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成长,谈创新——QClub成都0615活动纪要

今天的活动出乎意料的精彩,让我迫不及待想将它记录下来,以免遗忘。

这是一个炎热的下午,20多位同学陆续抵达。在周漪组织的M&M暖场活动后,活动正式开始。(与会者表示,活动道具M&M准备的数量不足,不够吃。其实这名与会者是我。J


首先是演讲:熊杰的《如何打造创新型组织?》

熊杰带来了《如何打造创新型组织?》,这也是他这一年来工作的总结。下面是一些我听到的关键概念的记录,当然不全,而且我还偷偷补了一些我的理解和想法,哈哈。

他赞同微创新的提法,创新从微小而美好的改变开始。而且,创新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组织,特别像TW这样的公司需要“创新肌肉”来保持自身强大的竞争力;客户现在也从购买软件变成了购买创新能力;员工也需要创新以得到有效成长。

然而,关于创新也有很多迷思。例如创新靠灵光一现,创新无法管理,创新是大的变化。其实创新是可以有组织进行并能够管理的一件事。如何有组织的创新,他提出了创新漏斗的概念,由5级组成:发现痛点、解决问题、经验分享、泛化和桥接、推广,每一级的发现都成为下一级工作的源泉,关键是不满足于现状,持续发现痛点,这样创新就有机会持续不断冒出来。简要介绍下创新漏斗,1)发现痛点:创新切忌好高骛远,应该从现状开始,找到现在存在的问题。除了让现场的同学自行发现外,其他做法还包括每周碰头会(TL碰头交流各自项目的问题)和专家现场(指专家到现场与团队一起工作1-2周,发现团队存在的问题);2)解决问题:发现痛点后开始寻找痛点解决方案。除了自行解决、专家辅导外,还可以有codejam(群体探索解决方案);3)经验分享:问题解决了还不够,还需要积极的分享出来,看看问题是否有通用性,其他人有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分享同时也是很好的总结,再学习的机会。熊杰发现,鼓励各项目组都分享自己解决的问题和创新,会激发各项目组争相创新。好的经验推荐到更大的舞台去分享;4)泛化与桥接:发现了问题的通用性,就可以优化解决方案让它变得更加通用。这需要建立组织机制来识别,并组成专家团队来优化解决方案;5)推广:最后是推广,让创新的价值变得更大。在组织内扩大范围,甚至在组织外进行各种推广。

很多组织都在谈创新,但大多数只停留在口头上。他们不敢改变工作方式进行更多尝试;他们不接受任何损失;他们试图最大化员工工作;他们不会去帮助员工的创新成功;还有、还有太多的理由和原因。而软件研发人员们天生就有解决问题并创新的本能,但组织的文化限制了创新的出现。需要特别注意那些伪创新者,他们会强调自己愿意创新,但总是加上各种前提条件,资源不足、时间不够等等,如果你能把条件给他准备好,他就能创新,对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别理会他们,创新永远不会在他们身上发生,他们会的,无非是等待和抱怨而已。真正的创新者不会这么做,他们会用自己的时间,发挥自己的力量,默默地让创新落地。他还特别强调助人为乐、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理想是创新最大的源动力,它远远超过其他力量。


然后是我主持的主题讨论

主题讨论的方式还没有在活动中尝试过,但活动中所有人的共创是我特别喜欢的,所以本次就试试啦。在分成三组后,每组讨论出自己关心的两个话题,共六个话题,然后投票选出两个话题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各组陈述结果,最后由熊杰和我来提出一些新思路扩大大家的视野。经过讨论后,最终选择了两个话题来深入讨论,他们是《组织中的个人成长与规划》和《创新的主要障碍及解决方案》。讨论进行的相当热烈,各组都有不少想法,更有意思的是,有一组居然用精益创业的思路在进行讨论的组织。

组织中的个人成长

熊杰分享了一个小练习,“你想要什么?”。先创造一个感觉安全和信任的环境,然后提问者目视对方的眼睛,连续问同一个问题:“你想要什么?”。很快,被提问者就会出现不舒适的反应。在度过这种不舒适感后,会有很多平时不能察觉的想法冒出来。有机会的话,可以尝试。

我这边的小总结有四点:1)如果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在谈论个人成长,这个组织已经出问题了。以我在的研发中心为例,去年初很多人谈自己的成长,但那时人心惶惶。去年我就给大家说,成长是个人的事情,同时想办法推动组织的改变。而到了今年,几乎没有人给我谈他的成长了(听众笑了,是啊,一给你说,你就说成长是自己的事,谁还找你呢)。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眼界开阔了,知道做同样的事情也可以成长,其次是工作中有了足够多的挑战;2)所有的组织和个人都倾向于成为一个封闭系统。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日复一日的重复今天的工作,并且继续成功。但这完全是个幻觉,这个世界是变化的。我们的父母一代以为他们可以为工厂干一辈子,结果迎来了下岗的命运。其他的例子也是多不胜数。所以我们必须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能响应外界的变化,并试图取得更好的结果。从个人来讲,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出来,认识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思想,而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环境中,做原来的事,和原来的人合作,一成不变;3)一个新词汇:组织能力。当我们谈到个人成长的时候,我们往往谈论的都是个人能力。然而有这样的情况,业务技术能力都很精湛的人未必在组织中取得成功,他甚至可能成为一个问题人员。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发展组织能力。所谓组织能力,就是能够为组织思考,识别组织需要和问题;能够为组织的结果,而不仅是自己的结果付出努力;能够为了组织需要优化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够遵守并维护组织规则。具备了组织能力,才可能结合个人能力做出更好的、让组织满意的结果,这对于个人在组织中的发展尤为重要;4)人们不会抗拒改变,他们只是响应变化。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成长,但他们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创新的主要障碍和解决方案

关于创新的理解差异较大,有些组讨论起来比较吃力,这样的思维碰撞很有意思。Different is not wrong. 不同不是错误,就是因为我们有不同,才有思维的碰撞、思路的拓展,珍惜这样的机会。

受讨论本身的启发,我对创新也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并趁机总结了一下。1)创新从本质上讲,是做决定并实现决定的过程。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做出与众不同的决定,并在各种限制条件下实现它。然而我们的教育、组织都或多或少剥夺了个体做决定并让决定变成现实的条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全球最烂,因为我们从小就没学会做决定,做了决定也没想过靠自己去搞定。所以中国注定多产“点子大师”,却缺乏创新的能力;2)创新一定面对很多限制。有种极端的说法是,木有限制,就木有创新。如何在各种限制条件中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并实现它,这才是创新;3)创新一定要考虑人的因素。创新的结果一定是对人友好的、接受容易的、易用的、好用的。但缺乏足够多的决定与尝试,导致了国人的说服力上欠缺,导致国人不理解人的因素。所以我们出不了乔布斯,乔布斯用iPhone通过征服我们的手来征服了我们的心,这种创新能力可不是“雷布斯”可比的。


后记

很开心看到参与本次活动的人相互交流起来,更开心看到本次活动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收获,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QClub成都社区关注技术人关注的话题,每个人每次活动都有收获是我们的宗旨!欢迎关注微博@QClub中国,@OpenPartyChengDu@敏捷之旅成都,也欢迎加入我们的QQ216651395成都敏捷部落,方便收到后续活动通知,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后面能够加入到QClub成都的社区活动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成长,谈创新——QClub成都0615活动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