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机器学习(二):k-NN 分类器

分类问题

在统计和机器学习里,分类问题的目标是:取一个新的观测向量 x ,将它分到 K 个离散的类 Ck ( k=1,2,,K ) 之一。一般来说,类之间是互不相容的,因此,每一个观测只能被分到一个类中。举一个分类问题的例子:

例子:垃圾邮件的过滤

人们在日常email的处理中,总能不可避免地收到垃圾邮件。怎样从一批邮件中区别哪些是正常邮件,哪些是无用的垃圾邮件呢?这就是一个两类的分类问题,即,对收到的一个邮件,将它分到正常邮件类或者垃圾邮件类。那么,按照什么原则分类呢?可以考虑邮件的内容、文本模式、寄件人地址等,这些称为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对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可能是这样的:


应用机器学习(二):k-NN 分类器_第1张图片

在机器学习里,分类( classification )是一种有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 )的方法。通常,将数据分成训练集(Training set)、验证集(Validation set)和检验集(Test set)三部分。在训练集上建立统计模型,估计未知参数;在验证集上优化模型,包括调整参数;最后,在检验集上检验该方法的优劣性及执行效率。所谓有监督学习,在分类问题里,指的是训练集的观测对象的类别标签(class labels)是已知的,即,已知对象的所属类别。


应用机器学习(二):k-NN 分类器_第2张图片

频率学派与贝叶斯学派的“分类”

早期的分类问题由频率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统计学家 Fisher 提出,并应用于两类的分类问题。Fisher 假设每个类对应特定的正态总体,并提出了线性判别函数( Fisher’s linear discriminant function )作为观测对象的分类准则。

与频率学派的分类思想不同,贝叶斯( Bayesian )学派的分类,既考虑了不同类的总体,同时,也考虑不同总体出现的先验概率和错分类造成的损失,提出用损失函数 ( Loss of function ) 度量损失。

线性分类器

设输入向量为 x ,权向量 w ,令 f(x)=wTx ,根据函数 f(x) 的值决定 x 的分类结果,称 f(x) 为线性分类器 ( Linear classifier )。其中,权向量 w 通过对已知类标签的训练样本学习得到。最简单的线性分类器应用于两类的分类问题。给定一个输入向量 x ,若 f(x)0 ,则将 x 分类 C1 ,否则,分到类 C2

分类算法

常见的分类算法有:

  • 基于实例的方法

    • k-近邻
  • 基于概率的方法

    • Naive Bayes 分类器

    • Logistic 回归

  • 线性模型

    • 支持向量机
  • 决策模型

    • 决策树
    • 随机森林

K -近邻

K-近邻( k-nearest neighbors / knn )是一类基于实例 ( instance-based ) 的非参数学习算法。在这里,输入是由数据集里的 k 个最近的训练实例组成,输出是一个类成员。一个新对象的分类原则是,它被分到离它最近的 k 个邻居中的多数所在的那个类中。特别地,k = 1 时,该对象被分到离它最近的邻居所在的类中。通常,可以赋邻居权值表示邻居对分类的贡献。例如,可以取对象到每个邻居的距离的倒数作为它的权值。knn 算法的缺点是,它对数据的局部结构敏感,容易过度拟合数据。

K-近邻分类器

设一个分类问题,类集 V={C1,C2,,Cs} 。 待分类的观测点 (x,y) xRd y 是观测 x 的类标签, yV 未知。设已知类标签的训练样本 {(xi,yi)Rd×V,i=1,2,,n} 。定义 Rd 上的距离测度:

对于连续变量,一般采用欧氏距离。对于离散变量,例如,文本分类问题,可以采用重叠度量( overlap metric );在基因表达微阵列数据分析中,也可以用 PearsonSpearman 相关系数。

计算训练样本与 x 的距离,按距离的升序排序训练样本为 (x(i),y(i)),i=1,2,,n ,此时, ||x(1)x||||x(n)x|| . 那么, x 的类标签

y=argmaxvVi=1kδ(v,y(i))

这里,函数 δ(a,b)=1 ,当 a=b 时;否则, δ(a,b)=0 . 此即,将 x 分到离它最近的 k 个邻居里的大多数所在的类中。

下面举一个 k-NN 分类的简单例子,如图3所示。待分类的样本(绿圈)
要被分到蓝色方块类或红色三角类。如果 k=3 ,绿圈将被分到蓝色方块类,因为离它最近的3个邻居里,有两个在方块类;如果 k=5 ,同样的道理,绿圈将被分到三角类。


应用机器学习(二):k-NN 分类器_第3张图片

k-NN 是依据服从“大多数”的分类原则,这样容易引起过度拟合数据的问题。克服过度拟合的常见方法是,根据 k 个近邻与观测点的距离,赋给更近的邻居以更大的权值,彰显它们对分类的贡献。通常,权值取距离的倒数, ωi=1/d2(x,x(i)),i=1,2,,k , 然后再归一化。此时,分类为

y=argmaxvVi=1kωiδ(v,y(i))

参数 k 的选择

k 的选择依赖于数据。通常,选择较大的k,能够减少分类的噪声水平,但使分类的边界更模糊,这样会影响处于边界的样本的分类准确性。为了选择最优的k,可以使用验证数据的办法。首先,将数据分成独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两部分。然后,在训练集上,用不同的k值训练 k-NN 分类器;在验证集上,检验不同的 k 的分类效果,选择最佳的k

k-NN 对于输入特征的值域比较敏感,如果引入无关的特征甚至会大大降低分类准确性。可行的校正办法是,将数据归一化到[0, 1]或[-1, 1]的区间内;或者,标准化数据 xxμ^σ^ ,其中, μ^,σ^ 分别是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对于两类的分类问题,最好取k 为奇数,因为如果k 为偶数,可能 k 个近邻里处于两类的邻居数都是 k/2 ,这种相等的情况称为“结”(tie )。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 bootstrap 重抽样的办法选择经验最优的 k

数据试验

我们在著名的鸢尾花 ( Iris flower )数据集( 也称 Fisher’s Iris 数据集,或 Anderson’s Iris 数据集 )作 knn 分类。该数据集测量了鸢尾花的三个品种,Iris setosa, versicolor, and virginica,每个品种的萼片(sepals )长度和宽度、花瓣(petals )的长度和宽度 (单位:厘米) ,这些数据量化三个鸢尾花品种在形态上的差异。


应用机器学习(二):k-NN 分类器_第4张图片

鸢尾花数据集包括三个品种各50个样本,共150个样本;5个特征,即,Sepal length, Sepal width, Petal legth, Petal width and Species 的测量值。在 Rdatasets 包中分别以数据框 iris 和数组iris3 表示。下面显示数据框 iris 的前6行。

head(iris)


应用机器学习(二):k-NN 分类器_第5张图片

现在,将数组 iris3 每个品种的前25个样本组成训练集,后25个样本组成检验集,在训练集上构建 k-NN 分类器,在检验集上检验分类效果。这是一个有监督学习,使用 Rclass 的函数 knn 完成。

# 加载包class
library(class)    
# 去掉变量Species
iris_data <- iris[, -5]
# 标准化变量(列)
iris_data <- scale(iris_data)
# 提取三个品种的前25个样本组成训练集
train <- iris_data[c(1:25, 51:75, 101:125),]
train_labels <- iris[c(1:25, 51:75, 101:125), 5]
# 提取三个品种的后25个样本组成检验集
test <- iris_data[c(26:50, 76:100, 126:150),]
test_labels <-iris[c(26:50, 76:100, 126:150), 5] 
# 在训练集上建立knn分类器,在检验集上预测分类结果
pre_result <- knn(train, test, train_labels, k = 3, prob=TRUE)

最后,将预测结果和检验标签作比较。

table(pre_result, test_labels)


这里写图片描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用机器学习(二):k-NN 分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