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0 《少有人走的路》(五)

第三部分  成长与宗教

一、宗教与世界观

1.我们毕竟不是“超人”,我们无法超越自身文化、父母乃至童年经验的影响,我们只能依赖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来待人处事。人类世界充满矛盾,人们面对自己和他人,有着各种感受和观点,它们起源于过去的经验。

2.我们都熟知“盲人摸象”的寓言,其实我们就像寓言里去摸大象的瞎子,没人知道这个“怪物”真实完整的面貌。我们一味地坚持自己的“小宇宙观”,为此不惜与别人对抗,不惜把每一场争执扩大化,甚至将其演变成一场圣战。

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也就是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包括意识思维层面,也包括潜意识层面。世界观形成的基本因素来自于家庭。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理解,进而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世界观。

二、科学的宗教

1.心智的成熟,其实就是从小宇宙到大宇宙的历程。只有学习和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我们必须消化和吸收新的资讯,扩大我们的眼界,敢于涉足最新的领域。

2.我们必须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自我”,把陈腐的、过时的认知踩到脚下,及时抛弃狭隘的人生观。但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似乎不做任何改变更符合我们的惰性。我们更容易保持现状,更愿意使用以“小宇宙”为基础的旧地图,我们不想让旧有观念遭受丝毫损伤。

3.科学本身也是一种宗教,其重要信条包括:宇宙是真实的存在,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观察,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具有重要价值;宇宙的运行遵循若干规律,而且是可以预测的;人类容易受偏见和迷信的误导,在解释宇宙时易犯错误;人类要形成世界观,理应具有足够的怀疑精神,理应接受科学方法的指导,由此总结出观察宇宙的经验。还有,除非经过亲身体验,否则,我们就不可以自以为无所不知。另外,科学方法的提炼,虽然来自实践经验,但我们仍不可相信单纯的经验,唯有多次重复实验而获得的经验,才是值得信任的“知识”。还需要补充一句:只有在相同情况下,其他人通过类似的经验,也能够得到不一致的结论,这才是可靠的经验。

总结:要想摆脱童年经验、文化教条和父母似是而非的“小宇宙”,我们必须保持怀疑一切的科学精神。科学对于塑造世界观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凯茜的故事

(治疗后由迷信宗教到不信神灵)

总结:古老的宗教是禁锢心灵的非理性观念,是落后而陈腐的,过分迷信就会成为心灵的束缚。

四、玛西娅的故事

(治疗后由无神论者到相信上帝)

总结:对于没有信仰的人,重新唤起信仰,可以进入更辽阔的大宇宙。

五、特德的故事

(隐士的生活、优柔寡断、缺乏激情)

总结:人生的某些痛苦,原本就是难以避免的,生命原本就是矛盾、庞杂的组合。作为成年人,我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六、婴儿与洗澡水

1.科学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意识到,和其他任何宗教一样,科学也可能流于教条主义。

2.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3.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走出迷信,进入不可知论,再脱离不可知论,真正认识神灵的存在。

总结:面对宗教问题,不能过分简单化,无论是认为大有好处,还是视若致命的魔鬼,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采取平衡、客观的立场并不容易。

你可能感兴趣的:(10/100 《少有人走的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