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C配置过程

 

TIPC的配置比较简单,下面以实例说明如下:

假设现在有两台机子,想利用TIPC进行通信,假定两台机子分别为机子A、机子B。

前提:

已经成功加载TIPC模块或者安装TIPC后内核做了重新编译,并且tipc-config命令       可以运行使用。

 

过程:

机子A:./tipc-config-netid=1234 -addr=1.1.2-be=eth:eth0/1.1.0

    机子B:./tipc-config -netid=1234 -addr=1.1.1-be=eth:eth0/1.1.0

  说明:

-netid[=]: Set the network ID of the node to .

小注:这个netid在其他地方说也可以不指定。后来尝试了下,无需指定,有默认值。

-addr[=]:Set the network address of the node。类似于平常接触的IP地址。具体说       明如下:

The TIPC address is divided into three fields:

1) Zone (8 Bit)

2) Cluster (12 Bit)

3) Node (12 Bit)

A TIPC address is written in the form ,i.e. the address <1.2.3>

    identifies node number three inside clustertwo in zone one

小注:address一旦制定后不能更改。不过后来尝试了下,先rmmod tipc.ko,然后再加载该模块,以前设置的信息就全部清零了,可以重置。

       -be=[/[/]]:Enablea TIPC bearer on the interface , value specifes a "neighbour detectiondomain" which limits the nodes that TIPC can set up links to.The defalut value is 0.0.0.

小注:当时自己在80和88机子上配置的时候并没有指定domain。配置完二者也可以找到彼此。

FAQ:

     如何知道A和B已经彼此找到对方??

在A机器上执行:./tipc-config -n

如果有输出Neighbors:

<1.1.1>: up

机器B类似,说明二者已经找到彼此。

注:至于tipc-config的其他命令选项和参考用户手册。

 

你可能感兴趣的:(TIPC配置过程)