该读来都不成问题。

## 对中国古代官职的科普 ##

相信许多朋友会被各种古装剧所吸引,但是一直疑惑到底里面所提到的官职到底是什么,跟现代的官职制度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里按照书中提到的官职制度,我把历朝历代的官职制度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汉代:三公九卿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管监察,是副丞相。Ps.在御史大夫下设一'御史中丞',他是御史大夫的副。

九卿:

1. 太常:在秦代叫奉常。官皇家的宗庙。

2. 光禄勋:管皇帝的门。

3. 卫尉:武职,掌管门卫屯兵,是皇宫的卫兵司令。

4. 太仆:皇帝的车夫。

5. 廷尉:掌法之人。

6. 大鸿胪:相当于外交部。

7. 宗正:管皇帝的家族之事。

8. 大司农:管政府经济。

9. 少府:管皇室经济。

### 唐朝:三省六部制 ###

1. 三省:中书省主发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进行覆核,在侍中、侍郎之下设三级管“给事中”;尚书省负责执行。

2. 尚书省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尚书省下分六部。

- 吏部:主管人事及任用职权。

- 户部:管民政、户口。

- 礼部:管宗教、教育。

- 兵部:管军事。

- 刑部:管司法。

- 工部:管建设。

### 一台:汉唐之不同之处 ###

一台:指的是御史台。御史台不属于三省之列,负责监察百官及地方,但三省不在监察范围内。中宗后,御史台分为左右御史,左御史负责监察朝廷中央政府,右御史负责监察州县地方政府。

节度使:监察使巡视边疆,在边防重镇停驻下来,并成为节度使。

### 宋朝:两府三司 ###

1. 两府:中书省/政事堂(中书为丞相)和枢密院,前者管政治,后者管军事,互不干涉;

2. 三司:户部司、盐铁司和度支司。三司独自掌管全国财政,不受丞相管辖。

### 明代:有卿无公,多头政府 ###

1. 明代废中书省,六部单独成为六部尚书,分管各部,互不干涉。

2. 七卿:六部尚书+督察院叫七卿;

3. 九卿:七卿+通政司+大理院=九卿。

4. 内阁:皇帝的秘书处。

### 清朝:军机处+六部尚书 ###

1. 军机处:即“南书房”,是在内阁外设立的一处重要行政机构,后成为政府实际重要政令的决断处。

2. 六部尚书:六部尚书本来没啥可说的,但是清朝的六部尚书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清代要满汉分开,有一个中国尚书,就要有一个满洲尚书。有两个中国侍郎,一定还要有两个满洲侍郎。于是一部就有了六个长官,六部长官就有三十六个。”


总之,通过这本书,可以将中国的政治和历史了解个七七八八,但是,疤神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政治制度的溯源与传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明事理,学会做人、做事,以更加宏观和长远的视角去看待一些事情,并作出更好的评断。


好了,关注我的公众号一起学习进步吧!

读书丨了解中国历史,顺便读懂所有古装剧里的官职大小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丨了解中国历史,顺便读懂所有古装剧里的官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