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手机》赏析

Music:纯音乐《卡门》

大家晚上好,我是Renee,这里是《光影遇见爱》。5月11日凌晨,著名导演冯小刚发布了电影《手机2》开拍的消息,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搬出了多年的恩怨,并在晒出与编剧刘震云短信截图后公开侮辱对方“冯小刚是渣子大家都知道,刘震云变成渣子速度偏快了一些。” 《手机2》刚确定开拍,镜头盖都还没有打开,冷水锅里就淋了一瓢热油——崔永元“找事”了!这是为什么呢?


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手机》赏析_第1张图片

2003年,当年《手机》上映后,葛优扮演的主持人严守一,主持的一档节目叫《有一说一》,分明影射他的《实话实说》。严守一频繁出轨,还因为被小三要挟,被迫放弃节目,小三变成了节目的接班人。当时崔永元因为抑郁症发作,收视率下降等原因,不得不离开《实话实说》,主持人位置刚好让给了女主持人和晶,巧合太多,没法不令人联想到电影中的严守一是生活中的崔永元。


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手机》赏析_第2张图片

很多人把崔永元和“严守一”联系到一起。尽管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都坚决否认这两者有任何关联,但崔永元还是表示此事“对自己造成很深的伤害”。他认为《手机》的含沙射影让自己饱受流言蜚语。

更让崔愤怒的是,崔永元还参与了前期创作。冯小刚对崔永元说他要拍一个以主持人为背景的贺岁片,而且得是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栏目名字就叫“有一说一";因为当年《实话实说》十分火爆,冯小刚想套用这个模式。冯小刚向崔永元了解一个电视栏目该怎么做?主持人又是如何工作的?崔永元觉得这创意挺好玩,贡献了一些想法和建议。让崔没有想到的是,当时所谈内容跟手机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没有乱搞男女关系的情节。电影出来后,牵扯到著名节目主持人出轨小三的话题性,使得崔永元的抑郁症更严重了,他发表了长达1万多字的文章猛烈炮轰《手机》,痛斥冯小刚。文中,崔永元评价《手机》是垃圾片。他还表示,冯小刚做人缺乏诚实,与冯小刚断交一点也不寒心。面对崔永元的炮轰,自知理亏的冯小刚却挂起了免战牌,对于此事一概不回应。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年《手机2》一曝出来要开拍,崔永元就diss了。


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手机》赏析_第3张图片

今年年初的时候,朋友圈里突然兴起一股晒“18岁”的风潮,许多朋友们都晒出了自己18岁时候的照片。在晒出这些照片的时候,你肯定也和自己现在的照片进行对比了。有些人长残了,18岁时候是一块小鲜肉,白白净净的,眼神清澈,38岁的时候长出了大肚腩,一脸油腻,活脱脱一块老腊肉;有些人逆袭了,18岁的时候呆头呆脑的小胖妞,戴着厚厚的眼睛,遮住了眼里的灵气,20年后,褪去了婴儿肥,摘掉了眼镜,穿上得体的服装,摇身一变成了轻盈的白领丽人。


有个科学研究发现说,人的细胞每隔7年就会更新一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还是那个人,你又不是那个人了。变化,才是永远不会变得东西。严格来说,《手机》这部电影不是一部爱情片,而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伦理片,但是它所反应的主题,就是人的变化,人如何在一步步的变化中,被谎言吞噬,然后葬送了自己的爱情的。


还是提一个问题给大家,你敢不敢把自己的手机给自己的爱人看?无论是男朋友,女朋友,还是老公和老婆。你敢不敢,把你的手机不加删减,不加密码的,交给对方看?


你先不要着急回答我,等节目快结束的时候,再选择你的答案吧。


Music :玛利亚《卡门》

《手机》当年播出的时候,我才18、19岁,那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妻子在看完《手机》后会跟丈夫互怼,查丈夫的通话记录和短信。电影里的男人接电话的场面实在太现实了,看得人毛骨悚然。

《有一说一》栏目在开策划会,忽然编导大段的手机响了,说话人只好停止讲话。只听大段支支吾吾接了手机:“对,啊,行,噢,嗯,嗨,(停顿不说话)听见了。”

大家都听得莫名其妙,不过严守一却很兴奋:“肯定是一女的打的。我能翻译。于是大家饶有兴致的听严守一演绎电话情话。

开会呢?

对。

说话不方便吧?

啊。

那我说给你听。

行。

我想你了。

噢。

你想我了吗?

嗯。

昨天你真坏。

嗨。

你亲我一下。

(停顿)

那我亲你一下。听见了吗?

听见了。


当时有一个朋友跟我重复这段台词的时候,我很懵,没谈过恋爱的18岁少女,实在不明白这段台词里隐藏的暧昧。这是每个成熟男人都能读懂的潜台词,那些无法用大段言语说出来的哼哼唧唧,就是男人的秘密和隐藏的谎言。


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手机》赏析_第4张图片

回到刚刚的话题,18岁,38 岁的你再去照照镜子,你觉得你跟18岁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是男人,或许你已经越来越频繁地长出胡子,这跟你用什么剃须水和剃须刀无关,你已经拥有不止一部手机,你可以在工作模式、家庭模式和娱乐模式间游刃有余,谎言成了脱口而出的工具,或者善意或者恶意。如果你是女人,你脸上的胶原蛋白已经无法阻拦的跑掉了,俗称“张开了”,你也很想相信韩剧里的唯美真爱,但是你还是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就是一部婆婆妈妈的狗血国产剧。


因为我们都变了,我们从一张白纸,变成了一幅画,从一幅简单的素描线条画,变成了油墨重彩的油画,你不能说白纸不好,也不能说油画不好看,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美,假设你到了38岁,仍旧还相信18岁时候的情话,依旧清心寡欲,其实也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对不对?


Music:张惠妹《记得》


《郁达夫与孙荃:太懂事的女子总是不被珍惜》

转载自老鹰ly的文章。

郁达夫,著名作家,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懂得日、英、德、法、和马来西亚五国语言,才华横溢,任情适性。

他的一生给文学爱好者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包括小说、散文、诗词。有人说作为有个性的作家,郁达夫的小说惊世骇俗,而作为一个多情的男子,他的情爱也非同凡响,他在爱情和婚姻上的传奇经历,也往往为后人所注目。

郁达夫的第一次婚姻是典型的旧式婚姻。他的原配妻子孙荃,原名兰坡,出生在富阳县一个颇有资产和地位的书香世家。家境富裕,资产雄厚,地位显赫,在方圆数十里之内都是数得着的。


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手机》赏析_第5张图片

她一双大眼睛,乌黑的秀发,青春洋溢。她也是一个缠着小脚的女子,写过一篇《戒缠足文》。但她有文化,上过私塾,知书达理,能诗善文,在郁达夫的家乡浙江富阳名气很大,当时是乡间少有的才女。性格稳重少言,深为亲朋所爱。登门求亲者你来我往,应接不暇。


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手机》赏析_第6张图片

父亲听说郁家既无恒产,又无恒业,仅靠两代寡妇摆摊设点维持全家的生计,对这门亲事犹豫不决,孰不知,孙荃听了父亲的介绍,竟欣然表示同意这门亲事,原来郁达夫正是她心中所理想的少年情郎。

1917年夏,郁达夫奉母命从日本回来与孙荃订婚,郁达夫在给他大哥郁曼陀的信中,写下了他对孙荃的印象:“其貌不扬,谈吐风流,也有可取之处。”

郁达夫与孙荃订婚返回日本不久,1917年10月10日,写给孙荃一首《赠名》:

赠君名号报君知,两字兰荃出楚词。

别有伤心深意在,离人芳草最相思。

孙荃原名兰坡,在接到郁达夫这首诗后,遂改孙荃。

1919年,她写给郁达夫的“情诗”有这样几首。

笑不成欢独倚楼,怀人望断海南州。

他年纵得封侯印,难抵青闺一夜愁。

淋漓襟上旧啼痕,难断柔情一寸根。

正尔愁心无托处,何堪梦里遇游魂。

在孙荃的眼里心里,夫妻问的相聚团圆、恩恩爱爱,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至高无上的快乐境界,什么“夫婿”封侯不封侯、挂印不挂印,她看得很淡很淡。

订婚之初的郁达夫对孙荃确实是不那么感兴趣,也真是大有“拖拖看”的意思,只不过后来随着诗词唱和,书信来往,渐渐产生了好感,不再那么激烈排斥罢了,至于说到马上洞房花烛,共度春宵,恐怕在郁达夫的心里还没有这个准备。

郁达夫在赠孙荃诗中说

“在此身未许缘亲老,请守清宫再五年。”

委婉地向孙荃吐露了自己暂时还不能答应马上与她举行婚礼的苦衰,希望孙荃能够体谅他,默默地在闺阁里再守上五年,等他留学归来,经济自立时,再欢度那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良辰美景。

随着他们诗词唱和,书信来往,郁达夫对孙荃的诗非常赞赏。有一次回信点评曰:“文字清简,已能压倒前清老秀才矣!”他还曾试着把孙荃的两首小诗夹在自己诗作内寄出发表,几可乱真。

1920年7月24日,郁达夫与孙荃举行了婚礼。由于郁达夫的坚持,没有举行什么仪式,也没有证婚人和媒人到场,更没有点上一对蜡烛,放几声鞭炮,孙荃只是在夜色降临的时候乘上一顶小轿到了郁家。

孙荃不计较,新婚之夜,还送给老公一枚钻戒,可郁达夫终是不能十分满意,急着要回日本完成学业。后来这枚钻戒郁达夫回到日本就卖了,为他沦落风尘的前女友赎身。

1925年4月,郁达夫接孙荃母子到北平居住,他则奔波与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夫妻很少团聚,但过了几年还算甜蜜的生活。

孙荃担负起理家育子的全部重任,这时,孙荃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打击,她五岁的龙儿,因患脑炎,虽经她精心调治,终因那时医疗条件差,龙儿在端午节夭折。

关于郁达夫,曹聚仁先生有个著名的比喻。他说:诗人住在历史上是神人,飘飘欲仙的;但住在你家隔壁就是个疯子。

他爱书爱酒爱美女,一生卖文买书,饮酒无度,身边从不缺少女人;他生性放达,不拘小节,敢于直面自己的一切。他浪漫颓废又放荡不羁,有很多怪异的地方:敏感,多疑,矛盾,情绪化,甚至神经质。

就在遇见王映霞的前一天,郁达夫收到了孙荃从北京寄给他的皮袍子,他大哭一场在日记中写道:

“中午云散天晴,和暖得很,我一个人从邮局的包裹处出来,夹了那件旧皮袍子,心里只在想法子,如何的报答我这位可怜的女奴隶。想来想去,终究想不出好法子来,我想顶好还是早日赶回北京去,去和她抱头痛哭一场。”


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手机》赏析_第7张图片

然而第二天在留日同窗孙百刚家邂逅了杭州美女王映霞后,对她立刻坠入情网,不能自拔。

1927年郁达夫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若能得到王女士的爱,那么此后的创作力更要强些。啊!人生还是值得的,还是可以得到一点意义的。”

孙百刚太了解郁达夫的性情,规劝他:“我担忧着你的前途,你到底是一时的感情冲动呢,还是要作永久的打算呢?倘若是一时冲动,我希望你立刻离开上海到北京去,那里,不是有你的荃君和文儿、阿熊吗?”

一边他想到孙荃在故乡老宅照料孩子侍奉婆婆,自己在花天酒地,难免心生羞愧;一边又无法离开香艳热辣的名门之女王映霞。

郁达夫摇了摇头:“我已经失去了理智,哪里还辨得出是一时冲动还是永久感情。我只知道她是我的生命,失去了她,就等于失去了我的生命。”说罢,竟流下了眼泪,又大哭一场。

1927年6月5日,郁达夫与王映霞在上海订婚时,孙荃正在北平某产房里痛苦地呻吟着。订婚那天,郁达夫喜气洋洋,身上穿的那件羊皮袍子,正是孙荃从北平寄来的。

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修行,在爱情中无论一个人多么努力,都不能撑起两个人的天空!懂事的女人要遇上珍惜你的男人才是幸福!

在郁达夫眼里,孙荃成了空气一般的存在,从不顾及她的感受,哪怕付出得再多,也不被人珍惜。

产后,孙荃憔悴瘦弱,带着子女再次回到富阳老屋,后来郁达夫和孙荃分居时,这个不幸的弱女子身边尚有三个嗷嗷待乳的幼儿——文儿两岁多,熊儿一岁多,胖妞几个月。

为了三个不懂事的孩子,也是为了顾全郁达夫的名声,孙荃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含泪默认了他和王映霞的婚姻事实,自此,吃斋念佛,含辛茹苦地抚育三个孩子。

在生活上,孙荃是竭尽全力,为子女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使他们有衣穿有饭吃:而在他们读书受教育问题上,孙荃则使出了浑身解数,倾注了全部心血,使他们三人都学有所成。

而王映霞和郁达夫的生活却是有滋有味,就如后来她在自传里的描写:每月开支为银洋200元,折合白米二十多石,可说是中等以上家庭了,其中100元用之于吃。物价便宜,银洋1元可以买一只大甲鱼,也可以买60个鸡蛋,我家比鲁迅家吃得好。

郁达夫花1700元买下了玉皇山后30亩山地,开始修建自己的新家。据王映霞回忆,新家足足花掉了一万五六千元。新家充满了东方建筑的古典神韵,郁达夫特意给它取了一个极富情调的名字:风雨茅庐。

直到和王映霞闹了矛盾,想到孙荃的种种体贴,他更要大哭一场:“可怜我的荃君,可怜我的龙儿、熊儿,这一月来竟没有上过我的心。啊,到头来,终究要回到自家破烂的老巢里去。这时候荃君若在上海,我想跑过去寻她出来,紧紧地抱着痛哭一阵。我要求她饶赦……”

郁达夫一生都在女人堆里打滚,在跟各钟女人的恩怨沧桑中完成自己人生的悲喜剧。郁达夫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了一部作品,他对人生、世界的看法无论多么深思熟虑,都是感性的、孩子气的。同样感性的弘一法师曾对郁达夫说:“你与佛无缘,还是做你愿做的事吧!”

经过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和好与伤害,孙荃终于明白,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否则,没有人会真心待你。收到郁达夫几首恳请原谅的诗,孙荃只当没有看见,又将原诗退回。郁达夫无奈,再发信给孙荃,说他某月某日来富阳看望他们,孙荃也只当没有这回事。

郁达夫更加悔恨,立马起程回到富阳,他做好了挨孙荃一顿臭骂的准备。1931年3月,郁达夫与王映霞之间的矛盾升级,回到了富阳老家。见到久别的妻儿,他分外激动,可是没想到,孙荃对他的态度出人意料:她把郁达夫安顿在楼下的西厢房,在自己和孩子们同住的卧房门上贴出“卧室重地,闲人莫入”的告示。

然而她终究做不到绝情,饮食上依然按照郁达夫过去的爱好和口味招待他。此后他们一直离多聚少,十几年后,在新加坡,他与王映霞离异了。

日军攻陷富阳后,郁达夫的母亲在家乡活活饿死,孩子早早夭折,长兄又被日伪杀害,他自己也流亡到苏门答腊……这些灾难迭加于一身,使郁达夫时时生活在痛苦之中。

后来,他碰到年仅20岁的何丽有。为掩人耳目,他与何丽有成了家。但是,他还是被一个汉奸告了密,为防不测,郁达夫提早立下了遗嘱……1945年的8月29日,郁达夫正在家中与几位朋友聊天,忽然有一个土著青年把郁达夫叫出去讲了几句话,郁达夫随即回到客厅,与朋友打个招呼就出去了,衣服都未来得及换,穿着睡衣和木屐消失在茫茫夜幕中,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

此时,何丽有在产床上痛苦呻吟,突然,一声婴啼划破了黑夜,郁达夫的女儿来到了世间。 何丽有始终以为郁达夫姓赵,是个普通的酒厂老板,直到郁达夫失踪后才知道丈夫是中国的文学家。

当郁达夫海外遇刺的消息传到国内,孙荃死不相信,她拒绝了同乡为他竖纪念碑,她相信郁达夫一定会回来。

她的堂屋始终挂着郁达夫的照片。只因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她爱上他,便只好用余下的一生思念他、悼念他。这张照片记录的,便是那让孙荃一生不悔的、一如初见时的爱情。

郁达夫共有子女11人,健在者8人,其中孙荃生育4人:;王映霞生育5人:何丽有生育2人。但孙荃对王映霞的儿子郁云也特别怜爱,甚至超过自己亲生子女。她对自己的儿子郁黎民说,你们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是还有母亲,比起他们(郁云兄弟)父死母嫁,就要幸福得多了。郁荀则由廖元善抚养长大。

1976年,家人团聚,为孙荃庆贺八十大寿,席间不黯世事的小孙子问她:“奶奶,你恨不恨我爷爷?孙荃平静地回答:“我不恨你爷爷。”她又避开她的小孙子,对别人说:“哪个男子见到美貌女子不动心?”

孙荃以她特有的胸怀,在衰朽残年谅解了郁达夫。孙荃尽管在青年时代接触了新文化,也接触了“个性解放”思潮,但她仍然是循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旧路走完了一生的路程。

纵观郁达夫的一生,在文学上,他是杰出的;爱国抗日,他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惟独在婚姻上,他则是矛盾的。

郁达夫与孙荃的婚姻存续8年,与王映霞的婚姻存续12年,在海外与何丽有的婚姻3年。没有一个女人得到过他完整的幸福。

孙荃的一生,她确实是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乡里乡亲,无愧于子孙儿女。而她的一生实在是艰苦辛酸的一生。

郁达夫应该是爱过孙荃的,也曾有过琴瑟相和的美好时光。我时常在想,我们究竟要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那“愿得一心人”的愿望究竟是不是奢望?我们从开始满满的真心情话,到后来的满满套路谎言,究竟是错在了哪里?

或许谁都没有错,只是因为感情是流动的,人也会随着环境和境遇的变化会变化,你还是你,你又不再是你了,如果你还在用曾经的誓言去要求对方做到爱你如初,那你也需要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让两个人的关系朝着向上的、良性的趋势去变化,孙荃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只是郁达夫太过善变,孙荃在不断地适应和调整后,发现仅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于是也就死心了,把爱的热情投入在了孩子身上。当郁达夫经历了王映霞的爱情狗血剧后,才念起孙荃的好,而此时的孙荃也变了,与郁达夫不再在一个频率上了。

回到节目开头的那个插曲,为什么崔永元要翻旧账,公开指责《手机2》?如果他当年真的被刺到了痛处,而今应该一笑了之不做评价才对,为什么要主动揭自己的伤疤呢?会不会是自己也想借着《手机》的强大IP炒热一下,毕竟崔也不再是当年那个炙手可热的名主持了。所有你表面上看到的真相,都不一定是真相,所有你听到的谎言,也不一定都是假意。我始终相信在爱着的时候,那些说话的人是真心的,至于后来因为不那么爱而编织的谎言,如果你不想听,就不要信就是了,别纠结,向前看,管他是真的还是假的。


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手机》赏析_第8张图片

感谢收听这一期的光影遇见爱,我是Renee,再会!

MUSIC:孟庭苇《真的还是假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的还是假的 ——电影《手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